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和烏克蘭反對黨太像了

無妄齋 2022年02月24日 07:00:00
普丁苦心經營分裂烏克蘭,恐將成為「既成事實」。(湯森路透)

普丁苦心經營分裂烏克蘭,恐將成為「既成事實」。(湯森路透)

過去不到一週,戰雲密布的烏克蘭東部局勢變化,可謂猝不及防。最新發展是俄羅斯終於揭開底牌:總統普京正式承認烏東頓涅茨克(DPR)、盧甘斯克(LPR)的獨立國地位,並簽署法令,俄羅斯與兩地訂立為期10年的聯合防禦協議,賦予在對方領土建立並使用軍事設施、基地的權利,共同保護頓巴斯(Donbas)邊界;另外由於兩地均使用俄羅斯盧布為法定貨幣,故俄國會採取措施支援其金融及銀行體系。

 

報導,首支俄軍「維和部隊」已開進頓涅茨克境內此舉令法國總統馬克宏穿針引線欲促成美俄參與「歐陸安全與戰略穩定高峰會」形同笑話。

 

歐盟美國對此即時反應是譴責和制裁。然而數年前克里米亞(Crimea)及烏東分裂戰爭已存在這類經貿制裁,舊瓶新酒可見根本準備不足,而非白宮所言「早已預料」,俄羅斯對此自然不痛不癢。

 

以俄羅斯之國力,也許消耗不起鯨吞式全面侵蝕,但蠶蝕烏東有限戰爭還是可以的,也看準了西方世界不敢輕言介入的軟肋— 汲取歷史教訓,北約(NATO)不會公然保障軍事投射範圍以外的東歐國家獨立。要不然俄軍自去年伊始於俄烏邊境動員了大半年,以為是在郊遊,或是「平常軍事演習」嗎?

 

普京的認知腹稿

 

1991年蘇聯解體,對普京影響巨大。一方面恐懼重蹈覆轍,二方面敵視導致解體主要責任的北約;內政上他在扭曲的民主政體下得到高支持度,外事上更要爭取功績,維護國內強人形象之餘,為應對國際制裁的緊縮政策導致經濟不振轉移焦點。

 

局面有點像福克蘭戰爭,但漫長的歷史以至蘇聯一體化其間的文化清洗,烏克蘭境內有著不少說俄語的人,近年俄國各式滲透,以及與邊境的準軍事武裝組織騷擾恐嚇,更造成分離主義回歸俄羅斯的強烈傾向。俄國的「大義」於是從「回歸俄羅斯」的泛斯拉夫主義(Pan-Slavism),搖身一變成為「非侵略」、「協助(境內分離者)自衛」的全新認知。

 

俄羅斯長達對烏克蘭三項戰略目標,是為牽制北約邁進一步:

 

亞速海內海化,黑海艦隊自此暢通無阻

.確保克里米亞淡水供應

.解除奧德薩(Odessa)海港威脅,在軍事抑或商業上壓制

 

上策當然是美國總統拜登雙膝一軟,坐視烏東淪為克里米亞第二,普京不戰而屈人之兵;次選是美軍、北約等不直接介入,僅提供武器軍備及戰略物質,讓烏克蘭跟烏東軍打代理戰爭(Proxy War),延續冷戰傳統。於是,稍早前描繪俄軍「劇本」逐漸清晰:

 

.俄羅斯據報「撤走部份軍隊」,示意局勢降溫,實為轉移陣地至更接近烏東的烏克蘭接壤邊境

 

.烏東分離份子對外宣稱遭烏克蘭軍轟炸,宣稱烏軍製造人道災難;砲火甚至波及俄羅斯境內,但很大機會是他們自導自演,不禁令人想起麥尼拉炮擊事件(Shelling of Mainila)

 

.分離份子與俄羅斯洽商,讓大量難民撤往俄國
 

.俄媒報稱一名潛入頓涅茨克中部參與放置炸彈等破壞任務的「烏克蘭特工」被捕,已經供認犯行云云

 

最終營造印象:俄軍聯合盟友白羅斯(Belarus)保衛烏東免遭烏軍「大屠殺」,舖路「正義之師」堂而皇之揮軍入侵烏克蘭,一如現時所見。

 

誠然,俄羅斯選定烏克蘭境內劍拔弩張之際實行軍事升級,偏離過往多用代理戰爭而非直接介入的常規,但這亦意味俄國下一步棋將會史無前例。承認兩區獨立,並無解決俄烏兩國之間衝突癥結, 故更大機會屬過渡步驟,而非突然心血來潮。

 

