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濁水專欄:謎樣的蔡英文 瀟灑而去的蘇貞昌 傷腦筋的賴清德

林濁水 2023年01月25日 07:00:00
在蔡英文總統謎樣領導下,蘇貞昌由悲憤不平轉而瀟灑離去,現在最要傷腦筋的應該是賴清德了。(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在蔡英文總統謎樣領導下,蘇貞昌由悲憤不平轉而瀟灑離去,現在最要傷腦筋的應該是賴清德了。(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2017對上台不久的蔡英文,財訊做了她領導風格的民調,結果是獨斷獨行28.4%、溫和理性26.9%、優柔寡斷25.1%,三種互不相容,完全矛盾的性格竟然平分秋色。看了結果,我很震憾,認為太離譜了,豈不是意味著每個人對蔡總統的認識可能是錯的,甚至於沒有一個人真正認識蔡總統,只好說她是謎樣總統。不過當時只知其謎,不知其何以謎。

 

等到2018選舉大敗,她反省說「當我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才終於明白:通常,領袖都會突出自已的價值信念,為自己政策定性,並型塑出施政風格,但是她既然反其道而行,不管自己有沒有中心思想,她都把它藏起來,那麼民眾摸不清她的價值底細,當然就無從正確判斷她的風格到底是什麼,於是一位謎樣的總統就此出台。

 

只是雖然2018她就已經對自己有深刻反省,但是風格慣性卻難變,例如在去年選舉期間,沒收初選、論文門事件她展現了獨斷獨行風格;面對中國軍事演習和兵役政策時又呈現了優柔寡斷風格;至於她強調的「四個堅持」,若看四項內容,當然屬溫和理性。

 

選舉期間蔡風格固然如謎,選後因應倒蘇風暴,她仍然風格如謎。例如蘇己經一辭再辭了,她到底準辭了沒有?蘇總辭,她的回應為什麼是「調整內閣」?所謂調整到底是高嘉瑜強調的團進團出,還是留蘇但閣員大換血,或是小調、微調。大家都只有猜的份。

 

總統如謎,政局也就如謎,不要說一般民眾,一向被認為內幕人士都看不透,甚至被認為大行家中的大行家,評論起來都荒腔走版。例如不久前在《林濁水專欄:連小笠原也看走眼的民進黨敗選檢討──兼論不該讓蘇貞昌下台》中,我就指出神人小笠原欣幸犯了不少錯。現在小笠原面對如謎的倒蘇風暴提出的評論,看來問題也一樣很大。

 

總統如謎,政局也就如謎,不要說一般民眾,一向被認為內幕人士都看不透,甚至被認為大行家中的大行家,評論起來都荒腔走版。(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首先他對蘇貞昌的政積贊不絕口:

 

在許多國家都受到疫情衝擊而經濟不振時,台灣卻能經濟持續成長,連續兩年稅收都大幅超過預期…又發揮了領導力讓同婚合法化,貢獻卓越…是20年多年來歷任行政院長中獲得相對較高的滿意度的,表現傑出。蘇還扮演好作為幫蔡總統「擋子彈」的角色,貢獻很大。

 

他貢獻有多大,有一個最簡明的參考:

 

陳水扁就職連任才1 年半就淪為10%總統從此不得翻身;

 

馬英九就職連任的第二個月就淪為10%總統並不得翻身;

 

蔡英文,就職後足足過了3年又2個月,滿意度仍然超過50%!

 

其結果就是200後15任閣揆平均任期不滿1年半,除蘇之外沒有一個超過3年的,他卻做滿了4年。而且民眾對總統和閣揆的滿意度直到2022年8月才被總統發動的論文門擊垮。

 

因為總統成謎,小笠原又失誤了

 

大膽地說,當今世界,符合小笠原用他自己講的前逑的話稱贊的閣揆恐怕非常難找到;但縱使這樣,小笠原還是堅決主張蘇應該下台。只是一方面在施政上他只找到兩個似乎很不夠份量的理由:疫情應對確實不錯,不過民間感受的關懷顯得反應過慢;對柬埔寨國際詐騙應對不夠積極。坦白說這兩個疏失和小笠原鋪陳的蘇的政績,輕重完全不成比例。

 

