︿

投書: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 才是一條「通向奴役之路」

王彥銘 2021年11月30日 00:00:00
反菸團體將禁絕加熱菸和電子煙視為一場道德勝利,但卻造成紙煙獨霸。(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反菸團體將禁絕加熱菸和電子煙視為一場道德勝利,但卻造成紙煙獨霸。(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海耶克的書裡《通向奴役之路》有這麼一句話:「通往地獄的道路充滿了善意」,警惕的便是那些充滿善意但同時因為無知,而引發的惡果。

 

當這些無知大家都知道的時候,那他就會變得很可笑但不可怕,例如內政部長改善治安的方式是要求車上查到有棒球棍的要註記、或是建議超商擺辣椒水,這些大眾一眼就都看穿的愚昧無知,對社會的傷害其實有限。

 

但有些無知卻鮮少有人去追究,因為對方舉著道德大旗,用正當良善層層包裝他們的論述,那麼對於這些人我們要小心,因為很多時候,是他們反把社會引導到更悲慘的後果。

 

當心了,反菸團體

 

前陣子隨著四大公投案投票日逼近,朝野政黨及政府單位無不全面動員、合縱連橫希望取得勝利,就在大家目光焦點都在公投之際,反菸團體卻在此刻聯合國民黨議員,以危害青少年為由,悄悄在台北市議會成功策動了一場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的「雙禁」突襲戰。

 

為什麼要禁止加熱菸及電子煙?根據反菸團體說法主要有下列二點:(一)根據政府調查,青少年吸菸率從107年的8%上升至108年的8.4%,是自98年修法以來首次上升、(二)其中高中職生及國中生電子煙的使用率飆高,在最近一次調查中增幅達六成及三成,推估目前有5.7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1.6萬名青少年使用加熱菸。

 

反菸團體「保護青少年遠離菸害」的出發點自然令人尊敬,但筆者認為,若反菸團體以善為理由,卻刻意以錯誤數據誤導社會大眾,來達到自己心中善的目的、或是謀求社會聲量,那麼所謂「好心做壞事」便將由此而生。

 

真實的數據是什麼?當作者調出反菸團體引用的《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卻得到截然不同的數字:

 

電子煙及加熱菸出現後,青少年使用菸品狀況並未惡化

 

首先,青少年使用菸品的數字自98年修法以後,整體使用菸品的比例是一直在下降的。98年高中職整體吸菸率為14.8%,而108年把香菸、電子煙使用率加總並扣除中間重複的數據,則為10.6%。換句話說,即便電子煙及加熱菸出現,整體使用菸品的青少年並沒有增加。

 

如果你覺得這個下降的數據很正常,那你就錯了,因為自從93年政府開始做調查以來,到102年電子煙出現之前,這十年間,即使中間經過嚴格修法,高中職生吸菸率也只從15.2%下降到14.1%。換句話說,在只有紙菸的時代,政府十年努力只讓青少年吸菸率下降1.1%。

 

因此,電子煙及加熱菸出現對於青少年整體使用菸品的影響,究竟為何?至少從數字上,筆者並無看到反菸團體宣稱的「危害」。

 

雙禁之後,紙菸獨霸台灣市場

 

其次,我們可以推演一下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後,台灣會出現什麼狀況?筆者可以客觀的說,在吸菸者戒菸困難的狀況下,即便禁了電子煙及加熱菸,菸民們仍不會放棄使用菸品,但此刻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卻只剩下有二手菸危害、且對健康風險更高的紙菸,因此,雙禁之後,紙菸獨霸菸品市場,台灣菸害再無被改良和進步的可能。

 

反菸團體將禁絕加熱菸和電子煙視為一場道德勝利,因為他們憤恨所有尼古丁產品、憤恨癮君子、憤恨所有會讓人上癮的物質,而可笑的是這樣的執念反把自己也塑造為另一種成癮者:「道德成癮」。雙禁也許滿足了他們登上媒體版面的快感,也許享受鎂光燈的焦點讓他們欲罷不能,但很抱歉,在幫助台灣三百多萬癮君子的策略上,我們看不到反菸團體伸出任何援手,反而一手把他們推入更絕望的深淵。

 

海耶克《通向奴役之路》最後寫下:「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果,人們還想像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反菸團體,還要繼續把自己變成一齣悲劇嗎?反還是覺得就算成為悲劇,也要讓自己看起來充滿善意?

 

※作者為大專講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