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專欄:讓世人看看中國人的素質-「大翻譯運動」的戰略意義

宋國誠 2022年03月20日 07:00:00
「大翻譯運動」僅透過「翻譯」,去揭露共產黨統治下中國人的人格原型與原文暴力。(圖片擷取自“TheGreatTranslationMovement”Twitter)

「大翻譯運動」僅透過「翻譯」,去揭露共產黨統治下中國人的人格原型與原文暴力。(圖片擷取自“TheGreatTranslationMovement”Twitter)

由海外華人發起和推動的「大翻譯運動」(The Great Translation Movement),將中國網民的「挺俄仇烏」言論,翻譯成英文,讓全世界看看中國人在俄烏戰爭中的真實心態,進而引發了一場「看清中國」同時也「看輕中國人」的運動。

 

這項運動,最初由Reddit的中文社群ChongLangTV所發起,隨後在「推特」(Twitter)上以“TheGreatTranslationMovement”為官方帳號,由懂得中、英文的人員,將中國央視、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官方媒體,以及中國網民狂熱支持俄羅斯開戰和羞辱烏克蘭的言論,翻譯成英文,再做成中、英文對比的圖片,通過臉書、Telegram、Instagram等等社交平臺,進行連結和轉發。這是一件價值重建、大快人心的事,意味著發起運動的人士以「原形畢露」和「原音呈現」的策略,對「中國惡民」進行揭露和反制。這不只是一次翻譯事件,而是一場具有重振「全球正義」(global justice)和劍指中國的「反/非道德」運動。

 

 

 

 

「中國人原(惡)型」的暴露

 

「大翻譯運動」的首要戰略意義,就是暴露「中國人原(惡)型」(Chinese prototype),所謂「中國人原型」是指中國集體人性中的根源性本態,表現為一種「群惡」的逐臭跟風,一種「沒有靈魂」的殭屍性存在。這種「原型」已超越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的中國人概念,更加鑽骨入髓地揭露中國人的人性基因。柏楊所稱的「醜陋」,還僅僅是一種「文化症狀」,是一種文化繼承中不自覺沿襲而成的行為慣性。「原型」則是一種「人性病態」,是一種蓄意為惡、造字殺人的惡行,是一種經過洗腦之後「腦殘文化」的遍地爆漿。這種人性病態並非中國文化長期積累而成的素質,因為中國文化向來抱持悲天憫人、人溺己溺的思想,而是中共「靈魂改造工程」所鑄造出來的「非人性樣本」,也就是「黨性」對「人性」徹底的改寫和顛覆。

 

殺死「中國細菌」

 

「大翻譯運動」的第二個戰略意義,就是具有「陽光消毒」的效果。陰暗是孳生細菌的溫床,陽光則是消毒殺菌的良方。許多不懂中文的西方人,往往只能看到中國的「英文大外宣」,被中國美麗的詞藻、精心編制的騙術所誤導,以為中國人個個慈眉善目,以為中國政府寬大為懷;然而,經過這場翻譯運動,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噁心與劣質,看到俄烏戰爭期間中國人留言「收容烏克蘭小姐」、「稱讚普丁為真男人、真英雄」、「烏克蘭活該挨打」等等禽獸不如的髒話,看到中國人對俄烏戰爭中無辜死者的蔑視,看到對烏克蘭逃難女性的輕佻與意淫,看到中國如法炮製俄羅斯編造的假新聞,看到對普丁這一殺人魔王的崇高禮讚,看到當全球都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視為勇敢和智慧的國家領導人,中國網民卻把他謊說成臨陣脫逃、作秀演戲的小丑,看到這一切「中國特色的殘忍與偏激」。當這些駭人聽聞的說法以英語公布之後,等於把這些暗黑的流氓話語鋪在陽光下,這才使西方人恍然大悟、認清真相,進而在陽光之下殺死這些腐蝕人心的「中國細菌」。

 

「中國人渣」原形畢露

 