另一方面,針對選舉大敗,小笠原說,林智堅及陳時中確實要負相當大責任(很奇怪的,小笠原居然不提蔡的責任)。為什麼兩人責任很大,蘇就要下台,實在很不合理,於是他追加了理由:選民已經作出「教訓」民進黨的結論,執政黨就必然要讓蘇下台,才能表現出反省的態度。坦白說這更是一個怪理由。論文門,以及小笠原曾強調的兵役政策和抗中保台的矛盾,乃至中常會黑化,犯大錯的主角都是蔡,但是小笠原連要她像2018選舉大敗時認錯道歉,或免職陳明通都不提,反而要責任上不相干的蘇下台,這豈不是要民進黨展現死也不肯反省的態度,怎麼會是反省的表現?謎樣的總統領導謎樣的黨主導了謎樣的政局,最後竟然使神人小笠原說起話來都如謎了。

 

我轉而支持蘇總辭,理由和小笠原大不同

 

儘管如此,我也主張蘇應該總辭,理由當然和小笠原不同,也和許多倒蘇名嘴的理由完全不一樣。眾多倒蘇理由中有一項,説是蘇貞現在民意滿意度低到30幾趴,不滿意度高達破50幾趴,可見所謂蘇政績再好,人民無感,所以該下台。這我不贊成。這並不只是總統也一樣滿意度剩30幾趴而己。

 

事實上台灣人民會對蘇的政績無感嗎?其實不會。假如真是無感,為什麼雖然歷經去年5月疫情大爆發,他的滿意度還會和總統一樣,從1月到7月都貼著50%上下浮動遠高於不滿意?至於到8月他和總統滿意度一齊暴跌,豈不是完全受到總統主導的論文門事件,以及抗中保台牌、兵役政策的矛盾被操作成戰爭牌和危機牌造成的,和蘇何干?此其一;第二,政府施政固然要以民眾信賴做基礎,但是相對的,政府也有依價值理念説服,帶動民意的變遷,然後最後透過投票决定國家的走向的權利和義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定期選舉以及公投。以前年舉辦的四項公投為例,在公投成案後有半年時間,民意壓倒性支持四項公投,但是在民進黨放棄英派尋求妥協的折衷方案,改回蘇貞昌一開始就主張的直球對決後,很快就說服了多數民眾,全面扭轉公投的結果。可見,一個國家不能依據短期而不穩定的民調輕易改變政策或要閣揆去職。

 

我認為蘇應辭是從一個基本的憲政原則出發。依據雙首長制精神,總統既可以不經國會行使同意權就直接任命閣揆;而國會又擁有倒閣權的規定,那麼閣揆施政的正當性就既來自總統也來自國會,也就是閣揆施政必須同時獲得總統和國會的雙重信任。現在就從這個基礎出發,回顧整個內閣總辭過程。

 

論文門,林智堅固然是主角,但爆發超級殺傷力,關鍵是黨主席以總統之威領導全黨對抗台大學倫會。這樣一個直接和社會主流價值對立也根本違背民進黨立黨核心價值的挺林案,會在民進黨中執會輕易通過,大大震動社會,但整個黨竟不以為意,這情形,30年來在藍綠兩大黨中從未曾見,足見現在的民進黨,已經走到黨主席對黨掌控能力前所未有的強大以及黨公職庸懦到幾近乎「竟無一人是男兒」的程度。這時幸而公職中還有蔡易餘、王世堅、高嘉瑜極少數公開反對挺林智堅,可惜完全無法扭轉大局。

 

等到選舉大敗,一向決策緩慢又緩慢的總統,意外地敏捷地訂下,要檢討,但是不要檢討到任何個人的調子。然而這調子有違人性,因此投票第二天嗅覺敏銳的民調公司就調查出結論:民眾認為蔡責任最大的有44.5%,林智堅有12.8%,兩人加起來57.3%。(遠高於蘇貞昌的5.9%)這民意嚇壞了民進黨,原先勇批論文門的王世堅、高嘉瑜突然大轉身拿蘇貞昌當替死鬼激烈勤王,痛批蘇「欺上瞞下」,「踞傲,佔盡人民便宜」,行政失誤,內閣應該「團進團出」。 更多團進團出本是正常民主國家閣揆組閣常態,但是不論是林全、賴清德、蘇貞昌當閣揆時,蔡都不容許三人這樣做,所以賴、蘇上台時部會首長中幾乎都是蔡「團進」時的全班人馬。舉世閣揆上台都未有這現象,所以高主張蘇要團進團出,完全沒有進入狀況就胡亂發言,只求其攻擊強度,不顧事實。這時民調也很快顯示蘇應該下台。

