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濁水專欄:總統的反省失焦了──不是結構不如人,而是中央出問題

林濁水 2022年12月05日 00:01:00
作者認為,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的反省,內容處處不符事實,是失焦的反省,甚至是刻意轉移焦點的檢討。(美聯社)

作者認為,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的反省,內容處處不符事實,是失焦的反省,甚至是刻意轉移焦點的檢討。(美聯社)

選後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並表示,雖然中央執政很努力,但民進黨地方經營不力,人才養成不足,以致沒有突破地方藍大於綠政治結構,必須更虛心以對。

 

推責基層,總統對基層很疏離

 

總統指責民進黨地方結構不如人,符合洪永泰教授著名的基本盤理論,只是這理論雖然曾經風行一時,卻巳經脫離現實快20年了。民進黨從建黨之初一直到1990年代末,基層實力都還薄弱到極盡其可憐之能事,有如洪教授說的。下面是1998~2022縣市議員兩黨得票率趨勢圖,從圖上可以見到在1998年,基層縣市議員民進黨得票率少到只有15.8%,而國民黨則高達55%。得票率懸殊,席位落差更懸殊:雙方是114比522,民進黨輸到一個在天花板一個在地板。

 

1998~2022縣市議員兩黨得票率趨勢圖(作者自製)

 

雖然出發點那麼不利,但是20年來,除了2018年之外,民進黨縣市議員得票率持續攀升,今年兩黨差距已經從當年的40%大幅縮小剩下5.8%了。畢竟,各縣市人口只佔全國的32%,也就是不到3分之1,那麼佔人口達68%的直轄市市議員得票率又如何?這一點,2010年國、民兩黨已經拉近到38.5%比35.3%,非常接近了。到了2014年民進黨更是以36.5%比41.6%,勝出5.1%,雖然在2018年又被國民黨趕過去,但是今年又拉近到只差3.6%。12年來兩黨得票率交纏成麻花狀,指明的是,從2010年後基層實力雙方已經勢均力敵,民進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不存在民進黨結構不如人的事,而洪永泰的基本盤論也可以被宣告成為歷史遺跡了。也因此,這次選舉雖然縣市長席位跌破創黨以來最低記錄,但縣市議員席位仍然大幅增加了39席,直轄市議員大幅增加了15席。既然如此,基層還被主席指責不努力,肯定傷心。無論如何,她雖然長期當黨主席,但是對黨的基層狀況這樣陌生,令人吃驚。

 

兩大黨2010後直轄市議員得票率走勢圖。(作者製)

         

不只是這樣,黨主席基層結構不如人所以民進黨選輸的說法問題也很大。

 

1998年怪象:民進黨議員狂敗,縣市長狂勝

 

1998年前後縣市議員選舉,民進黨雖然輸得不像話,但是在同時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卻又羸得非常離譜,得票率以43.3%勝過國民黨的42.1%,席位更不客氣地囊括了23直轄市縣市中的13席,讓國民黨只剩下9席,出現了民進黨議員選舉被打趴在地,而縣市長選舉又把國民黨打趴在地,兩大黨齊演狂勝狂敗並存的詭異現象。

 

1998~2022縣市長兩黨得票率趨勢圖。(作者自製)

 

奇蹟出現,原因是一方面當時地方組織如農漁水利會全由國民黨掌控等因素使民進黨基層薄弱到不行;另一方面,1990年代崛起的中產階級成為追求民主、自由和台灣意識的動力,在高層價值觀上和民進黨互相呼應有如同盟。同時,1990年代以清廉勤政愛鄉土的訴求批判國民黨的黑金橫行又正好大受中產階級的肯定,這樣,價值的訴求就成了勝選的條件。

 

2014年:民進黨重演議員狂敗,縣市長狂勝劇碼

 

這種基層議員大輸而縣市長大勝的情形,如圖二表示的,到了2014又發生了一次,當年議員選票是國民黨37.6%,民進黨27.6%,落差達10%,但是縣市長選舉則是46.6%比40.5%,民進黨倒過來贏6%,於是席位成了13比6。縣市長大勝的原因同樣完全在價值觀上面:當時民眾的台灣人認同延續長期上升趨勢,突破了60%,相對的,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和中國人認同加起來降到新低的36%,造成的是主流民意和馬總統的親中路線尖銳矛盾,民眾充滿危機感,這時由於民進黨台灣主體意識立場和社會主流價值觀一致,於是民進黨議員雖然以291席比386席懸殊差距落敗,但是直轄市、縣市長反而大贏特贏。

