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投女巫魔法節」宛如西洋萬聖節翻版 很荒謬

陳金萬 2022年09月02日 07:00:00
北投無牆博物館從一個抓女巫變成救女巫的AR、VR、NFT等電子互動遊樂場,這算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作者提供)

北投無牆博物館從一個抓女巫變成救女巫的AR、VR、NFT等電子互動遊樂場,這算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作者提供)

「北投有女巫嗎?」「有!不僅有女巫,也有男巫。」…「你怎麼知道?」「我的阿嬤就當過女巫。」透過這樣的訪談、對話,我們才知道,即使北投社的巫師傳承已經斷了;但是,這樣的歷史記憶至今仍保存在耆老和族人的心中,並沒有完全消失…。

 

隨著時代進步與原住民權益的提升,現代原住民社會逐漸不再使用「巫師」這樣一個具有貶抑性質的詞彙,而改用比較中性的詞彙「祭師」;畢竟,在原住民族傳統之中,他們從事祭祀、占卜、祈禱、醫療和文化傳承等工作。祭師是受到族人所敬重的職份,其地位不亞於漢人所謂的廟公。

 

台北市產發局、商業處結合台北市溫泉發展協會,首創「2022北投女巫魔法節」,直接套用西方女巫形象、切斷本土文化脈絡,再度掀起北投女巫與觀光行銷的爭議話題。根據已故的北投社頭目家族潘慧耀長老的說法,北投的原意是指「巫術和詛咒」,乍聽之下感覺有點恐怖,或許這就是它無法廣為流傳的原因;不過,這在原住民族文化之中並不是太特別的事,幾乎每一族都有這樣的文化元素。顧名思義,北投以前可能是一個法術盛行的地方,或許還曾經出過幾位法力高強的祭師;只是這樣的文化傳統,在馬偕牧師傳教以前就已經示微了。

 

北投俗諺有云:「頂社在咚嗲 更多咚嗲、咚嗲、咚嗲……這些連續的狀聲詞通常用來描述民間戲曲開始的前奏,顯示北管、布袋戲、子弟戲或歌仔戲這樣的民間戲曲,可能已經跟隨民間信仰的腳步走入頂社裡面來了。下社在著番仔災」(台語羅馬拼音:Tíng-siā teh tōng-tē,ē-siā teh tio̍h huan-á-tse)。這是民間信仰進入北投社的文化寫照:頂社族人殺豬公、辦熱鬧,邀請陣頭、敲鑼打鼓,演奏民間戲曲、慶祝民間信仰的節日;下社族人卻因大風吹起,祭祀火苗燒毀了連棟的茅草屋,死傷甚多。族人不解,他們誠心祭拜祖先,祖先卻用大火吞噬他們的子孫,因此嚎啕大哭。旁人以幸災樂禍的態度留下這句北投諺語,卻成了北投社族人接受福音的時代註腳,當時跟隨潘朱山(Taqel/達乖)頭目由民間信仰改信基督教的頂社族人高達90%以上。

 

有關巫術和詛咒的行使,潘慧耀長老提到兩點說明,一是部落發生戰爭的行為之前,巫師會辦理祭典、公開詛咒入侵的敵軍出師不利、惡運連連…。二是即使巫師也不能扭曲是非、亂行巫術、胡施詛咒;否則,惡運會歸到自己或家人身上。這樣的文化信仰是迷信落伍、蒙昧無知與上主的道隔絕的嗎?千百年來如果沒有上主同在,他們要如何生養後代、傳承文化?難道「神愛世人」有雙重標準嗎?我覺得至少這兩點不是迷信,它裡面包還含了倫理學的教導,只是留傳下來的資料太少了…無法深入探究。

 

如果主辦單位覺得北投女巫的圖像IP是門好生意,就應該設計一款有在地歷史文化脈絡的北投女巫形象。(作者提供)

 

獵巫或救巫都是同樣的單位自導自演

 

記得幾年前,寶可夢風潮襲捲北投公園,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交通堵塞連外出的人都要等到深夜過後、人潮散去才得以開車回家。事後留下光禿禿的草皮和滿地垃圾,成了北投人的一場夢魘。上述的官民組織想複製這樣的「抓寶」熱潮,就抄襲西方的女巫圖像、作個簡單的APP連結;然後,邀請大家「來北投、抓女巫」。

 

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歐洲黑暗時代的婦女虐殺和文化創傷;竟然,能夠在台北搖身一變成為適合全家出遊的「獵巫行動」!北投文化真的那麼好消費嗎?如果你了解北投文化還會搞出這樣的行銷活動嗎?上次叫人來抓女巫的是這些單位,這次叫人來救女巫的也是這些單位,全部都是這些人在自導自演,也沒有說明為什麼?真的讓人感覺很錯亂!如果把女巫換成廟公、住持、法師、牧師、傳道、神父或修女,主辦單位還敢叫大家來北投抓人嗎?

 

如果北投無牆博物館從一個抓女巫變成救女巫的AR、VR、NFT等電子互動遊樂場,也算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如果主辦單位覺得北投女巫的圖像IP是門好生意,就應該鼓勵研發和創新,邀請藝術家或設計師好好地作功課,去設計一款有在地歷史文化脈絡的北投女巫形象好嗎?不要為了省錢或趕時間的理由,就一再地挪用掃把女巫、南瓜燈、黑貓、十字架墓園等Q版動漫圖像,把北投女巫魔法節搞得像似西洋萬聖節的翻版一樣地荒謬。這樣作已經不是北投文史工作者看不下去,就連路過的高中生或大學生也覺得莫名其妙!面對一臉困惑的外國人,我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或許這就是北投人最尷尬的時刻。

 

北投人從古蹟保存到景觀維護,從公民教育到文化展演,正持續地一點一滴的建立自己的在地認同和文化驕傲。這是一場累積三、四十年,跨越族群分別的新文化公民運動,它不只吸引在地人的參與和投入,連外地人也被這股特殊的歷史況味和人情味所感動,而心甘情願地搭乘遠地文通工具來北投學習、工作或擔任義工。主辦單位不應低估北投人思辨和反省的能力。北投女巫魔法節凸顯的問題不是市民對於本土文化認識的豐盛而是匱乏,不是對於歷史記憶的追尋而是遺忘。就像柯文哲市長在活動開幕時表示,其實北投還有很豐富的人文歷史,這些都沒有讓世人更了解,不然北投會有更多的觀光客來玩。

 

面對文化全球化和新自由派資本主義的挑戰,全球在地化的思考是對治的良方。筆者並不反對觀光行銷,只是反對廉價、速成、不環保和稚齡化的市民文化消費;考量疫情期間許多攤商作生意並不容易,才選擇在活動的最後一週批評此事,希望為接近尾聲的觀光活動新增話題、拉抬聲勢,也希望參加過活動的遊客和工作人員,能夠把你們真實的心聲反映給主辦單位知道,這樣的北投文化環境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2022北投女巫魔法節8/4起至9/4止)

 

※作者為「凱達格蘭的天空下」紀錄片導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