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怎麼看白宮警告美國秋冬染疫人數將達一億

李濠仲 2022年05月10日 07:00:00
拜登政府近日透過《華盛頓郵報》釋出訊息,指若國會不盡快通過撥款數十億美元的防疫經費,下一個秋冬美國染疫人數恐達一億。(美聯社)

拜登政府近日透過《華盛頓郵報》釋出訊息,指若國會不盡快通過撥款數十億美元的防疫經費,下一個秋冬美國染疫人數恐達一億。(美聯社)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5月6日有白宮官員在疫情報告上預測,進入下一個秋冬美國染疫人數將達一億。「一億」這數字確實引起人們注意,若減去目前已確診的8千餘萬人,也就是說今年秋冬季(直到明年3月),美國就可能又激增2千多萬人確診,假設以染疫死亡率0.1%推估,屆時COVID造成的死亡人數或將再多出25餘萬。

 

美國官方藉《華郵》釋出這項訊息,用意之一,和拜登政府為落實3月國情咨文中提出的COVID-19應對措施有關,其中計劃尚需國會通過撥款數十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來幫助民眾免費加打疫苗、重啟病毒檢測站、購買檢測試劑和新冠藥物。至於怎麼到了今天,還會有如此大規模染疫發生?主要原因即疫苗在阻止感染的力道上持續減弱,加上現階段各州無不大規模放寬防疫限制(全美90%地區已取消強制戴口罩規定),以及病毒變異繞過免疫保護,才使得抗疫兩年後,染疫率反而更擴大。

 

事實上,這並非美國官方第一次判斷全美染疫人口將有一億,上一次是在2020年11月,美國確診數超過5千餘萬,依照政府採取的計算模型,加計潛在無症狀或未就診者,當時就認為美國確診數恐怕已接近一億。

 

不過,無論是2020年底還是最近的官方評估報告,其確診推算,都是以當下病毒傳播狀態為基礎,包括不考慮再出現變異株或其他變數所做的推測,簡單講,就是在沒有「任何新作為」下,就極可能往模型推測的方向走。

 

因此,2020年11月預測的兩個月後,美國首輪疫苗開始接種,接下來的發展就非原先所判斷。這也是為什麼白宮官員今天在做出「一億人染疫」警告時,會附帶強調大流行的進程可能因許多因素而改變。只是改變當然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例如疫苗的出現,大幅減緩了美國確診的速度,但前不久多個州紛紛跟進取消公共場所戴口罩的規定,以及完全開放室內社交聚會,原本3月30日前,七天日平均感染人數為2萬9312,後五周後就增加到七天平均每日7萬1000人,等於多了一倍。

 

關於美國下個秋冬確診人數將達一億,並可能造成25餘萬人死亡的估算,確實反映了疫情仍屬嚴峻,若對照美國疫情高峰達2800萬人確診那一刻,染疫死亡人數是50萬人,今天預估的數字已是那時的一半,確診和死亡之間的比例明顯下降許多。又縱然這次白宮官員的疫情報告說明,提到COVID勢必長期存在,且最樂觀情況下,未來每年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可能還是有2萬人,卻也不若今天之前,每年死於流感的3至6萬人。疫情報告所指美國人染疫將達一億,即是專攻疫苗接種和試圖用感染率提高人體免疫的可能結果。

 

那麼,為了避免母數變大,連帶重症和死亡數增加,當然得仰賴多重工具防範,包括究竟是要再追加疫苗劑數,還是有幸能在秋冬來臨前研發出更有效的新疫苗(輝瑞和莫德納都還在研發中),以及如何進一步促使最容易感染的老年族群施打加強劑,並確保抗病毒藥物能供應無虞。再一波大流行勢不可免,唯關鍵在不使其加遽醫療量能負擔,那尤其左右了染疫者死亡的風險。

 

拜登政府透過《華郵》提出一億染億數字,一般認為是為向國會喊話,之前既已宣告全美恢復正常生活(不少公衛專家並不同意現在有正常生活的條件),如果沒有足夠預算用於等同直面病毒的疫苗、藥物和檢測試劑,美國將無法有效應對接下來的疫情發展。就《華郵》釋出的訊息可知,美國疫情進入此一階段,就沒再想走回「封鎖」之路,那麼大規模染疫幾乎就是「人為刻意」(幾乎已取消之前任何防疫措施),以及,對抗病毒最有效的還是疫苗(降低重症率、死亡率),直到今天他們仍特別關注最容易受到病毒侵襲的老人疫苗接種進度,還有就是COVID確實正邁向流感化(雖然代價還沒付完),以及流行波段時間越長,感染人數必然越多,過程心情起起落落的情況,大家都有心理準備會繼續再走一段時間。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