 

縣市長狂勝狂敗,都與基層結構無關

 

縣市長大勝固然源於中央政治氣氛,而非基層突然大好,相對的,縣市長大敗原因也在中央政治氣氛。例如2005年地方首長改選前民進黨擁有10席,一改選,崩潰到剩下7席。其原因,眾所週知,完全是因為環繞總統的中央弊案連環爆造成的,和地方基層的消長無關。再如2018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時間緊接在2014年直轄市得票率已經由民進黨領先之後,其原因政界普遍涚法是韓流衝擊所致。但是事實上韓流之所以起,完全因為經濟延續馬總統時代GDP成長率居於四小龍之末,而貧富差距拉大,民眾實質所得長期倒退,以致於「天下苦人」才在韓國「庶民對抗權貴」的號召下,群起棄民進黨而支持國民黨。不只如此,中央還爆發東廠事件,標榜的諸多改革除年改外,民眾都高度不滿,諸多不利交加衝擊,落到總統聲望在20%上下徘徊甚至跌落成為十趴總統,至於閣揆滿意度則在30%上下浮沈,於是選舉以民進黨大敗收場。總歸一句,大敗,關鍵全在中央而不是基層。

 

 

從前圖,我們看到了不管是直轄市議員或縣市議員民進黨的得票率呈現的是逐屆穩定的小幅成長直到出現兩大黨勢均力敵的局面,這個小幅變動現象充分顯示出基本盤變遷的特性,也展現了民進黨基層長期持續的努力積效。至於縣市長獲得的席位,變動非常劇烈是常態,隨時暴增暴跌,呈現鋸齒狀的走勢,完全受中央政治氣氛的支配,而和基層議員得票率的高低不相干甚至經常是背道而馳。

 

從上面的分析看,總統說基本結構不如人,固然是錯的;基層不努力也很無厘頭。如果不努力何來一個個的5星市長,他們直到要卸任了,民眾的滿意度都超高,何況同時議員席次選後還大幅上升。還有,她說人才培育不足,顯然是接5星市長的侯選人又行,這說法還是奇怪。2014基、桃、竹民進黨市長候選人沒有一個當過部長、立委的,頂多只選區小小的市議員,如今北市有明星部長參選,基、桃有立委、竹有當地久任的副市長,若論歷錬,超過2014的候選人太多了,主席怎麼強調他們不是人才?

 

無論如何,總統第一時間的反省,內容處處不符事實,是失焦的反省,甚至是刻意轉移焦點的檢討。民進黨的地方基層當然不可能沒有問題,但是這次選舉大敗,問題很淸楚的並不在地方,因此當下的檢討地方基層經營應該跳過而針對中央。

 

選舉以民進黨大敗收場,關鍵全在中央而不是基層。(攝影:陳愷巨)

 

所謂中央,有黨中央、行政院、國安體系三個部門,都有重大失誤,若以過去民進黨縣市長選舉兩次大敗和兩次大勝的軌跡為參考,這一次失誤之處其實己經非常明確,那就是價值立場出現了民眾難以原諒的嚴重問題,失誤之處既然清楚了,改革重點理當可以很快提出來向社會交代,如果還推拖拉,磨損民眾的期待,總統、閣揆、黨的聲望恐怕持續下挫,有受制於「第六年魔咒」而和陳水扁、馬英九一樣連任總統淪於十趴總統的可能。無論如何,表面上看,現在總統閣揆民意滿意度都還有40%,似乎優於陳、馬的第六年,但卻有三樣還比2005、2018大敗時峻的處境:一、過去兩次,一次是環繞總統的弊案,一次是內閣經濟成績難以交代,問題雖然嚴重,卻涉及的價值和涉及的權力機關相對單純;但是這一次涉及了主席、內閣、國安體系,牽涉機關更廣泛、波及的價值失誤更多。另外,即將接班的中生代,突如其來紛紛中箭落馬,情況是前兩位總統卸任前夕所沒有的。情境如此險峻,總統、內閣、國安、黨若非都有果斷氣象不足以力挽狂瀾。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