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馬克思,從第三個版本的《資本論》開始

楊照 2023年01月07日 07:00:00
馬克思去世時,《資本論》還沒有完稿,恩格斯能夠整理第二卷、第三卷,是因為馬克思早已寫下了《資本論》的結構,確定各卷要講什麼。(美聯社)

馬克思去世時,《資本論》還沒有完稿,恩格斯能夠整理第二卷、第三卷,是因為馬克思早已寫下了《資本論》的結構,確定各卷要講什麼。(美聯社)

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

  

接觸到《資本論》就會明白的事實:《資本論》很龐大,三卷本三大冊,非常厚重,光是從分量上就可以體會這本書不好讀。

  

所以讀《資本論》之前要先說明的,我們讀的究竟是哪一本《資本論》?

  

「讀哪一本《資本論》」,這個問題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在當下,大家能夠找到的《資本論》分成三卷,這三卷成書的過程不一樣。簡單地說,三卷本中只有第一卷是馬克思生前自己將稿子整理完成後交給出版社並完整出版的。不過即使是第一卷,我們也都可以看得出來,馬克思遇到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從他開始想要寫這本書,到承諾給出版社交稿,再到之後一直拖稿,前前後後拖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真的讓這本書出版。

  

這是讀《資本論》時必須要放在心上的一件重要事實。馬克思為什麼花這麼長的時間寫這本書?他拖了那麼長時間才讓第一卷出版,而且還只有第一卷,後續第二卷、第三卷到他去世之前都尚未定稿。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第二卷、第三卷,是在他去世之後,由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他的著作遺產處理人恩格斯編輯之後出版的。因此,《資本論》第一卷和後兩卷的基本性質不一樣。

  

我們也可以再進一步問:既然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那麼恩格斯為什麼還能拿出第二卷和第三卷呢?對於第二卷、第三卷,我們應有的基本認知是什麼呢?恩格斯能夠整理第二卷、第三卷,是因為馬克思早已寫下了《資本論》的結構,確定各卷要講什麼。恩格斯的編輯工作大體依循馬克思的既定結構,將馬克思留下來的龐大草稿歸類,分別放進第二卷和第三卷,並進行順稿、修訂。

  

不過恩格斯出於愛護馬克思的心意,在第三卷裡另外放進了一些第一卷延伸的內容。那本來是屬於第一卷的內容,但既然第一卷馬克思已經固定完成了,所以有些關係到「勞動價值」的討論,不能去改動第一卷,但恩格斯又覺得這些內容太有價值了,不能放棄,所以只好放到第三卷。

  

這是解讀《資本論》之前應該說明的。第一卷最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很有把握,這就是馬克思希望我們讀到的,但第二卷、第三卷可就不見得了。更麻煩的是,在這裡無法詳細說明的是《資本論》還有一個第四卷。所以大家查到的資料可能有些說《資本論》有三卷,也有些說《資本論》有四卷。第四卷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留到後面再做解釋。

 

三個「版本」的《資本論》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讀《資本論》的態度。從歷史的角度看,有三種不一樣的態度,呼應了三個不一樣的《資本論》版本。

 

1.現實版

  

第一個版本,也就是大家在書店裡能找到、買到的,不管是紙本還是電子版,我們把它稱為《資本論》的「現實版」。

  

但是,和一般的印象不同,讀《資本論》的「現實版」未必是讀《資本論》最好的方式,我必須提醒大家,還有另外兩種版本的存在。

 

2.補充關聯版

  

馬克思去世時,《資本論》還沒有完稿,恩格斯把馬克思本來要放入《資本論》的手稿內容進行整理,我們可以稱之為「馬克思計畫的《資本論》」,這是第二個版本。「馬克思計畫的《資本論》」在規模和範圍上比現實版的《資本論》要大要廣,而且討論的議題更複雜。

  

除了已經寫入《資本論》的手稿之外,馬克思還有其他的著作與他想像、計畫中的這本《資本論》有關聯。舉最簡單的例子,一份是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寫成的手稿,另外還有一份稱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手稿。這兩份龐大的手稿內容不在《資本論》現實版裡,但裡面包含了馬克思的許多思想,和他計畫中《資本論》的寫法是密不可分的。

  

因而產生了另外一種讀法:將現實版的《資本論》當作核心,然後再用馬克思寫下來的其他書籍、手稿來予以補充。用這種方式,我們試圖讀到馬克思計畫中的那本完整的《資本論》。

 

馬克思與恩格斯(取自維基百科)

 

3.雄心版

  

還有更複雜的第三種讀法,那就是我們回到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本意。我們可以依照他曾經留下的簡略筆記,試圖重建一個直到馬克思去世都沒有完成的《資本論》的架構,用這種方式回頭來讀《資本論》。

  

這樣的讀法指的是什麼呢?這涉及馬克思為什麼要寫《資本論》。馬克思寫《資本論》的基本用意,是要完整解釋「資本」的來歷和「資本」的運作。他一生最關鍵、最重要的事,就是解釋「資本」何來以及「資本」如何運作。

  

《資本論》馬克思拖了二十年才交稿,並不是因為他偷懶,而是因為他碰到了最根本的問題——要將資本現象完整解釋,這中間涉及太多環節,所以他必須不斷地調整寫作計畫,而且不斷地擴張,加入越來越多的環節。而每加入新的環節,還要調整原來已經寫下的內容。

  

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我們必須瞭解、也必須尊重totality,即整體,這對他來說極其重要。這裡所說的totality不只是我們一般語義中所用的整體的意思而已,對於馬克思來說還有來自黑格爾哲學的意涵。

  

馬克思對totality有一種執念。在處理資本的時候,最大的麻煩在於他會不斷找出和資本有關的更多題目,這些題目不斷地衝擊他,一直改變他要寫的內容。他要呈現資本的totality,那就不只是當下現實資本如何運作——還包括在時間上,他要把資本的來歷追索清楚;更可怕、更龐大的一個「整體」的雄心是,他還要將時間往前推,推到未來,看到資本主義的終點。

  

所以他要寫的資本的故事、資本的理論,將所有層層疊疊的、一切的面向與一切的環節都包納在內。在時間上有起點又有終點,這才是他真正的雄心。因為有如此龐大的雄心,《資本論》沒有辦法被納入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中去認識和理解。

  

《資本論》包含了哲學、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理論、政治及革命行動等各個面向,所有的這些都統納在馬克思對資本的認識和體會中。

 

回歸馬克思的雄心,認識不斷發展的《資本論》

  

因此我們必須做一個選擇:這裡有三種不同的讀法、三種不同的版本,究竟要選哪一種?我相信,大家已經清楚我的態度是什麼了——要讀《資本論》,就應該用這第三種版本、第三種方式去讀——回歸到馬克思了不起的雄心。

  

以一個人的力量,馬克思試圖幫我們完整解釋資本,給我們一個資本的整體圖像。現在讓我們回歸到這個了不起的雄心。我們知道,馬克思並沒有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我設定的使命,所以我們不能停留在馬克思死去的那一剎那,也不能停留在恩格斯後來幫他整理出來、實質出版的《資本論》文本上,我們要把這整件事情當作是持續不斷、吸引了許許多多和馬克思同等級的理論家、思想家的偉業,他們通過不同的面向進行深刻思考,對馬克思思想進行補充。

  

所有的這一切統納在一起,構成了這第三個版本的《資本論》。
 

 

※本文摘自《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作者:楊照;印刻文學出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