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是華府一連串對台政策調整下的必然結果

張宇韶 2022年08月06日 07:00:00
裴洛西此行將對台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國際地位帶來深遠影響,並確認了拜登政府對台的安全承諾。(美聯社)

裴洛西此行將對台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國際地位帶來深遠影響,並確認了拜登政府對台的安全承諾。(美聯社)

裴洛西結束了短暫的訪台之行,卻為未來的台美關係與台灣的國際地位留下了深刻的意義。這位女議長從政以來一直為自由民主與人權發聲,群眾魅力與人格特質為多數輿論所讚揚,更關鍵的是,她的造訪除了反應美國當下的朝野共識與民意趨勢外,更體現了全球民主國家對台灣在民主核心價值、地緣政治與新供應鏈地位的重視。

 

如果說這次訪台是個階段性的成果,那麼這一切的「初始條件」,應該源自於川普政府啟動的美中經貿大戰。華府彼此之所以祭出這個震撼彈,除了要打掉中國經由一帶一路建立紅色供應鏈的企圖,同時也看穿了北京在各領域意圖改變現狀的野心。這意味美國正式結束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交往政策」的初衷,也讓其國內爭論不休的中國機會與威脅論嘎然而止,大概只剩下季辛吉之類肩負遊說利益的「老朋友」,才會持續充當「擁抱熊貓派」的角色,主流的輿論已經逐漸讓智庫學者與民意變成「屠龍派」。

 

川普徹底顛覆了美中關係的本質,也使得北京與華盛頓的外交模式出現的典範轉移,即便拜登上台後,也繼續循著這條「路徑依賴」的軌跡繼續走下去;換言之,裴洛西的造訪是一連串對台政策調整下的必然結果,特別是美國「一中政策」早有了新的內涵,而這些內容是跨越共和與民主兩黨執政任期。

 

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包括各項的友台法案的出台、解密八一七公報的重要文件、提高對台軍售的質量、強化台美之間的安全政治軍事與經濟對話交流、國務院官員與議員密集來訪、簽訂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鬆綁台美交往準則、聲援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支持台灣加入印台區域的多邊機制…等。在這一連串的政治運作、政策推動、法案通過中,裴洛西始終站在友台與多數民意這一邊,更遑論她在新疆、西藏與香港問題長期以來都持嚴厲批判中國的立場,她這此訪台也用實際行動表達她對民主人權的關注。

 

具體來說,裴洛西此行將對台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國際地位帶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確認了拜登政府對台的安全承諾,因為有效的嚇阻是建立在信心與實力兩項指標的加總;前者是華府的外交設定已經走向戰略清晰,後者則意味協防台灣與對台軍售將成為常態化。

 

換言之,台海有事不僅日本有事,而是牽一髮動全身,這也是許多西方媒體評論將台灣形容成荷姆茲海峽或類比古巴危機的原因。在此背景下,台灣問題的國際化與公共化將成為全球區域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學、戰略安全研究的顯學,這是中國最不樂見的結果,諷刺的是,這個推手就是習近平自己,猶如戰事讓烏克蘭北約緊密團結一起,未來民主國家陣營都會站在台灣身旁。

 

台北未來在地圖上的政經角色,將猶如冷戰時期的柏林與當下的基輔。甘迺迪在1963年訪問這個城市時,之所以強調「我是柏林人」,是為了明確反對共產主義和壓迫政權,並支持西柏林人民,表示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這句話具有時代意義與重要的政治承諾。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基輔儼然成為全球反抗法西斯主義的重要象徵,全球重要政要紛紛以訪問這個戰時首都表明支持烏克蘭的堅定立場,澤倫斯基在民主國家議會的演說已經成為「政治演講學」的基本教材,其歷史意義直追林肯、邱吉爾、甘迺迪的地位。

 

裴洛西的訪台之行已經開啟了新的模式(其實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2020年9月訪台已經創造了這個條件),未來將會有更多民主國家的議會領袖與議員、美國未來的總統候選人、各國政黨黨魁選擇來台訪問,因為來台訪問象徵的是新的時代意義與民意趨勢。老實說,這更是北京始料未及與無法接受的後果。

 

然而這麼簡單的道理,大概只有深藍紅統那些人不懂。這些人基於輸不起的心態或是厭惡民進黨的情緒,始終把這些外交成果,視為是蔡英文的勝利而不是台灣的國家利益,於是乎才會出現「逢中必軟,逢綠必反」的錯亂邏輯,無視國際潮流,分不清是非與敵我關係,搞不清楚誰才是破壞台海和平的元兇,這群人註定會被世界與台灣主流民意所淘汰!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