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責任推給網軍 為自己失敗找藉口

吳崑玉 2021年12月14日 00:02:00
許多現在大罵「網軍」的人物,多是當年媒體時代的明星,或是當年的媒體金童,甚至曾經也是網路時代的受益者。(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現在大罵「網軍」的人物,多是當年媒體時代的明星,或是當年的媒體金童,甚至曾經也是網路時代的受益者。(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因為林秉樞家暴案,關於「網軍」的爭議再起。藍營大罵綠營網軍傷害民主自由,柯P呼籲一人一信去行政院抗議網軍,還有人質疑都沒有人出錢,難道「綠營網軍都是自帶便當的義勇軍嗎?」結果被網友做成梗圖,一堆偏綠網友轉貼並答「是」。

 

鄙視對手還是一路輸

 

不同時代,不同立場的政治團體與政治人物,都會對在文宣戰場上讓他們陷入困境的對手們恨之入骨,從而極盡羞辱之能事醜化對方,標籤化散佈不利訊息者,卻很少因此成功翻轉局面。小時候,黨外雜誌都叫「三合一敵人」、「中共同路人」,筆者當年進中央日報資料庫找資料,怎麼也找不到「民進黨」三個字,管理員引導下才在「奸黨」及「異議人士」牌子下找到相關簡報。但即使如此鄙視對手又掌握黨政絕對優勢,國民黨還是在文宣戰場上一路輸。

 

民主化後,各種媒體興起,於是社論言論成了帶風向的工具。到現在還有很多老報人希望自己的文章在早上六、七點前出刊,以成為政治人物一早讀到的評論、黨政輿情會報的材料、甚至政府決策會議的參考。網路興起後,一開始只能靠PTT左右年輕人風向,再來是噗浪,卻成不了主流。2010年左右重心開始轉向臉書,搭配電視廣告洗腦。2014年太陽花後,臉書、LINE、Google關鍵字、網路新聞、KOL運用,整合起來走入另一個網路宣傳時代,傳統媒體操作開始失效。「帶風向」幾乎成了網路寫手或KOL的天下,以往由新聞主導網路的模式,翻轉成為網路帶動新聞,網路廣告量更早已超越傳統媒體廣告量。令許多老派政治人物和媒體人又懼又恨。

 

許多現在大罵「網軍」的人物,多是當年媒體時代的明星,或是當年的媒體金童,甚至曾經也是網路時代的受益者。他們對網軍奇技淫巧的痛斥,很有當年慈禧跟前保皇派痛罵戊戌變法派的風格。保全道統的疾言厲色,總伴隨著濃濃的自身失落感,同時訴說著自己再也無法一言九鼎,左右輿論的現實,組成了一種特別的「老人臭」。如果今天有個時光機,把轉盤撥到網軍從未出現時代,能夠一文一言帶轉輿論風向的,不就是這些意見領袖嗎?

 

民粹也可能是未知的探索

 

問題就出在世上沒有時光機,而且時代巨輪從不會因某些人的厭惡而停止轉動。他們從未認清,整個世界轉動的流程,一直是由科技領先,推動了商業與經濟模式的改變,進而改便人們生活與溝通的方式,促動社會結構轉變,最後逼迫政治、法律等上層結構改變。真正把歐洲中世紀政治、社會、宗教統治結構徹底打成碎片的,其實是古騰堡的印刷機,那不就是當年的網路?馬丁路德不就是當年的網紅和網軍頭子嗎?