鑒於普京現時採取行動將付出巨大代價,在早前各種虛張聲勢無效後(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堅持加入北約),已不止於挽回面子,而是考慮長期軍事集結的消耗,卻未能換取對方重大讓步,如今退縮成本也是沉重,那麼武力升級實屬必要。

 

於是乎,往後大概無人敢質疑俄國對外提出的警告與威脅,各國亦需重新檢視過往對俄政策是否適用。

 

法國總統馬克宏穿針引線欲促成美俄參與「歐陸安全與戰略穩定高峰會」形同笑話。(湯森路透)

 

俄羅斯式敘事

 

在戰場以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運用混合戰(Hybrid Warfare)愈發純熟,從後真相時代俄媒影響力急遽擴張,以及於資訊領域發布大量真假摻雜的消息混淆視聽,令近年輿論風向轉變;再回看烏克蘭反對黨的歷史敘事,與其說是親俄,毋寧形容為與俄羅斯同一鼻孔出氣。

 

他們的本質與臺灣的中國國民黨雷同,堅稱要捍衛國家主權,卻時刻不忘「統一」大業;反中是不對的,應與近鄰密切加深關係。在臺國際戰略圈及評論界說中共有參考俄國對烏克蘭模式之於臺灣

 

烏克蘭反對派說法,尚包括:

 

.自古以來烏克蘭文化都是多元民族而無自成一格,執政黨假民主之名意圖燒滅境內俄羅斯語言及文化

 

.蘇聯解體及向西方社會靠攏,多年來為烏國帶來經濟苦難,民眾前路茫茫。甚至連軍工領域亦在衰退,喪失自保能力

 

.俄羅斯無疑存在腐敗,但腐敗這回事全世界都有,關鍵的是號稱民主的烏國政府比其他的腐敗透頂

 

.懷疑2014年民主抗爭(Revolution of Dignity)是自上而下加外部勢力促成的政變而非革命,對過程中殺傷平民的並非親俄勢力或政府軍並無清楚調查

 

.所謂「民主抗爭」是由右翼新納粹參與發動,現時執政的烏克蘭政府刻意淡化這一點,且連結現時的「文化清洗」。

 

.放大北約、歐盟及美國干預烏克蘭內政,北約肆意東擴侵害烏克蘭利益,與西方合流的烏國將淪為大國外交犧牲品,喪失自主之類陰謀論

 

.最終更為烏國親俄份子「分而治之」背書,說他們的意願必須尊重,烏國政府才是加害方,合理化俄羅斯陳兵烏東,劍指克里米亞私有化亞速海的意圖

 

尤其於Winter on Fire(2015)造成國際轟動後,迄今親俄方陸續拍攝紀錄片宣傳俄式敘事、烏國親俄反對派、烏東民眾視角,配合長期訊息戰,成功扭轉所謂「西方傳媒霸權」下的「報導壟斷」,至少不僅外國圈子,連華文圈也深受其害。

 

其中「俄羅斯也是民主國不過是選了位獨裁傾向強人」「普京是個好人,一切都為國家好」這類說法,比習近平的「新時代全過程民主」更為優越,也甚得俄國以外受眾買帳。加上其於國內的高民望及境外強大宣傳機器,變成「邪惡一方」的北約、歐盟與美國也無可奈何,一切還是很冷戰意味。

 

有意思的是,普京本身就不認為烏克蘭是獨立國家,其歷史源流來自俄國云云,十足的泛斯拉夫主義。當然,也深切反映普京的焦慮— 無論對北約抑或美國。祇能說,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Propaganda)依然犀利,即使蘇聯早已不復存在。

 

國際的誤判

 

「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別種手段之延續」,光看國際關係的互動,未必能讀懂大國的戰略需求,傳媒從業者就更難看通局勢,祇能靜心等待,也不期待外部勢力能做太多。但從軍事動作以及俄國各式宣傳來看,烏東局面相當危險,政治博奕與前線擦槍走火之間,一切難料。

 

保護烏克蘭止於口惠無濟於事,讓烏國加入北約、部署部隊納入軍事保護傘,是最直接的方法;若要迴避冷戰構成的壁壘分明,退而求次,至少像英國、波蘭般簽訂三國協議,提供包括軍事在內援助,讓烏國不至於孤掌難鳴。

 

假如除經貿或民生制裁以外國際無進一步作為,以看來無力且緩不濟急的「核心科技禁運」之類就能阻斷俄國野心,反而將這些「分裂區域」更往那邊推,屆時烏國人民遭戰火吞噬,確立普京苦心經營分裂烏克蘭的「既成事實」,已是悔之晚矣。

 

※作者為香港人/網媒記者兼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