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能夠強勢抗中又抗俄嗎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2022年01月06日 00:01:00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說:「我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錯的是用台灣這名字,且用這名字的決定並未與我協調。」(湯森路透)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說:「我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錯的是用台灣這名字,且用這名字的決定並未與我協調。」(湯森路透)

立陶宛高調挺台抗中!國內不滿聲浪漸升

 

自2021年7月立陶宛官方宣佈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台灣代表處」(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後,立陶宛和中國2021年下半年衝突越演越烈。

 

實際上,兩國在「設處」發生前,曾出現關係惡化的徵兆。2019年,兩國就因立陶宛當地聲援反送中民眾,與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支持民眾發生糾紛,當時雙邊政府就因此互相指控而有所爭執。緊接著,隨著2020年10月立國大選結束,立陶宛新聯合政府對中強勢的立場,演變成雙邊關係惡化的發展。

 

2021年中是立、中關係的一大轉捩點。首先,立陶宛先於6月宣布退出中歐「17+1」機制。其後,7月立國同意讓台灣在其首都以台灣為名設處。隨後,中、立兩國先後各自召回大使以表抗議,雙方關係急轉直下。

 

然而,這並非是2021年兩國關係的最低點。在11月底,中國外交部更宣布把立陶宛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到代辦級。再者,12月15日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立國宣布撤回駐北京大使館所有外交人員。除了立陶宛政府的實際「抗中挺台」的作為外,不少立國重要政治人物也紛紛對台聲援。

 

《立陶宛國家電視廣播台》(Lithuanian National Television and Radio Show, LRT)於去(2021)年12月28日的報導,引述民調指出:「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創下10年來新低。」報導引述立陶宛民調機構「Vilmorous」於12月10日至18日製作的民調。Vilmorous負責人蓋迪斯(Vladas Gaidys)說:「「目前政府的支持率持續探底,直逼2009年到2012年時任總理庫比流斯(Andrius Kubilius)政府所創的最低紀錄。」

 

最新民調顯示,12月受訪者中僅有17.3%表示信任現在的政府,較上月的21%下滑4%。而對現任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信任程度從上月的33%下滑至30.5%,不滿程度則從49.6%上升到52%。民調結果也提到,聯合政府中處於領導地位的「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 TS-LKD)僅有10.1%支持率。

 

另一方面,目前立陶宛的最大反對黨前立陶宛社會民主黨(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LSDP)反倒位居領先地位,有18.5%支持率。

 

報導提到,交通部長史庫歐迪司(Marius Skuodis)的支持度從13.1%降至9.5%,不滿意度從25.1%暴增至47%;過去發表不少挺台言論的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支持度也慘不忍睹,他的支持度從21%降至15.3%,不滿意度從59.8%升至66.4%。

 

報導指出,史庫歐迪司、藍斯柏吉斯近期因「立陶宛鐵路公司」持續與受美國制裁的白俄羅斯國營企業「白俄羅斯鉀肥廠」(Belaruskali)有商業往來受到質疑,兩人在政府陷入倒閣危機時遞出辭呈,不過總理希莫尼特並未批准,因此兩人仍留在原有職位。

 

民調中也提到一個關鍵,目前立國第二受歡迎的政治人物為反對黨「立陶宛社會民主黨」(LSDP)黨主席布林凱維丘婕(Vilija Blinkevičiūtė)支持度從11月的44.1%微降至43.8%,不滿意度從23.2%稍升至26%,比執政黨黨魁好太多。

 

據《立陶宛國家電視廣播台》(Lithuanian National Television and Radio Show)報導,布林凱維丘婕不久前才批評目前政府對中政策不專業(unprofessional)。她指出,如果她執政,她就不會讓台灣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開設代表處,而是以「台北」為名。她強調:「我們不會做出導致經濟戰的決定。」("We would not have made a decision that leads to economic warfare.")她表示:「沒有人知道中國下個決定,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經濟、產業、商業和人民的生活,這些都需要被納入考量。」

 

立陶宛與我國互設代表處後,隨即遭中國實施報復事制裁,設館的名稱現在成為立陶宛內部討論的焦點。(資料照片/外交部提供)

 

《立陶宛國家電視廣播台》1月4日的報導則指出,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錯的是用台灣這名字,且用這名字的決定並未與我協調。」("I think it was not the opening of the Taiwanese office that was a mistake, but the name, which was not coordinated with me.")

