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轉了一圈 韓國瑜還是回來了

陳嘉宏 2021年12月27日 07:02:00
韓國瑜連發了7篇臉書,到處接受專訪,還與還與太太上演了一段實境秀,正式向外界宣告:「韓國瑜回來了!」(圖片截至韓國瑜臉書)

韓國瑜連發了7篇臉書,到處接受專訪,還與還與太太上演了一段實境秀,正式向外界宣告:「韓國瑜回來了!」(圖片截至韓國瑜臉書)

國民黨在四大公投案敗陣之後,韓國瑜連發了7篇臉書,到處接受專訪,還與太太上演了一段實境秀,正式向外界宣告:「韓國瑜回來了!」從今天起,韓國瑜的一舉一動也將國民黨的2024年大選緊密地綁在一起。

 

韓國瑜在2020年6月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後離開政壇。在那次的罷免案裡,贊成罷免票數達93萬9,090票,遠高於四分之一的法定罷免門檻57萬4,996票,達高雄總選舉人數四成以上。四成以上的公民數出來投罷免票有多高?可以來看看過去兩年的三次罷免得票率。其中,陳柏惟罷免案透過台中黑派總動員,才把罷免同意票衝到26%,王浩宇案也只剛好過25%。黃捷案僅有18%。而門檻與罷免投票相近的公民投票,雖然吵得沸沸揚揚,但每個同意票佔總公民數比例都不到兩成。

 

93萬罷免票一定會壓抑韓國瑜未來政治動能,前提是,國民黨頭人及支持者要意識到韓國瑜路線對國民黨的傷害。如果國民黨從未檢討他所代表的路線,也不敢切割韓國瑜及韓粉,韓流將從台灣的政治問題演變成國民黨內部問題。

 

所謂的「路線」聽起來很抽象,但政黨或政治人物在實踐過程中,其實都會帶領支持者心領神會。民進黨的前身「黨外」是以反體制動員起家,當時所謂的「群眾路線」與「議會路線」莫衷一是,一直到黨外菁英逐一投入選舉,以及拿下首都及全國執政權,綠營的政治菁英以實際的行動讓「台獨黨綱」成為歷史文件;即使過程中幾度發生內訌分裂,卻逐步化解了民進黨的「轉型之痛」。

 

扁案曾經重擊民進黨,不過,民進黨的後續領導人蔡英文與蘇貞昌在法律程序上為扁辯護,卻絕口不就實質內容聲援陳水扁。儘管多數的民進黨支持者都對陳水扁有深厚的感情,卻也理解這也是民進黨要重返執政不得不為之事,這樣的「軟性切割」也終讓這個政黨恢復元氣,走出陰霾。

 

路線是一種思維,一種價值。政治人物在標舉路線的同時,才能告訴支持者:哪一個是對的?哪一條路我們不能走?哪些事情是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的錯誤。

 

儘管經歷過好幾次選舉大敗,國民黨的黨主席、意見領袖卻從未告訴支持者:「過去幾年國民黨做錯什麼事,讓我們失去選民的支持?」從2016年慘輸300多萬票以來,這個政黨就一直憚於檢討,在路線上和稀泥;直到2020年再大敗,依舊抱殘守缺,沒有人敢直指任何政治領導人之非。過去幾任的黨主席一直說著團結對抗民進黨威權的囈語;但6年過去了,這個政權依舊壯大,國民黨卻越玩越小。

 

從江啟臣到朱立倫的國民黨頭人,既不檢討黨的路線,黨的路線就回來檢討他們。韓國瑜選在國民黨公投失敗的這一刻開始密集發文,就是要告訴藍營支持者:「朱立倫你那一套不行,還是換我來。」尤有甚者,韓粉依舊是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就算要比黨內的群眾基礎,朱立倫這位黨主席恐怕還瞠乎其後。朱新任黨主席還不滿3個月,雖不至於要為短期選舉投票失利負責下台;但弱勢的黨主席釋出更多權力,與韓國瑜(韓粉)共治國民黨,卻已是必然。

 

作家蔡詩萍在韓國瑜遭罷免時說道:「罷免案過關,不贊成韓國瑜選總統的人,更沒理由支持韓國瑜有政治的下一步。韓若不死心,韓粉若不死心,只會搞得藍營天下大亂,更陷入分崩離析的尷尬。」不過,在罷免案的一年半之後,國民黨並沒有陷入「分崩離析的尷尬」;因為,此刻的國民黨就是韓粉,韓粉就是國民黨,不多不少,不離不棄,要檢討什麼,又能分裂什麼呢?

 

轉了一圈,韓國瑜還是回來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