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四個理由 說明「Lunar New Year」更合適

黎蝸藤 2023年01月29日 07:00:00
韓國人會在農曆新年穿著韓服以示慶祝。(美聯社)

韓國人會在農曆新年穿著韓服以示慶祝。(美聯社)

春節剛剛過去,但圍繞著國際上的春節名稱之爭尚未消退。最重要的事件是,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了一個韓國文化的活動,在推特上發文「和我們一起慶祝韓國農曆新年」(Join us to celebrate Korean Lunar New Year),被大批中國「粉紅」網民群起有組織地發動「出征」。最後,大英博物館的推文不得不一刪了之。

 

中國粉紅網民指責韓國人「盜竊」和「霸佔」中國文化:明明是「中國新年」,為什麼現在不但變成了「農曆新年」,還進一步變成了「韓國農曆新年」?但韓國人也不服氣,明明是一個韓國文化的展覽,韓國也過農曆新年,為什麼就不能慶祝「韓國農曆新年」?

 

中國粉紅網民和韓國網民之間的新仇舊怨,說起來比一疋布還長。總之,在中國粉紅網民看來,韓國人不斷搶走中國文化,把「中國的」變為「韓國的」。很多相關的「案例」,有小部分確實存在,但大部分都被添油加醋,更有一些是有人專門編出來「黑」韓國人的段子。至於這些假段子是為了好玩,還是騙流量,還是故意拉仇恨,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這個事件,除了中韓網民之間的矛盾之外,近年來有關農曆新年的英文叫法,確實很具爭議。只是今年加上中韓矛盾,顯得尤為激烈而已。本文主要討論一下該問題。

 

必須承認,在很久之前,在美國稱呼春節確實一直說「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只是在最近三十年左右才興起「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的說法(下面會討論)。

 

 

 

 

那麼,哪個說法才是合適的呢?筆者認為,「農曆新年」的說法最合適。以下通過四點進行論述。

 

第一,我們先從純中國的角度看,以翻譯和命名而論,Lunar New Year是最好的說法。

 

眾所周知,在中國根本沒有人說「中國新年」。至少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大家不是說「春節」,就是說「農曆新年」、「舊曆新年」、「陰曆新年」等等。如果中國自己都不叫「中國新年」,那麼為什麼外國為什麼必須把這個日子翻譯為「Chinese New Year」?

 

就歷史沿革而言,在民國之前,中國的新年就是「舊曆新年」。1912年民國成立,採用公曆新年(1月1日),把正月初一的「舊曆新年」,定為「春節」,和「夏節」、「秋節」、「冬節」(本名分別為端午、中秋、冬至)並列為四大節令。後來,其他三個節的名稱都不再流行了,只有「春節」的叫法一直流傳至今。現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辦的聚會叫「春節團拜會」、中國中央電視台在除夕有「春節聯歡晚會」。可見,「春節」還是官方的正式叫法。但在官方媒體和民間,「過年」、「農曆新年」等說法也一樣流行。

 

在美國也曾有把「春節」翻譯為「Spring Festival」,或許這才是最「本真」的翻譯。然而,這個叫法一直無法流行。原因之一或許是,春節一般在一月底二月初,在美國大部分地區還天寒地凍,根本和「春」關係不大。其實,中國和美國緯度相若,節令也相近,春節在中國也是最寒冷之際。民國把農曆新年叫做「春節」,本身就是名不副實的。(相反,印度的傳統新年「春節」Gudhi Padwa在三月份,還真是春天到來的時候)。既然最「本真」的翻譯無法流行,次「本真」的翻譯,即Lunar New Year就是最貼切的。

 

有人認為,Lunar New Year指「陰曆」,但中國的農曆不是陰曆,所以不應該用Lunar New Year。這也經不起推敲。

 