 

當一個政治社會走進這種「典範轉移」時代,「權力」的控制力是下降的,但「影響力」的震盪力是在增加的,不爽的人會稱之為「民粹」。問題是,在典範轉移時代,傳統菁英所信奉的「專業」,既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又追不上時代轉動,只會叫人依循固定的標準答案,相信傳統菁英的指令,忍受著不便與不對,「專業」形同「專門造業」。所謂「民粹」,可能會造成災難,卻也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可能推動著某種結構轉變,最後停在某個平衡點上。

 

在典範轉移時代,傳統菁英所信奉的「專業」,既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又追不上時代轉動,只會叫人依循固定的標準答案(圖片取自Unsplash)

 

當年多少人視新教群眾為妖孽?還為此打了三十年宗教戰爭,現代世界卻視新教為基石。多少人痛罵戈培爾為惡魔?納粹御用女導演蘭妮·萊芬斯坦不過拍了幾部著名紀錄片就被罵到現在,但此後不論共產國家或民主國家,那個國家政治人物不是臨摹她與戈培爾的技法在搞宣傳工作?

 

在權力政治中,關鍵字是「獎懲」;但在影響力政治中,關鍵字卻是「說服」。你必須先看見或掌握住某些事物的「道理」,再由打動人的標題和金句,符合現實與邏輯的語言組成一套論述,先說服某些「門徒」成為「傳教者」,然後才能跟病毒一樣逐次擴散出去。這個過程比較像吉他的「共鳴」,不能引起共鳴,再多宣傳也沒用。當社會多數人相信這些價值與論述後,這些論述便成了「主流思想」。不服者可以挑戰這些主流意見,但不見得挑戰就會成功,除非你能拿出更有力的證據或指出無可脫逃的錯誤,足以說服眾人。

 

所謂「網軍」的形成,大抵也是遵循這種「影響力政治」或「病毒行銷」的模式運作。核心決策圈必須先搞清楚內外形勢,做出「政治判斷」,「論述」其實是紮根在政治判斷之中,而非那個人的文采飛揚。論述出來後,先得「說服」組織幹部或意見領袖認同,進入文宣製作與宣傳通路開始擴散,不論新聞、廣告、網軍,都僅能在這個階段中作用。

 

被網軍碾壓通常是政治判斷有問題

 

當這些宣傳材料進入社會大眾生活中後,人人都會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價值信念、邏輯知識、或純粹的喜怒偏好,對這些宣傳詞令作出認同、排斥、或不想理的個人反應。較積極者的認同者可能協助宣傳轉貼成為「側翼」或沒拿錢的「義勇軍」,不積極的可能只是去投個票,排斥的也可能僅是拒看,厭惡者可能出聲反對。任何一條宣傳,都會像民調常用的五等分光譜一樣排列組合,在社會上交互產生作用。

 

換句話說,很多痛罵網軍的人,不但誇大了網軍的影響力,也搞錯了網軍能夠作用的位置。當年連少爺也花了幾千萬搞網路,一敗塗地。對手柯P吸收了各家KOL精華高居台灣第一意見領袖,卻在2019年在香港問題和兩岸問題上與民意站在對立面,從此開出了檳榔花。民進黨一直擁有一大群鐵桿網軍與網路側翼,但2018年被韓粉打到滿地找牙,2019年才被習大大給「救」了回來。說穿了,藍綠白誰家沒有網軍?你被人家的網軍碾壓,通常根本原因是你的政治判斷有問題,根本站錯邊了,而不是人家網軍有多強大?!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網軍成功一兩次後,屁股就翹起來了,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足以帶領風向,左右選舉勝負,連基本的人情義理都可以甩在一邊。事實上,這些誇大自己能耐的說法,多半是來要錢的手段。就跟廣告商會叫你拼命下廣告,組織樁腳會叫你不斷辦活動,網軍頭也會叫你不停買網軍,一樣訴說著同一套「沒錢不會動」商業邏輯,讓你放棄認真的政治判斷,機械式的把銀子從水池裡撈出來放進他的口袋。

 

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根本還是在於他對世界的洞見,與精準的政治判斷。更重要的是要天天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為失敗找藉口。沒有網軍,一樣有廣告商、媒體業務、和政治寫手,後頭還有組織樁腳,錢總是會人想方設法幫你花出去的。認清時代的變化,弄清作業的流程,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放開心胸面對現實,也許才是比較健康的為政之道。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關鍵字: 網軍 老人臭 失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