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絕對不是烏克蘭 中國卻可能是俄羅斯

張宇韶 2022年02月28日 00:02:00
烏克蘭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街道邊被摧毀的坦克。(湯森路透)

烏克蘭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街道邊被摧毀的坦克。(湯森路透)

俄羅斯公然撕毀《明斯克協議》,以維護烏克蘭東部和平之名,揮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全球輿論高度關注烏克蘭最新情勢的發展。由於全球化與媒體的高度發達,再加上台灣在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國人更能感受到戰爭蝴蝶效應與臨場感,這是與當年福克蘭群島戰役與波灣戰爭時空背景上最大的不同,很難想像遠在烏克蘭爆發的戰事卻與台灣擁有高度的連結性。

 

而就在俄烏開戰之際,中共仍派遣軍機侵擾我國西南空域,足見地緣政治與兩岸關係的緊張,台灣內部除了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言論外,「疑美論」與「棄台論」的觀點同時也甚囂塵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中國刻意操作銳實力攻勢與認知作戰下的產物,這場無煙硝的戰爭早已在兩岸開打,這是過去叫「對台三戰」(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按照林楚茵委員的定義,新型態的操作叫做「邏輯戰」,亦即扭曲因果關係,顛倒是非對錯。

 

稍具備國際關係或外交史背景的人,在邏輯上就會清楚台灣在地緣政治、地理環境、戰略價值、全球供應鏈、國防能力都與烏克蘭存在本質與條件上的差異。但是中國卻與俄羅斯在政治上極權體制、領導人試圖追求不切實際的歷史地位、兩國在對外政策屬意圖改變現狀的「修正主義國家」、完全無視主權與民主的普世價值與國際建制,會提出「今日烏克蘭,明天台灣」觀點的人,不客氣地說,若不是國際關係與外交文盲,就是故意再替中國與俄羅斯的行徑帶風向,刻意卸除侵略者的角色,在邏輯上混淆了「加害者」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

 

某位無知的北市議員,故意把太陽花、抗中保台還有烏克蘭等下情勢連結在一起,言下之意就是戰鬥藍「不要刺激大國」的翻版,意指烏克蘭被入侵是自找的,潛台詞就是台灣不該「敬酒不吃然後吃罰酒」,「接受九二共識不就好了」不譴責侵略者或和平破壞者,然後宣稱小國應該要卑躬屈膝順從大國心意,這就是標準的姑息養奸與綏靖政策的立場。

 

在這些人眼中似乎忘記慕尼黑會議的歷史教訓,蘇台德區被撕裂後,捷克的國防態勢門戶洞開,待捷克被併吞後波蘭就陷入納粹三面包圍的戰略劣勢,當希特勒執行「白色方案」的入侵計畫時,北方與南方集團軍的鉗形攻勢幾週內消滅了波蘭這個中歐大國。

 

小國對大國只有「扈從」與「抗衡」兩種選項,主要的分析變數來自於「經濟自主」與「大國支持,這也導致在蘇聯解體後,何以波羅的海三小國拒絕加入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協,中亞五國卻只能牢牢被莫斯科掐住政經咽喉。台灣已在全球供應鏈中取得核心地位,民主政治與戰略地位更讓民主國家認識到其重要價值,會拿阿富汗與烏克蘭當作類比的藍營人士實在居心叵測而且欠缺專業知識。

 

完全無視主權與民主的普世價值與國際建制,才會提出「今日烏克蘭,明天台灣」說法。(湯森路透)

 

芬蘭將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與俄烏關係一樣,兩國存有複雜的歷史、軍事與外交衝突。 由於彼得大帝想要尋求通往西方世界的出海口,芬蘭本來是瑞典王國東部領土,但是在大北方戰爭後俄國成為波羅的海崛起強權;其後在1809年莫斯科再度發動「芬蘭戰爭」,最終讓芬蘭公國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帝俄在一戰戰敗並爆發革命與內戰後,赫爾辛基又成為主權獨立國家。

 

在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瓜分波蘭導致二戰爆發後,蘇聯始終擔心納粹會假道芬蘭從北方入侵第二大城列寧格勒,因此對芬蘭提出領土交換的要求,由於條件過於嚴苛且不合理,莫斯科最後以芬軍砲擊邊境為由,在1939年發動「冬季戰爭」,由於雙方軍事實力差距懸殊世界輿論認為戰事將迅速結束,但芬蘭人憑藉國民意志與曼曼海姆防線讓紅軍付出慘痛代價,雖然蘇聯在慘勝的狀況下達到了邊界後移與租借重要島嶼港口的目的,但是芬蘭得以維持主權獨立的地位。

 

諷刺的是,戰爭爆發期間紅軍發動攻勢轟炸芬蘭城市時,同時也啟動「認知作戰」,宣稱砲彈與炸彈是提供給芬蘭勞動人民的「麵包與鐮刀」,同時期待芬蘭共產黨能夠陣前倒戈成為第五縱隊,此一要求被芬共斷然拒絕並指責蘇共是侵略者,如果對比芬蘭人民與政黨的態度,中國國民黨這些人不覺得自己的言行汗顏可笑嗎?

 

有些人選擇跪著做人,烏克蘭與多數台灣人則寧可勇敢站著!要討論國際關係前實在要充實一下專業涵養,否則這種不倫類比或業餘發言否則實在自曝其短且貽笑大方。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