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扮演「矽盾」的擷抗力正在萎縮

闕志克 2022年09月07日 07:00:00
因為中國軍力一日千里以及武力統一策略的多樣化與細緻化,使得「矽盾理論」漸趨無效。(取自中國軍網)

因為中國軍力一日千里以及武力統一策略的多樣化與細緻化,使得「矽盾理論」漸趨無效。(取自中國軍網)

矽盾(Silicon Shield)理論是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森(Craig Addison)在他2001年發表的書(Silicon Shield:Taiwan’s Protection Against Chinese Attack)中所提出的預測: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包括半導體晶片、硬體模組、整機系統在全球資訊通訊電子電機等科技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因中國武力犯台所造成對相關供應鏈的干擾,預期將重創全球經濟以及國際領導企業的營收與市值,這樣的末日前景將促使美國帶領歐日澳聯軍進行軍事干預與經濟制裁,以避免全球科技產業陷入天翻地覆式的斷鏈困境。

 

矽盾理論乃基於以下三個假設: (1) 中國武力犯台所造成的世界經濟重創,讓民主列強產生足夠意願干預其間;(2)美國與民主列強有足夠的能力嚇阻或遏阻中國犯台的軍事行動;(3)中國最終屈服於民主列強持續干預制裁的壓力,停止犯台行為。隨著中國軍事科技的進步與促統策略的深化,這三個假設可能逐漸不再成立,矽盾理論本身也將因此面臨嚴苛的檢驗。

 

以假設(3)來說,中國一旦開戰是否會中途罷手取決於雙方交戰之後,各自堅持到底的決心。因為中國視台灣為「核心利益」,是以一旦決心動武,必將不惜任何代價致力達成歷史性的目標。相形之下,美國與民主列強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則較為薄弱,譬如說所謂的「戰略模糊」策略,就某種意義上提供了美國臨大難撒手不管的藉口。因此,當中美雙方為台灣劍拔弩張、陳兵對峙時,很難想像美方的意志力與堅持度可以超越中方。這次烏俄之戰,歐美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援力道隨著戰爭期間的拉長而逐漸減弱,也再一次證明了「國際外援總是很難持久」的殘酷鐵則。

 

就假設(2)而論,中國於八月初為報復裴洛西訪台所舉行的六面環台演習中,充分展示解放軍過去20年來臥薪嘗膽、埋頭苦幹所建立的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或反外國軍力介入的強大實力,至少在這一回合的角力中,美國雷根號航母就似乎完全束手無策。

 

最近幾年來美國國防部與其附屬智庫的研究指出,於第一島鏈的範疇內,中國規模龐大、性能優良的陸基飛彈戰力使得美軍幾乎沒有任何明顯可恃的軍事優勢。在公開發表的各式兵棋推演案例裡,美軍也是敗多勝少。再加上,自二次大戰以後,因為美國的軍事行動規劃皆以絕對優勢為前提,使得它從未對具同一量級軍事實力的國家正式開戰。以上種種,在在顯示從今而後,美國大舉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20年前容或揮灑自如、游刃有餘,如今則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矽盾理論假設中國武力統一台灣的主要戰略是先用海空優勢閃電突擊、繼以全面登陸、入侵佔領。在這樣的打法下,台灣科技產業很難正常運作,它的輸出也必然大受影響,而且兩方交戰時間愈長,對世界經濟的破壞也愈大,列強干預的意願也愈高。然而,如果中國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武統的最高指導方針,則「圍而不打」的環台封鎖才是較明智的選擇,這次六面環台演習可說是解放軍封鎖台灣戰略的一次成功預演。

 

為求降低實體戰爭的色彩,中國可進一步運用選擇性封鎖(selective blockade)調控對台灣的壓力與對世界經濟的干擾,以取得兩者的平衡。譬如說,中國可讓所有跟半導體產業相關的輸出入物資通過封鎖線,從而降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但只放行百分之五十的進口天然氣,以限制能源供應,維持對台灣民生及工商業經濟活動的持續施壓。這種精密封鎖的策略不但可有效削弱列強軍事介入的動機與意願、更可以較小的打擊面達到封鎖所能產生的最大政經震撼效果。

 

又如果,中國將武統短期的目標設為「以武促談」,而非直接占領,則民主列強介入台海衝突的理由就更薄弱了,因為若以避免和平談判為由而大打出手,不但邏輯錯亂,更因出師無名,很難號召群倫。所以,假設中國運用選擇性封鎖的方式對台灣以武促談,民主列強幾乎不可能實施軍事干預或介入,台灣被迫和談的機率將因而陡昇!

 

循上分析,矽盾理論所依賴的假設──民主列強有足夠的意願、能力和堅持以軍事力量協助台灣對抗中國的侵略,因為中國軍力一日千里的進步以及武力統一策略的多樣化與細緻化,漸趨無效,矽盾的擷抗力也因而萎縮。為今之計,台灣似乎只剩兩條路可以走:快速找出破解中國封鎖的軍事方案,或深入研擬能因應各種可能政經情勢演變的和談策略。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關鍵字: 矽盾 封鎖台灣 武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