 

去年地方選舉民進黨敗選,一民調公司調查顯示民眾認為蔡英文責任最大(44.5%),其次是林智堅(12.8%),皆遠高於蘇貞昌的5.9%。(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袁崇煥+袁世凱+崇禎+11寇齊上場

 

倒蘇聲勢洶洶一鬧一個多月後,直到1月3日才有陳其邁發言聲援蘇貞昌,令桀傲一世的蘇貞昌大大感激,說陳其邁「沈默螺旋的效應下,獨排眾議」,令他倍感溫暖。稍後才又有黃偉哲強調蘇很照顧台南是應該留任的好院長。氣氛如此惡劣,蘇悲涼地說,「有人私下偷搔癢手,沒有用」。為了強調敗選不是他造成的,他製作「這個男人太狠了」政績宣傳片,不料引來保皇派厲聲批評,指責違反為善不為人知的道德。選舉決勝負的民主時代,為善不為人知要怎樣當選?保皇竟舉封建儒家教條要政治人物為善不為人知,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知今夕是何年。保皇者既痛批蘇欺上瞞下,本屬綠對立面的藍人便聯手,有痛批蘇是袁世凱的,有痛批他是權臣鰲拜的。

 

無論如何,蘇不是肚量寬闊的人,在稍早就已經嗆聲:「袁崇煥不死,清兵怎麼入關?」「不要再中了分化離間計而再次上當」,措詞悲憤無比,藍人、保皇人士聞言齊聲大嘩,反嗆蘇自比袁崇煥,根本就是在指蔡總統是昏君崇禎皇帝。事實上,雖然崇禎皇帝和蔡總統都不算什麼英明之君,但兩人仍然大有差別,這一點雖然不值得深究,但是還是得指出,保皇人士為拿蘇當替死鬼,情急之下不小心也患了同樣的錯:蔡英文居然可以被權相蘇貞昌一瞞就4年,豈不是也是昏君。

 

藍營倒蘇倒的轟轟烈烈,民進黨內大張旗鼓倒蘇雖然少,但用力之威猛一點也不遜藍色之人。這時最奇怪的是倒蘇人士形同把總統當成被蘇欺瞞的昏君,總統竟對這樣的激烈攻擊悶不吭聲,既不發言挺蘇,也不斥責保皇黨,說自己不是被欺瞞的昏君。看到總統態度如此難猜,於是立委們呼應倒蘇的呼應,閃身避禍的閃身避禍。

 

舊11寇直挑總統以見氣節,新寇保皇打替死鬼竟稱英雄

 

由於總統態度是這樣,於是編造故事以去蘇的保皇民進黨人士被譽為當年抗顏陳水扁的11寇。只是當年11寇直接挑戰總統,根本不會找閣揆當替死鬼,而現在的新寇完全相反,倒過來拚命保皇,並為保皇猛打閣揆以掩護總統,這樣寡義求名居然搏得英勇之譽。總統一旦活在謎中,世間價值竟因而顛倒如此。

 

這樣,還真是應驗了總統在2018反省時說的「我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時,人民不會因為我的沉默而停止分裂」、「不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更加對立」。更不幸的,對立還不只爆發在朝野之間,在執政黨內部更掀起凶狠得驚人的對戰。

 

過程中,先是蔡、王、高舉反論文門大旗稱義,民進黨黨公職居然沒有敢呼應的,任黨一路淪落,民進黨體質的虛弱真是令人驚嚇;等到舉義旗人士倒過來虛構罪名,以閣揆當替死鬼而保皇,整個黨公職,居然只見呼應的不見仗義執言以保黨的,民進黨體質的虛弱更是令人驚恐。

 

總辭,我從反對到贊成的心路歷程

 

