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蕭美琴啟示錄

陳嘉宏 2023年01月30日 07:02:00
《紐約時報》稱蕭美琴是「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外國大使之一」。圖為蕭美琴於年前接受《美聯社》專訪。(美聯社)

《紐約時報》稱蕭美琴是「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外國大使之一」。圖為蕭美琴於年前接受《美聯社》專訪。(美聯社)

去年8月16日,中國國台辦宣布新一批「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其中,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人均入列。國台辦發言人抨擊蕭美琴頻繁散佈謀「獨」言論,大肆推動向美軍購,還極力推動裴洛西竄台,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兩岸關係,進一步加劇台海局勢緊張動盪。共產黨用「台獨」將蕭美琴定性,禁止其本人及家屬進入中港澳,還將依法「終身追責」。

 

今年大年除夕,美國極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刊出一篇蕭美琴的人物側寫,稱她是「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外國大使之一」,文中描述蕭美琴幾乎每天都與拜登政府高層官員通話,並與國會共和、民主兩黨領袖保持聯繫,去年出席時任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主導的中國工作小組座談會時,就坐在麥卡錫的旁邊。川普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說,「台灣是在華府擁有最具效能的外交代表的國家之一」;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稱讚蕭美琴,「確實帶有華府圈內人的自信」。

 

美國曾多次明言「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生怕台灣單方面的「台獨挑釁」危及幾十年來一直在台海抱持戰略模糊態度。不過,面對一位共產黨認證的「台獨頑固份子」擔任駐美代表,華府圈內人中國通卻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就連此波內閣改組之際,一度盛傳蕭美琴將返台接任外交部長,都因為蕭美琴肩負「台美諸多重要項目的合作與鞏固任務」而遭到否認,這難道不顯得矛盾嗎?

 

蕭美琴,1971年次,父親蕭清芬是本土色彩濃厚的台南神學院前院長,母親是歐裔美國人。蕭美琴出生於日本,成長於台南,因為這層背景,賴清德曾一度屬意她參選台南市長。蕭在考上高中後負笈美國,最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政治學碩士。她求學階段,正值台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刻,人生的首份工作,就是在民進黨剛成立的駐美代表處擔任「校長兼撞鐘」的執行長;之後,返台進入民進黨中央擔任國際事務部副主任與主任,陳水扁執政後再進入總統府工作。

 

撇開何謂「台獨」的複雜定義,由於蕭美琴的出身背景與工作資歷,在民進黨內,幾乎沒有人會懷疑蕭美琴不是「台獨」(2007年立委初選遭非常光碟攻擊「中國琴」是唯一例外)。不過,她14年國會議員期間的問政除了專注於本身專長的外交議題外,更關注台灣的性別平權議題,卻從未因「台獨」而聚焦。這樣的問政風格延續到她過去3年半的駐美代表工作,在數不清的國際媒體對她的專訪裡,蕭美琴總是不斷地重複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歷史事實、與民主自由國家站在一起的理念、台灣保衛自己的決心,以及為了「維持現狀」所付出的努力。

 

蕭美琴雖然不再講「台獨」,但她卻利用所有機會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擁有獨立自主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也因為蕭美琴的謹慎自持與孜孜不倦的努力,讓她深得美國朝野政要的信任,成為《紐約時報》裡說的,「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外國大使之一」。

 

事實上,對美國人而言,台獨或不台獨並不是他們評判台灣政治人物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其實是「信任」;而「信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套理論,更不是什麼通關密語,更重要的是一個言出必行,具有一致性、可預測的行為模式。在行為符合台美雙方利益的前提下,這才是蔡英文主政這7年來,台美關係得以不斷突破升級的關鍵。

 

開春後,台灣即將步入總統大選年,所有有意投入總統大選者的兩岸關係態度,對美政策,尤其還包括美國對當事者的回饋都將成為台灣人民關注的焦點。無論是一度困於「務實台獨工作者」說法的賴清德,抑或是還想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侯友宜、郭台銘,甚至柯文哲,都應該從《紐約時報》這篇對蕭美琴的側寫裡得到啟示。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