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斯達:逆轉的一年 又西升東降了

盧斯達 2022年12月10日 07:00:00
以現在的時間段去看,無論是誰釋放的病毒,對中國的社會承受力都是一場豪賭實驗。(美聯社)

以現在的時間段去看,無論是誰釋放的病毒,對中國的社會承受力都是一場豪賭實驗。(美聯社)

北美,不少顧客投訴在「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一年一度零售大減價)買不到最新 iPhone。不只在網絡上,連蘋果門市都處於庫存低點。這些北美人的掃興,源於中美全球生產線一個蝴蝶效應:整個 2022 年,歐美國家陸續恢復正常。例如說鄭州的工廠,受各種問題封城及示威影響,沒有全速運轉,影響了全球供應鏈。

 

年頭北美一些大城市也在封城,新聞報導美國加拿大很多地方都疫情大爆發,出現大量新症,醫療體系進入類似戰時狀態,香港也在年頭爆發,死了不少老弱,大量人口感染大家一直勞師動眾防治的 COVID 19 ,最後還是中了。當時風聲鶴唳,醫院已經人流爆破,安排不到床位的老弱病殘堆在醫院外面,吹新歲寒風。

 

有此「第三世界殘酷」畫面,政府固然受到極大壓力,不少人在那個情況下,也不能求助醫院的,只好自己關在家中痊癒,應付手段也只是常規成藥。沒人希望大規模疫情爆發,但當它一波一波爆發,它的神秘感就相對減少,雖然還是不明其性,但對於其殺傷力,很多人都進行了親身接觸。

 

逆轉的一年

 

西方也是這樣,大規模地傳染,但是他們還是繼續開放。2022 年對很多地方是開放和正常化的一年。英國、新加坡這些國家算是相對早鋪排,也遭人批評,疫情未穩,過早開放是否置人命於不顧,是否一種冷酷無情的政策?但各國政府還是陸續開放。

 

亞洲很多地方叫苦連天,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旅遊特區首先開放,不再強制來客需要疫苗或陰性證明。

 

香港一開始沒有跟進,因為中國一直是採取清零政策,驗核酸、封城,始終是億萬人口的日常。雖然香港有很多聲音呼籲開放,但政府基本上都以疫情嚴峻為由,依然故我,個別官員及議員甚至預告要有更多追蹤控制手段。

 

美國總商會曾經自爆,指他們一直聯絡特區政府談開放的事情,但訊息一直「石沉大海」。他們的訴求主要是防疫要求鬆綁,否則沒人願意來香港,香港的生意也遲早要結業。

 

沒有回應

 

然後是本地商界也因為結業和不景而蒙受一直不開放的損失,他們也在疼痛中加入了要求開放,但一直沒有開放。在中國開大會之前,即人們不肯定習近平是否會連任的時空,有外國傳媒不斷猜測中國何時會開放,有一些獨家消息誓神劈願:大會開完之後,中國政治穩定下來,就會開放。

 

其實最後也是沒有開放,甚至沒有時間表。大家的眼睛都望著北京。地方上無論說甚麼不能開放的理由都是表子。

 

不過在「白紙」出現之前,其實香港特區稍早前已開始重新宣傳香港,希望外國各界人材來香港發展等等。有人說這來得太遲,已經錯失機會,讓利太多給鄰埠新加坡。

 

最終在沉默中爆出了抗議活動,由新疆過度防疫燒死人而引起的全國示威,示威者很多舉起白紙,所以被稱為白紙革命。顯示人們雖然能忍,但久忍最終也會忍不住。之前他們甚至聽過「要與質疑清零的聲音堅決鬥爭」的警告。

 

一陣抗議之後,中國政府也似乎順勢改變。央視開始有醫學專家聲稱,omicron 毒性大減,不幸感染的話在家休養,與一般感冒無異,不必過度恐慌。可防,可控,可治。

 

共青團中央在網上發文,把最近的事情定調為「線上線下比較集中地出現了對一些地方疫情防控措施的意見」,本來「及時溝通,完善改進,事情本已平息」,但美國一些政客竟然搖旗吶喊,想中國陷入混亂。

 

一陣「白紙」抗議之後,中國政府防疫措施似乎也順勢改變。(美聯社)

 

生命作賭注

 

中國會不會開放?不知道,但如果要中國能研製出高效又自主的疫苗才行,那都不是三天幾日就能做到的事。西方已經大致恢復,雖然仍然流血。東方用繃帶包住全身,難以視物好不方便,但仍然流血。

 

競爭是每天上演,選擇也許比努力重要,有疫情這個因素,結果很難會是東升西降,外資也只好加速不依賴中國製造鏈。

 

不開放短時間穩陣,都有慢慢拉長的劣勢。在 omicron 倒轉形勢之前,嚴封派國家或地區的形勢,一時之間大好,例如香港自己,我們一直覺得自己力保不失,連先進國家都做不到,但 2022 年大部份形勢都倒轉,防線早就攻破,但西方繼續重新開放,他們也是賭 (可能也是有數據依持),賭病毒不會再變種,或變種也好殺傷力不會再增強。經濟和社會重新恢復的話,可以壓過 omicron 對社會的生命打擊。中史科時常說的一句,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中國在本年也從一度領先,變成深受挫折。這挫折和情緒在示威影像中揚溢著。西方各國領袖當然靠過來表示支持,例如動用政治手段鎮壓國內開放派示威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來說自己和加國都支持中國人的言論自由。

 

然而就算他們不來打哈哈說難聽話(對北京而言),西方選擇的開放路線,本身就在競殺另一種路線。

 

全面開放形成的正循環效應,最終可能令首先開放的地區累積優勢,對後開放國家形成越來越難追趕的高牆,此消彼長,長期下去可能漸漸影響實力的天秤。

 

放鬆一下

 

至少在復常地區,人們恢復社交和日常,精神壓力也減低一點,可能爆發示威的風險也會減低一些。強制派追求的績效、保險至上和科學進步意像,背後有其他的社會成本。例如人被關得太久會不會壓力過大,急性發神經?

 

早前就看過一個廣州大叔,因為做運動用的欄杆被防疫人員以防疫為由封禁,而爆粗大罵其祖宗十八代,過程被錄成影片瘋傳

 

兩年多接近三年,我們還是不清楚病毒來源,或其傳播的前因後果。一些人私下猜測,認為是中國、美國或者俄羅斯的病毒實驗室製造出來。

 

這個假設在中國堅壁清野、西方人仰馬翻的時間段,以疫謀霸之說,似乎十分有吸引力,但以現在的時間段去看,無論是誰釋放的病毒,對中國的社會承受力都是一場豪賭實驗。西方似乎復常了,廣東話說的,吊頸都抖下氣 (放鬆一下),他們甚至已經不需界定某個時刻自己已經「光榮戰勝了疫情」,還是有人會病,但社會貌似恢復正常,還有新的問題,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起的全球通脹。

 

中國經濟不好的時候,自己封城或者混亂蕭條也好,弄不好可能溢出成為周邊問題,戰爭風險上升,到時可能就不只是美加果粉買不到新 iPhone 的問題。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