「大翻譯運動」的第三個戰略意義就是「拆牆」和「反洗腦」的效果。中國是一個「數位威權主義」國家,封鎖新聞、製造假訊息、壓制異見等等,世人可能有所知悉。但中國同時也是一個「信息豬圈化」的網路圍牆國家,為數上千萬的中國五毛酸民在自己的「泥巴潭」裡,以消遣他人的痛苦來自取其樂,特別是對受盡戰爭苦難的烏克蘭人極盡嘲諷與羞辱。長期以來,在語言隔閡與中共的網路監控下,外人往往不得而知。如今「大翻譯運動」將這些人性最卑劣的糟粕公諸於世,讓這些「中國人渣」原形畢露,讓世人嗅其腥、聞其臭,這就產生拆除污牆、打開豬圈、隨風飄臭的效果,讓世人在聞臭掩鼻中認清中國、看透中國。

 

一如《德國之聲》報導,一位參與「大翻譯運動」的成員在受訪中說道:「希望能夠讓更多國家的人明白,中國人並不是和中共大外宣當中的形象一樣熱情、好客、溫良,而是驕傲,自大,民粹主義興盛,殘忍,嗜血,毫無同情心的集合體」。

 

經過這場翻譯運動,讓人看到了中國人劣質一面。(圖片擷取自“TheGreatTranslationMovement”Twitter)

 

揭穿中國政府的虛假性

 

「大翻譯運動」的第四個,也是最重大的戰略意義在於「反認知作戰」,也就是揭穿中國政府的虛假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主任楊潔篪,3月14日在羅馬進行了近七個小時的會晤。媒體以中性溫和的字眼形容這次會談為「緊張的」、「嚴肅的」、「實質的」、「坦誠的」,但若要依據這些語詞還原現場,其實就是一場尖鋒相對的「吵架大會」,法國媒體甚至稱之為「七個小時的聾子對話」。換言之,中國暗地裡「親俄貶烏」的立場從未改變,甚至準備在軍事和金融方面「偷助」俄羅斯,但卻以冠冕堂皇的說詞,以自欺欺人的辯證法,模糊其自我矛盾的投機立場。

 

然而,如何得知中國政府的真實立場?看看中國網民怎麼說,就可一目了然。中國一方面不願以「侵略」來定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甚至以「俄羅斯基於國家安全的合理關切而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來混淆視聽(合理入侵論),一方面又主張「國家主權與領土不得遭受侵犯」來表達對烏克蘭的虛假同情(暗批美國論),這兩個邏輯互斥的前題,也就是「合理入侵一個不得侵犯的主權國家」,即使搬出最大的攪拌機,也攪不出一個中立、調和或相容的結論。對於一個壓制異見、鼓動民粹的中國政府而言,看看這些受到政府支持、默許、鼓舞的網路歪論,再對比於反戰言論遭到屏蔽或刪除,就能如實看清中國的立場與態度。凡允許的必屬真實,凡存活在網路上的必與政府立場互為一致。以網路言論來探測中國政府的居心與動機,才是最科學、最準確的方法與途徑。

 

實踐「翻譯政治」的顛覆與反制

 

「大翻譯運動」不預設前提,不自做批判,只是「翻譯」,只是中英對照、雙語並呈,並由讀者自行判斷。這就實踐了文化政治中一種「翻譯政治」(politics of translation)的顛覆效應,也就是通過一種「跨語際轉譯」,藉由文化差異進行價值對比,通過對「原文暴力」的再現,達到對暴力的消解和反制。換言之,當暴力藏在「自語言」的單一語境內,其暴力形式是內隱的、暗藏的,其暴力施行者是隱匿的鍵盤殺手,但經過跨語際、跨國境的「轉譯/外爆」之後,就會產生一種俗稱「見光死」的「去暴」效應。「大翻譯運動」揭露了共產黨統治下中國人的人格原型與原文暴力,是當前俄烏戰爭中一場深具意義的價值甦醒與文化聖戰。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