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戰略概念,北約會將快速反應部隊從4萬人增加到30萬人以上,其中美國兵力將達10萬人以上。(美聯社)
與前次相距12年,北約於2022年6月29日在馬德里召開的峰會上,公布了新的戰略概念「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明定北約未來十年的戰略目標和安全任務。前次以因應防範恐怖主義活動為重點,今年則因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的烏克蘭戰爭,導致歐洲整體和平遭到破壞,新概念將俄羅斯視為對歐洲盟國安全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2010年北約戰略概念因潛在巨大經貿利益機會而未提及中國,今年的新戰略概念則明指中國的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
根據新戰略概念,北約會將快速反應部隊從4萬人增加到30萬人以上,其中美國兵力將達10萬人以上,並兌現了美國國防部今年4月在國會聽證時提及,將於6月峰會中確認在東歐設立美軍常設總部的承諾。
美軍歐洲軍力部署增加應為應急,歐洲仍應負起主要防務責任
北約需要已完成訓練整備可立即投入戰場的即戰力,來因應俄羅斯當前侵略性的安全威脅。在2月以前,美國在東歐約有6,500名士兵,約佔北約東翼前沿部隊部署的60%。俄烏戰爭爆發後,部署在北約東部的美軍數量增加了兩倍,至今為止美國貢獻了北約80%的前沿部隊部署,美軍有10萬在歐洲,其中4萬人在北約直接指揮下。考量北約快反部隊數量要從4萬增加到30萬,歐洲盟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兵力組建與訓練,以形成可部署的即戰力,為了填補因時間而導致戰力的空隙,美國適時增加投入即戰力是一種合理的暫時性安排。
但正如歐美自2018年以來一直有讓歐洲自主防務的聲音,歐洲自主防衛能力的建立,不能因美軍的增加投入而放緩腳步,美國的歐洲盟友應該承擔主要責任,這樣美國才能理順其戰略,讓拜登總統的印太優先國防承諾與美國軍力部署保持一致。作為重新平衡後北約聯盟的一部分,歐洲成員應承擔擴大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規模的主要責任,而美國則可被定位為最後的安全保障。
美軍提升印太軍力著重於因應中國快速形成中的武力威脅能力
相對於歐陸戰場是以陸軍、空軍為主場,美國在西太平洋則是以海軍與陸戰隊為主場,美軍新的歐洲兵力部署對西太平洋美軍軍力部署而言,影響可能不是那麼顯著,美軍評估近期中國攻台的可能性不大。
從美國海軍陸戰隊推動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國會大力加持美國防部推動的太平洋嚇阻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觀察,目標很明確地在加速提升美軍在西太平洋與中國的競爭力。中國目前雖因疫情衝擊導致經濟形勢下滑,加上20大召開在即,執政當局重心在於維穩,美軍應「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保持相當強度的嚇阻態勢,以提高演習與偵巡密度,來持續強化西太平洋盟友間的互通性與對中國的感知能力。
美方可優先考慮快速提升西太平洋盟友即戰力
中國武力快速現代化,亦相對升高印太區域國際社會的緊迫感,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爭,不論2027、2030或是2049,當時間到了,誰能先完成嚇阻與戰爭的準備,誰就能掌控區域安全態勢的發展。烏克蘭殷鑑不遠,援助與整備要及時,為了建立與保持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嚇阻能力,美軍仍在整軍經武的期間,美國可優先考慮加速與加大軍事援助作為,及時提升西太平洋盟友的即戰力。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