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式城鎮戰對台灣的啟示

吳崑玉 2023年01月18日 00:02:00
烏東要地蘇勒達爾(Soledar)據傳已經失守,圖為蘇勒達爾前線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烏東要地蘇勒達爾(Soledar)據傳已經失守,圖為蘇勒達爾前線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烏東要地蘇勒達爾(Soledar)據傳已經失守,但烏克蘭國防部否認。即使尚未失守,情況也不容樂觀。俄羅斯華格納傭兵集團(Wagner Group)首領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在鹽礦內拍下照片,證明俄軍已奪佔鹽礦內的烏軍據點。而且據外媒報導,雖然華格納集團傭兵傷亡慘重,但烏軍傷亡也不輕,傷亡慘重到沒有人能統計到底傷亡多少人?路上全是兩軍屍體。可說是去年二月開戰以來,最慘烈的一場血肉磨坊會戰。

 

俄式城鎮戰必然具有某種優勢

 

令人好奇的是,烏軍已有海馬斯、M777等北約先進武器支援,其正規部隊受過北約訓練,鹽礦等地也利於部隊藏身及儲藏彈藥補給,調集了十個旅,約五萬人參戰,與華格納集團兵力相當,為什麼還會被俄軍的人海戰術攻破?從馬里烏波爾、北頓涅茨克、到蘇勒達爾,為什麼俄軍雖然蒙受重大傷亡,卻總能得手佔領城鎮?俄式城鎮戰必然具有某種優勢,否則不會取得如此戰果。

 

從蘇勒達爾戰役來看,俄軍的打法很簡單,無非是先繞過城鎮中心與鹽礦等堅強據點,從南北兩側突擊,截斷城區守軍的後勤補給線路,圍點打援,再阻援打點。即使無法完全封鎖截斷,也能以砲兵火力嚴重干擾補給運輸,降低被圍守軍的彈藥供應,弱化其火力。接著,不斷以人海戰術快速消耗守軍彈藥儲備,一天之內可以衝鋒80幾次,讓補給速度跟不上消耗量。然後瞄準烏軍最有價值的無人機飛手與砲兵前進觀測組,進行無情的追殺。或以無人機防禦系統進行干擾或迫降,使得優勢歐美砲兵失去眼睛。

 

相對的,俄軍除了不顧人命傷亡衝鋒挺進,拉進與烏軍的接戰距離,使烏軍砲兵不敢發砲,以免誤傷友軍。也會在發現烏軍火力點後,用砲兵炸爛烏軍據點。或以龐大的砲兵彈幕掩護步兵突進。這種戰術無異於一戰、二戰的人肉衝鋒,不把士兵當人看,卻簡單、粗暴、有效,最終仍能奪下城鎮。

 

俄式圍城戰多屬「蒙古式」

 

俄軍在蘇勒達爾的戰術,其實在北頓涅茨克與利西昌斯克戰役中已經演示過一次,更早時候,在兩次車臣戰役中,俄軍也是這麼奪下格羅茲尼的。最初俄軍以一個機械化旅快速突進,卻在城鎮戰中被車臣守軍伏擊,整旅被殲,據說活著出來的只有100多人。此後,普丁大帝便讓他的部隊,先攻佔城鎮周邊戰術要點,徹底包圍城市,再一點一點向內打。特種部隊也組成小隊參戰,只要發現守軍火力據點,便是一頓砲轟,飛機丟炸彈,多管火箭齊射,戰車開上來砲轟,徹底把整棟建築物轟平,直到守軍熄火為止。戰後,格羅茲尼被聯合國觀察員稱為「地表上毀壞最徹底的城市」,城市建築幾乎全被砲火夷平。

 

這是俄式城鎮戰與美式城鎮戰最大的差異。美軍還有人道考量,在伊拉克法魯加(Fallujah)等城鎮戰中,美軍還會組隊進行逐屋戰鬥,儘量減少房屋破壞與付帶傷害。但俄軍不講這套,圍城戰多是「蒙古式」的。即先把城市對外通道徹底包圍截斷,開一條人道通路讓居民撤離,而這些人也不是放你自由,而是關進後方集中營慢慢過濾處理。時間一到,通道關閉,留在城裡的不論是不是軍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律視為可殺敵人,然後放手進行破壞與殺戮。