在中國語言中,陰曆和農曆就是一回事,這兩個名詞互相可替代使用,一般人根本不會區分。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網」曾專門發文《農曆和陰曆是怎麼一回事》去「澄清」:「農曆不是陰曆」。但文章也承認「現代人一般會把農曆稱為陰曆」。這恰好證明了,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陰曆就是農曆。

 

至於那篇文章的所謂「科學」澄清也並不那麼有說服力。全球各文化中,訂立曆法的根本基準無非兩個,一個以太陽,一個以月亮。前者是陽曆,後者是陰曆。

 

中國的傳統曆法就是陰曆,以月球圍繞地球的週期,即觀察到的月相盈虧,去確定每個月的長度。這樣每個月29.5天,因為天數要取整,所以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29天。這樣再把每12個月定為一年。

 

在陽曆中剛好反過來,以地球圍繞太陽的週期,即約365天,先定為一年,再人為地把它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的長度雖然和月球週期相近,但並不一致,也不追求一致。所以有的月是31日,有的月是30天,二月是28天(閏年是29天)。這樣陽曆的月和月相基本沒有關係。

 

在全球傳統文化中使用陰曆的非常多,這是因為月相更容易觀察。然而,每年12個陰曆月只有355天,和一年的365天相差較大。完全不考慮這個差別,不進行校正的,只有伊斯蘭教的回回曆。其他絕大部分使用陰曆的文化都採取了某種方法進行校正。校正的形式則各有不同。比如,猶太教是19年7閏;中國的校正方法是每若干年增加一個閏月,插入的年份不固定,插入的時間也不固定。方式不同,但內裡的精神是一樣的。至於所謂「陰陽曆」(Lunisolar)的說法,無非就是為了區分不校正的「純陰曆」(即回回曆)和那些加入閏月校正的陰曆而後來發明的名詞。至於這個名詞引入中國翻譯為「陰陽曆」是非常現代的事。

 

有人還用農曆中加入二十四節氣,論證「農曆新年」不是「陰曆新年」。二十四節氣確實是以太陽活動為基礎的時間點,是脫離陰曆的。然而,二十四節氣和中國傳統的「新年」沒有任何關係,它和農曆的年不同步,不以傳統新年的開始與否作為新一輪計算的開端。第一個節氣立春,有時在新年之前,有時在新年之後。於是,有時一傳統年只有23個節氣,有時卻多達25個。於是,與其把它中國傳統「年」的一部分,還不如說,它們是一個添附上去的另一套系統。關鍵就是,我們在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根本不用考慮節氣的問題。

 

可見,把這個節日按照農曆新年或陰曆新年翻譯,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試想,如果要硬譯「農曆新年」為「Agricultural New Year」,這麼拗口難明的詞沒有人明白。硬是要翻譯為Lunisolar New Year(陰陽曆新年),同樣沒有人知道說什麼。因此,把中國傳統的新年稱為Lunar New Year(陰曆新年),不但準確,還簡單明瞭。

 

中國要求全世界把春節一定要說成「中國新年」,這在國際關係上是非常丟分的,甚至是製造仇恨。(美聯社)

 

第二,跳出中國的圈圈,「農曆新年」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傳統新年,還有其他國家也過這樣的新年。

 

比如韓國、越南等。雖然,這些國家過這些新年,都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或者可以說,從漢人地區流傳過去。但經過這麼久,農曆新年也就成為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形成基於本地的一整套習俗,距離漢人的民俗已經相當遙遠。

 

比如大家現在都知道,越南今年是貓年,不是中國的兔年。韓國人在大年初一是準備最豐盛的「茶禮」。但中國大餐是在除夕,其次是初二的開年飯,年初一並不進行大餐。韓國初一在茶禮之後是一家人去掃墓,在中國沒有什麼人在大年初一會跑去掃墓。由此可見,越南人和韓國人,他們過年雖然和中國傳統是同一天,但他們過的是「越南農曆新年」、「韓國農曆新年」,而不再是「中國農曆新年」。

 

