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權被否決:俄烏戰爭改變的國際秩序

二大爺 2022年04月30日 07:00:00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俄羅斯瓦西里·內本扎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從烏克蘭撤軍的議題投下了唯一反對票。(美聯社)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俄羅斯瓦西里·內本扎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從烏克蘭撤軍的議題投下了唯一反對票。(美聯社)

和硝煙彌漫,戰火正酣的俄烏戰場比起來,聯合國昨天在平靜中不聲不響的通過了一項一項改革決議,那就是要求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未來使用否決權時必須說明否決理由。而且任何行使否決權的行為都將自動觸發聯大會議,所有193個成員國都可以對行使否決權的決定進行評審。

 

這個表面上沒有強制約束力的決議其實意義非常重大——它將切實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分量。直白的說,就是代表大國地位的「安理會否決權」將被嚴重削弱,今後任何小國都可以就大國行使否決權提出質疑和評審。

 

自從俄烏開戰以來,這些年本來就飽受批評,被認為是淪為「和稀泥」「議而不決」的權威機構聯合國,其存在的必要性已經屢屢遭到質疑——在大國的角力和撕扯下,小國糾紛也經常無果而終,涉及大國利益糾紛就更是無從談起。特別是俄烏戰爭這樣的大事件,由於發動戰爭的俄國具有否決權,導致聯合國安理會,這個在國際上唯一有權力作出強制性仲裁的機構,想要作出任何關於制止戰爭的決議都無法通過。

 

聯合國在二戰後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制止戰爭,現在卻成了一個掛羊頭連狗肉都不能賣的幫閒看客,年年交會費又說不上話的成員能沒有意見嗎?

 

所以早在兩年半之前,歐洲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列支敦士登,就在聯大對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提出了要限制的意見,只不過兩年多來這個提案一直被撕扯而拿不上檯面,終於等到了俄烏戰爭這個契機,50個國家再次發力,終於變成了現實。

 

這裡我要插一個故事,就是大家可能有疑問——為啥是列支敦士登提出來,這是何方神聖?我相信大多數讀者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有故事的小國。

 

說起來啊,列支敦士登和俄國,二戰後就結下了梁子。

 

歐洲由於封建歷史比較悠久,歷史上就是貴族眾多,小國林立,延續至今的一顆炮彈就能打出國境的小國還有好幾個。其中,列支敦士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它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面積僅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也僅有3.8萬,目前以旅遊業和金融業著稱,人均GDP高達6萬歐元,典型的國小民富。它是目前歐洲唯一君主立憲制,但是君主擁有較大的實際權力的國家。

 

列支敦士登的立國純屬意外——它的君主來自奧地利的貴族,列支敦士登家族。300年前為了謀求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議會席位(該帝國規定,要有實際直屬的統治土地的貴族才能有資格加入議會),所以就花錢買了這麼一塊當時爹不親娘不愛的偏僻土地,放任不管,其多任領主其實住在奧地利維也納,根本就沒來過領地。但恰恰是這麼一個無心之舉,成就了這個小國,因為從前它太小太窮,根本不足以供養軍隊,所以從立國伊始就乾脆和瑞士一起,宣佈自己是中立國,甚至它的國防、外交至今都是完全由瑞士代理!在歐洲這幾百年的亂世中居然就苟存了下來。

 

列支敦士登這個國家在二戰前雖然是又小又弱,根本沒有存在感,但是它的君主,列支敦士登家族卻在歐洲歷史上赫赫有名,很有貴族秉性,所以國家雖小,骨氣卻是杠杠的。

 

列支敦斯登親王的官邸瓦都茲城堡。(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在二戰中,納粹武功最強的時候,其君主弗朗茨一世王后就是猶太人,所以對猶太人極為同情。在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對納粹低頭的時候,列支敦士登卻極有骨氣,是少數幾個不承認慕尼克協定以及納粹佔領的領土合法性的歐洲國家之一。說實話,這真是要冒亡國的風險的——因為納粹只需要派一個連就能滅了沒有一兵一卒的列支敦士登。

 

更難得的是,在二戰快要結束時,列支敦士登居然頂著如日中天的蘇聯的壓力,拒絕遣返大約500名避難的俄軍士兵(其實是投降德國的一支俄軍部隊)。要知道,當時連英美這樣的大國,都不敢得罪蘇聯,奧地利執行了「嚴責行動「(Operation Keelhaul),將在戰時曾經協助德國的蘇聯民眾遣返(被遣返的人絕大多數被殘酷肅清)。最為仁義的地方在於,當時的列支敦士登不像今天有發達的金融業,完全就是個農業小國,窮得叮噹響,整個國家的財政居然是依靠該國君主變賣自己的藝術藏品來維持的!(例如1967年賣給美國國家美術館的達芬奇名畫《吉內薇拉·班琪》)。這種情況下,還要頂住壓力花錢供養蘇聯的政治難民十分不容易。也正因為如此,蘇聯和列支敦士登的梁子就從此結下了。俄國繼承蘇聯衣缽,也沒有改觀。可以說列國和俄國,那是文明人看野蠻人,無論如何都是對不上眼的。

 

所以列支敦士登這個小國啊,雖然不出名,但真的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安樂富足,存在感不強,國際大事跟它沒有切身的關係——它連外交和國防都交給了瑞士,哪裡需要出頭。但你看它還是要挺身而出,把大國的否決權這個燙手山芋,大家早就想說但都不敢說的議題,只有它提出來。時至今日不敢得罪俄國的國家一大把,但是它就敢。

 

我們說人有人格,國有國格。這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國格。

 

話說遠了,收回來。雖然聯合國通過的這項關於否決權的決議沒有從根本上更變安理會議事的規則,但是卻切實的削弱了大國的話語權。每行使一次否決權,都要在聯大被所有國家審議,如此高的政治代價和形象損害風險,勢必會讓某些國家在否決的時候三思而後行。

 

據統計,自聯合國1945年成立以來,五大常任理事國中,俄國(含前蘇聯)總共使用否決權143次,是使用否決權最多的國家;美國位居第二,曾86次使用否決權,英國曾使用30次,法國和中國則分別使用18次。俄國之所以如此頻繁的使用否決權,歸根結底還是行使的成本太低、太容易。如果這143次否決,你都讓俄國人站上國際舞臺接受審議,隨便一個小國都可以提出異議和批評,你看俄國人煩不煩?

 

當然,可能有些受連累的夥伴此刻也是有苦說不出。我之前在分析文章中提過,俄烏戰爭將是一場永久改變國際秩序和規則的戰爭,聯合國層面的改變,其實只是開始。

 

在4月26日,普丁在他那張長達5米,可以擺滿漢全席的著名大長桌邊,和專門去俄烏兩國進行調停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會晤,憔悴的大帝故作強硬的表態,達不到俄國的領土要求,就不撤軍。

 

普丁在他那張長達5米大長桌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會晤。(美聯社)

 

此前世界40個國家為了援助烏克蘭,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防長會議,大帝對此威脅說對任何「干涉」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國家進行「閃電」快速打擊。

 

放過閃電這個詞吧。你都在烏克蘭的泥潭裡面閃來閃去六十幾天了。再閃你都快打不上美容的玻尿酸了。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原文出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