 

俄羅斯猛轟蘇勒達爾。(美聯社)

 

但這次蘇勒達爾戰役也與過往有些許不同,最明顯的是幾乎看不到空軍與武裝直升機。主要原因可能是被大量引入烏軍的各型防空飛彈給打怕了,俄羅斯空天軍幾乎消失,華格納集團雖自有戰機,卻鮮少見其出沒。反而是讓砲兵成了這次作戰的主要火力支點,連記者訪問時都可以感受到地面在搖。而烏軍似乎也無法如之前赫爾松等戰役時那麼出色,用海馬斯等長程火力有效進行反砲戰,使得雙方都是用砲兵在打步兵,沒有一方能取得絕對的火力優勢。

 

不能讓敵軍重裝備重火力上岸並站穩腳跟

 

這場戰役也提供了不少具有參考價值的概念,足以作為台灣的參考。首先,不能讓敵軍重裝備重火力上岸並站穩腳跟,即使佔領橋頭堡也不能任其展開。「限制敵軍行動自由」是戰略戰術上不變的第一法則,只要空間被壓縮,現代軍隊便無法安全的發揚火力,只能被殲滅。

 

蘇勒達爾前線的烏克蘭多管火箭。(美聯社)

 

其次,城鎮據點不能被切斷包圍。所謂「包圍」,不見得是真正被圍,而是以城鎮據點的補給線路為中線,左右至少留下2~10公里的安全區,否則補給線路會被干擾,使補給速度跟不上前線消耗。2公里約是50機槍射程,10公里約是105砲射程,前者應對的是步兵單位,後者則是砲兵與裝甲部隊。

 

再次,即使沒有絕對空優,也必須擁有局部空優。前者需要空軍戰機與直升機能自由的在天上飛,而後者只需要有足夠的防空飛彈,包括高檔的愛國者與NASAMS,及肩射的刺針,讓敵軍的戰機與直升機不能飛。若是連局部空優都保不住,便很難保障後方的砲兵陣地與補給線路,此戰必敗。

 

無人機防禦系統需要成對成套出現

 

再次,無人機與無人機防禦系統需要成對成套的出現,一方面需要無人機作為砲兵的眼睛,進行反砲戰與反人海戰術;另方面也要防止敵軍無人機標定鎖定我方陣地,並有效將其拒止於戰線之外。而且,無人機最大的價值,還不是偵打一體,而是與砲兵搭配使用,增強砲兵前進觀測的能力與速度。而且就一戰空軍發展經驗,雙方偵察機你來我往,很快就會發展成戰鬥機對決。因此,「無人機空戰」勢必成為軍用無人機下一階段發展重點,台灣軍方在引入無人機作戰的同時,亦須想到未來的發展路徑,並急起直追。

 

「無人機空戰」勢必成為軍用無人機下一階段發展重點。(美聯社)

 

最後,不把人當人的人海戰術,在各種條件配合下,仍有其簡單粗暴卻有效的能耐,這不是台灣民主社會玩得起的戰法,卻是中國、俄國這些威權國家的拿手好戲。以火海對抗人海,雖是美軍向來的信條,成功機率雖高,卻也存在不少失敗案例,而且火海戰術對補給、槍械、射擊精準度的要求更高。如何應對這種沒人性卻有用的戰法?搭配適當的裝備與訓練,仍需軍方研究深思。

 

總而言之,蘇勒達爾戰役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靠幾樣裝備,幾個數據,就能事先保證必贏或必輸的戰爭。所謂「戰術」,就是善用手邊的人力物力,有效搭配,發揮最大效用,插進敵軍軟肋的藝術。烏軍在哈爾科夫與赫爾松,打出了漂亮的閃擊戰,卻總是在絞肉機般的城鎮會戰中失利,這些戰役的成敗經驗,都是寶貴的教訓,需要戰後資訊解密後,更縝密的調查研究,以作為軍方的參考。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