這種情況就好像,佛教是印度傳入中國、蒙古西藏、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但現在,佛教不再是「印度的宗教」,而是「印度起源的宗教」。

 

顯而易見,如果中國要求全世界把春節一定要說成「中國新年」,這在國際關係上是非常丟分的,簡直是拉仇恨。正如,大家用的新曆來自羅馬,如果義大利人說,全球都過「義大利新年」,其他國家會怎麼想。

 

中國政府不一定像中國小粉紅和戰狼這麼蠢,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網英文版,在今年1月24日有一篇文章「Lunar New Year observed around world…」,裏面用的就是「Lunar New Year」。

 

第三,在各地移民眾多的西方國家,叫「Lunar New Year」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西方國家(比如在英美)有非常多的亞裔移民,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來自中國的、越南的、韓國的、新加坡的等等。西方媒體如何稱呼這個東方的節日,其受眾歸根到底不是中國政府,不是中國人,而是生活在西方的各國移民。

 

無法想像,如果一個越南裔、朝鮮裔移民,聽到有人向他恭喜「中國新年快樂」,會是多麼糟糕的感覺,會有多冒犯。

 

自從70年代起,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在推進更包容的政策,特別是支持種族平權的左派政府。

 

以美國為例,美國以前確實是說「中國新年」。這種說法是從1990年代開始改變的。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執政之際,首創了在春節時向相關族群發表總統祝福的習慣,當時他使用的就是「Lunar New Year」。於是他的祝福詞,即照顧了包括了華裔在內的廣大亞裔,還照顧了在亞裔中相對小眾的非中國族裔,實在非常進步。

 

到了共和黨的小布希上任,他延續了春節祝福的作法,但祝福詞就從「Lunar New Year」變成「Chinese New Year」。民主黨的歐巴馬上任,又回到了「Lunar New Year」。川普上任則變回了「Chinese New Year」。直到現在拜登上台,於是又變回了「Lunar New Year」。從這個角度說,小布希和川普真是「中國小粉紅的好朋友」。

 

可見,考究總統的祝福詞,其實是不斷反覆。在民主黨政府推進一步,共和黨政府就後退一步。然而,在民主黨和進步思想的推動下,整個社會「波浪式前進」。在川普堅持說「Chinese New Year」的時候,整個社會的大格局,已經是「Lunar New Year」了。

 

可見,春節在英文中的說法,是整個西方社會邁向更平等、更包容、更進步的過程中的一個側面。這樣的話,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持「Lunar New Year」?

 

第四,「Lunar New Year」不但對「非中國族群」,也對「來自中國的少數族群移民」更友善。

 

Chinese、中國人、華人這些詞非常容易引發混淆。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春節或「農曆新年」,只是漢人為主的主體族群的傳統。非常多的「少數民族」,它們都有自己的傳統新年。

 

以比較大的民族為例。藏人和蒙古人的新年依據藏曆,一般比春節晚一個月左右。維吾爾人的新年是在三月份的「諾魯孜節」(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新年根據伊斯蘭曆。苗人的新年是陰曆十月為一年的開始。彝族的新年是陰曆十月底。布依族的新年在十一月初。壯族新年是陰曆十二月一日。土家族的新年比漢人早一天。

 

因此,「中國新年」不是這些民族的傳統新年。這些民族人民作為中國公民時,或許可以說,「中國新年」由於是中國官方定的節日,對他們而言確實是「新年」。但如果他們成為移民,他們的新年就應根據他們民族傳統而定,而不是中國官方去規定。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又通常被視為「Chinese」(從中國來的移民)。這樣,對他們恭喜「Chinese New Year」時,同樣有冒犯的意味。如果說,在前一點討論中,Chinese New Year是「不夠包容」的話,那麼這一點的討論中,它就是「過於包容」。

 

綜合以上四點,Lunar New Year才是最合適的名稱,尤其是在美國和西方社會裡面。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