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喬王」王金平的立法院

詹守忠 2016年08月01日 06:27:00
國民黨焦土表決策略,意外讓大家對於立法院議事運作進行熱烈討論。(攝影:李昆翰)

國民黨焦土表決策略,意外讓大家對於立法院議事運作進行熱烈討論。(攝影:李昆翰)

第九屆立法院第一會期第一次臨時會,自7月26日審查105年度國營事業預算,國民黨團所提出1474項刪減案進行表決,民進黨反制提出罕見連續四天80小時的開會動議。原預期要不間斷表決至29日周五午夜,卻因27日晚間一名議事人員在廁所昏倒,讓朝野立委喊卡,進行休息協商。不過,立法院議事並未因此順暢,國民黨只撤回部分提案,四天審查也只處理了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未審部分還是要留待下會期處理。

 

國民黨焦土表決策略,意外讓大家對於立法院議事運作進行熱烈討論,尤其綠營支持者很不諒解,認為民進黨為何不修改議事規則,直接進行「包裹表決」,就可封殺國民黨所有垃圾提案。這種違反民主精神的想法,卻普遍獲得大部分網民支持,可見台灣民眾的民主觀念還是很薄弱。

 

上次立法院出現4天3夜的表決大戰,是發生在1995年7月17日到20日,審查《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草案》時。當時連續開會時間的最高紀錄為26小時,當年在議場表決的立委,僅有三位柯建銘、王金平及黃昭順還在擔任立委。

 

既然,程序杯葛的垃圾提案表決是議會很正常的現象,何以過去立法院罕見這種焦土表決的場景?原因在於「喬王」王金平院長。

 

王金平在第二屆立委時,就擔任副院長,自第四屆起開始擔任院長,一直是掌控院會議程的關鍵人物。王院長深深了解,這種垃圾提案表決的議事空轉,其實和休息協商的空轉都是一樣,但是表決結果只會讓朝野衝突更加對立,無助議事進展,唯有透過協商才有機會突破,取得圓滿結果。

 

王金平:要為我平反

 

也就因此,每當民進黨提出垃圾提案要進行焦土表決時,王金平總是採取休息協商策略,這讓藍營支持者對王金平始終無法諒解,認為他暗助民進黨。然經過臨時會焦土表決這一役後,王金平對媒體表示「現在也讓深藍了解,他過去為黨做了什麼,這也正是朝野協商的意義,要為我平反」

 

同樣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雖然發動不休息的議事動議,卻不滿蘇嘉全院長的議事運作,因為蘇嘉全沒有善用院長的高度,要利用民進黨以戰逼和策略,讓國民黨立委回到協商會場。

 

在國會全面改選之後,立法院院會每天都是在杯葛及衝突中渡過,當年有心國會改革的立委,就提出「院會政黨化、委員會專業化、朝野協商制度化」。在第二屆第三、四會期交界時間,1994年7月14日至1994年9月5日期間,進行四次的朝野協商,建立「國是論壇」制度、限時處理臨時提案及黨團補助費等制度,建立協商制度化的雛型,而一直到1999年元月才真正法制化,明文納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 

 

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文化,其實就是台灣民主政治演變的成果。雖然民主政治的精神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只是在實際的運作上,要先有「多數尊重少數」,才可能有「少數服從多數」。否則,國民黨不要說還有35席立委,就只算剩下3席,只要能成立黨團,就足以每日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

  

保障少數人的杯葛權利,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這才是立法院。

 

※作者為資深國會助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