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一位年輕五星市長需一個二流碩士文憑?

高志文 2022年07月31日 00:02:00
台大或任何學術機構若真的有心要捍衛學術倫理,優先要處理的是校內教授學閥論文掛名100%抄襲的惡劣文化。(攝影:張哲偉)

台大或任何學術機構若真的有心要捍衛學術倫理,優先要處理的是校內教授學閥論文掛名100%抄襲的惡劣文化。(攝影:張哲偉)

為何一位年輕五星市長需一個二流碩士文憑?簡單答案是台灣社會依舊普遍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陋習。華人文化圈,從造反起家,標榜打倒資產與臭老九階級,向工農學習的共黨最高領導習近平,其在福建省長任內攻讀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到號稱內閣博士比例全世界最高的台灣,都是一樣的讀書至上,科舉文憑主義作祟。

 

華人政治圈盛行「學而優則仕」,但現實上,學術與政治是兩碼子事,多數國家很少政治領袖具博士學位,一領域做得好,在另一領域可能是災難。台灣延攬教授從事政治工作大概也是毀譽參半。反之,那些仕而優(如首長幹得很不錯)卻沒有顯赫學位的政治人物,竟也自認需讓履歷更漂亮一點。這種殘存的封建思想,大概是不少台灣藍綠兩黨政治人物,明明政治事業忙碌,還去大學洗學歷的原因。

  

一個以強記背誦、統一應試,來衡量國民能力造成社會集體創傷,且此過程中沒有任何贏家。想想看,台灣人從14-20多歲,大概10%學生,通常是家境不錯,父母教育程度較高,透過有系統地背誦及反覆機械式解題應試訓練,通過升學試煉順利考上明星學校。但這群人稍縱即逝的青春活力歲月,卻葬送在準備考試,浪費生命的補教人生中。青少年時期囫圇吞棗,啃進多數無用的被動知識,也常造成終身自主學習能力與慾望減少,普遍原創性不足。這群升學主義成功組進入社會後也常發現,過往在小小台灣過關斬將的求學成功經歷,在社會上與國際上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自己只不過是善背書、會考試,其他生活技能生疏缺乏,人生經驗蒼白,跌下明星神壇的失落一族。

 

反之,另外80-90%的台灣民眾,在自我人格形塑最重要的青春階段,因對華人社會單一、僵化的應試教育水土不服(正常人的現象),擠不上明星學校(或任何學校),即便成年後在多元社會下有不同的人生成就與樂趣,下意識還常有一種源自青少年時期,一種不夠好,不會讀書的人生遺憾感,更別提因此被父母師長羞辱所造成的人格傷害。林智堅受訪時就曾說:「自己高中進入叛逆期,對讀書沒有興趣,不諱言年輕時沒有好好學習,說自己剛退伍時因為沒有念過大學而「顛沛流離」」。

 

讓筆者驚訝的是,林智堅其實絲毫不需認為「年輕時沒好好學習」而遺憾自愧,也不需任何碩士文憑,他早在進台大前,就已經在其他領域取得相當的成功,他反而應是台灣社會錯誤獨重高學歷文憑最好的反面教材,畢竟社會上不是也不應該每個人都能或想要讀書,但絕對可在社會其他領域及人生取得非凡成就。不幸的是,這種封建應試文憑主義,獨尊單一價值下的社會集體創傷,就如愛因斯坦在近百年前清楚描述:「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樹的本領評斷一隻魚,那隻魚會一輩子相信自己很笨」(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台灣多年來的封建應試教育制度,就是用強記背誦,及反覆枯燥解題的標準(爬樹),讓森林中除了猴子外,原本多采多姿的眾生萬物,都覺得自己很笨。另一方面,台灣社會也產生不少因贏了與同儕的競爭考試,上了明星學校,造就出一群持續需要靠貶低他人來墊高自己的自戀人格失常者,即便過了半世紀,實在老大不小了,還不時拿自己十幾二十歲青春蒼白歲月期的智商測驗及補習重考進明星學校的往事來自誇、自爽的巨嬰市長。

 

學校​為「文憑主義」泛濫現象存在,導致培養研究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研究能力與見識,反而都成為次要的。(本報資料照片)

 

文憑主義挫傷社會多元發展

 