 

瑙塞達認為:「立陶宛和台灣都可以開設不具外交地位的代表處。然而,代表處的名稱現在顯然是關鍵,對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我認為代表處的名字是導火線,而現在我們必須處理後果。」

 

立、中齟齬不斷!中國外交、經濟制裁雙管齊下

 

立陶宛抗中挺台的種種作為,引發中國極大的不滿,中國以外交和經濟雙軌並行的策略展開反擊。外交上,中國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又宣布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級到代辦級。

 

經濟上,2021年8月時中國先停止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列車。《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2月18日報導,在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中國12月初封鎖所有來自立陶宛的進口,並把立陶宛自中國海關系統中移除,貨物無法清關。

 

另外,中國針對立陶宛進口禁令,現在開始衝擊在立陶宛設有製造工廠的外國企業。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是出口產品遭中國海關當局封鎖的德國企業之一。該公司在立陶宛考納斯(Kaunas)市的工廠生產車載資訊控制單元(TCU)。而中國對立陶宛的政策,也迫使大陸集團目前正考慮從立陶宛經其他國家運輸產品,避免中國近一步的封鎖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對此表示:「為了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提出申訴,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證據,所以我們現在實際上就是這麼做的。歐盟執委會也正在與立陶宛和其他可能面臨類似問題的成員國當局接觸」。不過,《金融時報》也指出,若上告世貿,過程此舉恐耗費數月。

 

《路透社》則指出,中國已要求跨國公司切斷與立陶宛的聯繫,否則將會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代表數千家立陶宛公司的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證實,一些從立陶宛供應商購買商品的跨國公司已成為中國的目標。

 

而對於中國對立陶宛逐步升高的政治和經濟壓力,美、歐也相繼聲援立陶宛。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期與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與歐盟外長通話時皆相繼關切此事,堅定聲援立陶宛。

 

布林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包含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9個中、東歐成員國外長通話,再度關切中國脅迫立陶宛的行為。

 

美國、冷戰陰影成立國對抗俄、中最大原因

 

立陶宛位處波羅的海且受冷戰影響,對威權國家、共產主義都相對敏感,因此在價值上與中、俄等國不合。相對地,立國與美國、歐洲國家理念相符。立陶宛新政府於2020年下半上台後,力推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外交」,正好與同(2020)年初上任的拜登政府有所共鳴。除價值外,立陶宛也希望透過抗中的強硬立場,得到美國的支持與青睞。

 

有了美國老大哥的撐腰,立陶宛在面臨強鄰俄國,以及中國經濟霸凌的同時,更能撐得住面子,也得了裡子。(圖片摘自立陶宛外交部推特)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立陶宛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位在抵禦俄國的第一線,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俄、烏緊張態勢下,立陶宛對美國在東歐的戰略部署或許也有一定價值,其抗俄的立場,是為了要吸引美國注意並與立國合作。

 

立陶宛也與美國和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與俄國立場相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News)指出,德國新任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進行上任後首次出訪,於去(2021)年12月19日訪問立陶宛,與立陶宛國防部長艾努沙斯卡斯(Arvydas Anušauskas)會面。

 

會後記者會中,阿努索斯卡斯在會後記者會中強調:「將透過一切手段支持烏克蘭,包括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不過,他並沒有具體說明立陶宛將向烏克蘭提供何種武器。他表示:「現在我不會肯定的回答,這是一個多邊協議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多個國家,不僅是供給國和接受國,還有生產商和供應商。」

 

立陶宛也因此得到美國給予的實質支持。據《路透社》11月19日報導,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說將與美國簽署一份價值6億美元(約168億台幣)的出口信貸協定。另外,《德國之聲》報導,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12月21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討論有關中國對立陶宛經濟施壓的問題。布林肯重申美國將與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對抗中國外交、經濟脅迫作為。

 

此外,美國國防部新聞稿說國防部長奧斯丁在12月 13 日於五角大廈,與立陶宛國防部長艾努沙斯卡斯進行會晤,期間兩人除簽署互惠國防採購協議外,奧斯丁更讚賞立陶宛為該地區的「民主燈塔」。美國的外交、國防首長可說是極力支持立陶宛,讓立陶宛得到預料中的美國支持。

 

《霧谷晶策》觀察到立陶宛與台灣加強關係,並非只是基於立國所稱的「價值觀外交」,而是在價值觀外交之外,還有拉近立陶宛與美國關係的附加價值。有了美國老大哥的撐腰,立陶宛在面臨強鄰俄國,以及中國經濟霸凌的同時,更能撐得住面子,也得了裡子。

 

不過,《霧谷晶策》擔憂「價值觀外交」是否能夠抵擋立陶宛國內反彈聲浪。目前立國總統、總理這雙首長制的國家,似乎沒有要大幅度更弦易轍的打算。或許「美國牌」在立陶宛還是吃得開,尤其當前俄國與烏克蘭緊張的狀況,身為北約成員國又位於前緣地帶的立陶宛,更需要美國支持。

 

《霧谷晶策》分析立陶宛最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俄國、拉脫維亞、波蘭、德國、愛沙尼亞等,因此中國對其經濟制裁影響有限,也憑藉這點讓立陶宛更能「抗中」。或許,我國政府能增加與立陶宛雙邊貿易的往來,彌補立、中雙邊貿易損失,並實質鞏固立、台關係。同時,也讓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成為其他歐洲國家(如:捷克新政府)的良好示範,千萬別因挺台而受損。

 

※「FBC²E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專頁旨在幫助更多台灣人了解國際事務相關的正確資訊,進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分析」:岸田支持率攀升!日本試在美、中間維持平衡》」

 

關鍵字: 立陶宛 抗中 抗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