整個氣氛呈現的是蘇根本喪失了總統和多數黨國會議員雙重的信任。本來我一直努力強調,要蘇貞昌負敗選責任下台,不只荒唐,更違背了責任倫理的基本原則,但是如今看到總統和執政黨黨籍國會議員都形同撤回對閣揆的信任,我只能説,蘇繼續當閣揆的正當性基礎已經不在,只有去職一條路可以走了。

 

黄越绥描述蘇最後一次到立法院院和黨團人士見面的情景說,可惜總統蔡英文在此風暴期間均沈默以對,想來讓蘇貞昌倍感壓力下的孤立與無助,「否則也毋須臨別在立法院,不演說也不留下任何贈言,反而列出35個政績的清單向納稅人交代,可見他有多心灰意冷」。

 

總統善善而不能留!

 

黄越绥的政治學素養推測,應該達不到知道雙首長制閣揆施政正當性必須建立在總統國會雙重信任之上的程度;但是她這一段淒涼、通俗、人性又太人性的描述,正和憲政精神一致,都指出了蘇只有去職一途。

 

19日閣揆進府和總統會面一個半小時後,蘇不等總統就迅速發表長文表示向總統總辭,請總統趕快任命祈閣揆,並說他已經辭多次了。到了晚上,總統發表1400多字長文,說蘇貞昌的確曾經請辭了好幾次,19日又再提出。這樣,蘇戀棧之謎,總統總算有了清楚交代。總統長文還長篇累犢細數蘇的政積,並強調,蘇是支持她的最大力量。這是好的,但是這樣重要的好事為什麼拖了兩個月才做,此其一;其次她細數的政績每項都是事實,因此稱讚應該不是虛應故事的套話。但是正由於不是套話,問題才真正嚴重:

 

既然能力這麼強貢獻這麼大這麼多,這樣的好閣揆卻保不住,當個民主化以來最費盡心思攬權的總統,為什麼在處境如此危急時,還善善不能留?真是謎樣的總統,然而謎中還有謎。

 

英蘇會了一個半小時,焦點在總辭問題,這一點,蘇把態度講得很淸楚,但是蔡小心翼翼地守護了她的謎團:既未慰留,也未準辭,神秘到底。不只如此,謎還沒結束,在極盡能事讃蘇後稍晚,總統府方又放話,蘇個性太意識形態化,未來閣揆要由比較中立的,才能降低朝野衝突,有利民進黨選舉。這不只呈現了總統編謎能力之强,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令人驚懼:要換下怒言擋子彈的,換上以笑臉迎子彈的嗎?這會有效嗎?

 

接下來,陳建仁大年初一發文:引述耕莘文教院院長耶穌會神父的教導大談寬恕和好之道,又說「奪取屬於我的地位」,「在我的內心這傷口是怎樣的痛苦?」等等。這些話在教堂本屬正常教誨,但是在總統成謎之下,陳建仁也常以天主之名語出如謎,於媒體便只好猜謎:「耐人尋味」。

 

若蘇下陳上確屬方案之一,那麼這實在是一個怪誕的憲政想頭。

 

怎樣處理政黨競爭使不致過度尖銳對立,一直是憲政理論探討難題。大抵上的說法是,總統制配合柔性政黨的體制,以降低政黨對立;至於雙首長制、內閣制,在國會,剛性政黨的角力是憲政運作的基本模式,在這前提下,由退出黨職的總統扮演國會和政府間或朝野政黨間仲裁的角色。然而從選舉以來,衝擊最大最影響朝野對立,迄今天餘波蕩漾的無非總統以主席身分發動論文門事件了。這事件總統迄今無意於社會所期待的,如道歉,免職陳明通等降低對立的處理,反而課「中立」的責任予新閣揆,真是和常態民主國家相反的荒誔憲政想頭。

 

蘇貞昌繼續當閣揆的正當性基礎已經不在,只有去職一條路可以走了。(攝影:王侑聖)

 

急景凋年,涼沙振野,蘇貞昌獨自瀟灑

 

蘇貞昌既然堅其辭志,到立法院時,一些忐忑地和蘇握手偷摳指頭的國會議員便彼此安心地擁抱以示不告而別,同時突然之間眾立委大讚蘇貞昌貢獻的Po文紛紛上蘇網站,民進黨議員終於又熱情起來了,差堪告慰。

 