其實台灣早該廢除應試排序入學制度,此制度下產生的所謂明星高中(大學),全然不是校方把學校辦得好,而是豪不費力,就接收一群最會背書與「受迫」反覆練習考試應答的學生。把這些學生送到台灣尾的恆春高中,恆春高中就會成為台灣第一明星高中,未來大學入學表現也會最好。目前全美大學入學申請,含常春藤名校,紛紛廢除學科能力測驗如SAT,就是對這種以考試成績作為選材標準弊病的深刻反省。

 

台灣社會各行各業過於重視學歷文憑,甚至以畢業學校做選材資格限制及晉身優勢,而不是以真才實學及出社會後表現來選材,如最近國營事業中鋼宣稱其員工多是國立大學畢業生,主事者迷信國立大學學歷,不檢視真正實力的例子比比皆是。這讓拿到文憑,好像拿到一張終身護身符,不管是否有真正實力,很多機會都對無國立大學文憑的人關上門。這也繼續造成整個社會持續的「文憑主義」泛濫的現象,學校則成為文憑學歷生產所,培養研究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研究能力與見識及生活社交能力,反而都是次要考慮。

 

嚴格來說,碩士論文不是正式學術著作-而是畢業要求習作,其未經同儕專業審查與專業學術發表程序。正式學術研究很少引用碩士論文,多數大學教師都知道,碩士論文是學術訓練的一個過程,不少美歐大學早不要求寫碩士論文,甚至博士生也以正式學術論文發表取代一本厚厚論文寫作。同一教授研究室的碩士論文內容重複涉抄襲,比較像是同學間便宜行事,畢業習作抄來抄去的作弊行為,指導教授的過失責任遠高於學生。相較之下,台灣不少教授對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毫無貢獻,甚至連看都沒看過,卻盛行成群三五親友互掛論文作者的文化(學界稱:論文掛掛樂),藉此衝高各自論文發表的數量,這不是學生碩士習作30% 或50%相互抄襲的小問題,是台灣教授在正式學術著作100%的造假與抄襲(對學術作品毫無實質智識上的貢獻,卻謊稱是作者之一,這不是100%抄襲是什麼?)。

 

台灣上到校長/院士,都曾傳出論文造假出包後,一問三不知的窘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台灣高等教育在學術倫理從上、從根敗壞的論文掛名文化出包。台大或任何學術機構若真的有心要捍衛學術倫理,優先要處理的是校內教授學閥論文掛名100%抄襲的惡劣文化,而不是針對一位碩士畢業生的習作。

 

林智堅是一位市政管理禁得起檢驗的五星市長(遠見雜誌),他其實從不需台大這張二流碩士文憑。他也許不知道,即便台灣政府長年獨厚台大,投注高比例教經費,台大早看不到新加坡及香港許多所世界一流大學的車尾燈了。市民肯定的新竹市政建設,是他競選桃園市長最佳利器,他應該帶頭拒絕封建迂腐的文憑主義,他應公開聲明,願接受台大校方對他一名碩士論文習作最嚴格的學術倫理檢視,若台大學倫委員會認定其論文違反修業規定與學倫,將誠心向全體國人致歉,並無條件放棄台大碩士學位。

 

若林市長能在此次事件中得到寶貴的教訓,從而成為台灣鼓勵多元價值、多元成就、多元人生的新生代政治人物,帶頭揚棄台灣學歷與文憑至上的士大夫封建化遺毒,若他能從這錯誤中反省,努力讓台灣年輕一代,沒有人需要因自己不會(或不喜歡)讀書,而自貶並因此在人生中缺乏各種機會,勇於讓社會看實力與努力,不是一張文憑白紙。若能如此,我相信國人會給年輕的林市長公平的政治判決。

 

後記:本人從不認識,也從未見過林智堅市長。幾年前回國搭火車到新竹訪友,看到新竹火車站前混亂、污染,缺乏基本城市門規劃,一個可稱為全球半導體首都的火車站,竟然如此野蠻、落伍,比曾去過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城市都不如,當時還咒罵什麼全國最年輕市長,也去電市府抱怨。但近幾年再去新竹車站,驚豔的發現整個新竹站前廣場重新規劃設計,煥然一新,終於可以輕鬆順利步行出站。此個人經驗乃本文寫此文動機之一。

 

2015年新竹車站前,旅客竟無法從車站順利步行走出站外,這是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恥辱。(作者提供)

 

幾年後,新竹車站站前成功改造,換然一新,終於有點世界半導體製造首度車站的模樣。(作者提供)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

關鍵字: 林智堅 論文 學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