解決了戀棧猜疑後,蘇的心情有此一景,可見一班:

 

蔡總統一再懇託下,意外多出再任行政院長的這四年。有這四年能為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是畢生最大的榮幸,也是時代的惠賜。

 

於是乎矛盾於睚眥必報和宏大格局中的蘇貞昌展現了他大格局的一面。基本上,蘇雖然不以雄才大略、才華橫溢、洞矚前瞻見長,價值觀反而略呈保守,但是幹練嚴謹,民主化30多年來16位閣揆無出其右者,他適逢亂局,大展穩局之長,如今政績既然傑出,雖然迄未獲准,卻一再請辭,他會袁崇煥不死脫口而出,耿耿於懷的,無非絕不能在施政失誤、欺上瞞下掀起民怨之下,背負害死民進黨之辱名而被倒下台,而非戀棧。無論如何先由他主動公開就職是在一再請求下才上台,辭職要求也一再提出後,他的就職—辭職過程和政績既終於得到總統確認,敗選以來轟轟烈的不平可告一段落,於是廟堂江湖既然如此,自可笑傲而去。

 

直到除夕,嚴冬中烏克蘭戰爭持續慘烈,美中經濟科技戰劍拔弩張,中國瘟疫大爆發,衝擊所及糧價劇烈起伏,全球通膨難解,國際機構全面下調新年景氣預估,全球都有苦日子要過,值此窮陰殺節,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之際,民進黨仍籠罩在敗選陰霾中,總統仍在繼續編織謎題讓民進黨員東猜西想,但是蘇雖正常上班,他個人竟反而可脫出迷霧可以過個平安的年。

 

聚焦憲政精神,謎中還有謎中謎

 

再稍稍細數一下,從憲政體制看,在這一段時間總統編織的憲政諸謎真是多多,比如,為什麼稅金超收經在野黨批評就把超收稅金的處理從內閣搬到國安會處理?難道稅金超收是國家危機機?先是引發總統借機壓縮閣權責的憲政之謎。攬到國安會怎麼處理又既語焉不詳,又多此一舉說會「用在人民身上」,以致黨籍立委尤其英系立委紛紛跟在藍營後面嗆聲發現金,以致於演變出蘇貞昌為保閣揆搶在總統前公佈發現金的羅生門。

 

又如,媒體紛紛報導:過完年蘇內閣總辭,過年期間是看守內閣。為什麼會先有看守內閣再總辭,這個怪憲政運作?

 

又,總統說要在過年中展開「內閣調整作業」。所謂「調整」,是架構不變局部更動的意思;而總辭是將帶來的應該是所謂的團進團出,總統說的調整怎麼和總辭搭調?

 

接下來,調整可大可小甚至微小,那麼會是那一種調整?這當然也是謎。

 

還有,總統的責任是任命院長,至於組閣作業由院長去忙就好了,但是總統現在院長懸著不任命,卻忙著「調整內閣作業」。總統的事不做認真,專做院長的事。是為將來恢復蔡英文──林全體制,讓自己董事長兼執行長,讓閣揆當總務長的機制預作準備?本來,依憲法總統有不經國會直接任命閣揆的大權,但是內閣成員依憲法規定由院長提請總統任命,換句話說,要調整也是閣揆的權,現在總統要著手調整,是說閣揆的組閣權要繳械了嗎?這置憲法於何地?置未來閣揆的尊嚴和空間於何地?

 

最後,換掉因為擋子彈而顧人怨的閣揆,換上的真的是要以笑臉迎子彈的閣揆嗎?這真的會是好的、有效的策略嗎?這策略有聽説過在那個國家用過而效果卓著嗎?

 

在謎樣總統領導下,政界滿體謎,謎中有謎,謎又生謎,真是謎個沒完沒了,這些謎都仍然未解,只是如今至少可以慶幸,隨著蘇貞昌由悲憤不平轉而瀟灑而去,至少無比兇險慘烈的袁崇煥、袁世凱、崇禎、11寇的故事終於告別了台灣,為這個年排除了迷漫四方的瘴厲之氣。現在最要傷腦筋的應該是賴清德了,他要怎樣領導已經在歷經團團謎霧不斷失去價值方向而虛弱到不行的黨面對未來?

 

願天佑吾國。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