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央行對物價的判斷不應與人民脫節

蔡明芳 2023年02月27日 07:00:00
央行總裁楊金龍對物價預估若與物價的實際走勢以及人民的消費支出完全背離,央行的專業將禁不起檢驗。(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對物價預估若與物價的實際走勢以及人民的消費支出完全背離,央行的專業將禁不起檢驗。(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攝)

在全球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可能逐步獲得控制之際,美國商務部公布今年一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PCE Index)顯示,一月的物價指數年增率為5.4%,高於去年12月的5.4%,扣除波動較劇烈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後,核心的PCE年增率4.7%高於去年12月的4.4%,亦高於市場的預期。在去年物價已開始上漲的基礎下,今年一月的物價上漲率仍高於預期,這顯示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仍應謹慎看待,這與美國聯準會最新會議記錄指出決策官員認為有必要持續升息的看法一致。

 

除了美國通膨現象仍然持續外,我國一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3.04%,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則為2.98%,接近3%。更重要的是,主計總處公布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預估值為2.16%,較前次上修0.3%,這與主計總處官員多次強調通膨壓力仍大的說法相同,身兼央行理事的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也認為台灣有繼續升息的空間,顯示台灣通膨是否趨緩,非過去中央銀行預估的如此樂觀,當然,通膨終究會趨緩,中央銀行的說法總有一天會實現,但這應非一個邁入第二任任期總裁該有的表現。

 

物價劇烈的變動對人民的影響巨大,其對內需與經濟可能帶來的傷害在本專欄中已有多次討論,在全球經濟因為通貨膨脹而大幅衰退之際,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引擎的台灣必然也首當其衝。因此,許多經濟預測機構在預測各國經濟成長時,多以內需作為一國經濟能否成長的重要觀察指標。當然,在疫情逐漸趨緩,各國逐步解封後,各國的內需均會較過去三年有較顯著的成長。

 

然而,在去年以來全球通膨蔓延的影響下,各國消費的動能也會因而降低。換言之,各國對疫情的管制解封可能對內需型服務業帶來顯著正向的影響,但是,主要國家央行自2020年以來所採取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與烏俄戰爭爆發所產生的物價上漲,對民間消費的影響更值得關注。

 

這是因為民間消費包含對國內產品的消費與對國外產品的消費,今年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對於全球經濟看法,主要建立在製造業的庫存能否順利去化,就商品庫存增加而言,有些商品是因為市場需求逐漸飽和而產生的庫存過高問題,例如,因疫情所衍生遠距需求商機的筆記型電腦或防疫相關用品等。許多商品則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而導致消費者購買量的下降,例如,日常必需品或耐久財,均可能受到因物價上漲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換句話說,除了服務業可能因疫情解封而受益外,非服務業部門收到通膨的傷害也不應忽視。因此,今年民間消費是否因疫情趨緩而改善仍應謹慎觀察。

 

此外,物價的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甚鉅,對國內物價最具影響力的中央銀行更應謹慎,一個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具有其專業性與獨立性,但是,若央行的總裁對於物價預估與物價的實際走勢以及人民的消費支出完全背離,央行的專業已禁不起事實的檢驗,央行對物價的看法應該具有嚴謹的科學分析,而非以祈福式的方式預測物價降下來,這與拜託老天爺降雨並不相同,絕非台灣人民之福,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與多位央行理事也持續為穩定物價努力。

 

最後,一個央行的政策若因為副總裁或理事對外發言(指批評央行升息消極,恐釀停滯性通膨)就被認為不適任,這是否表示美國聯準會的理事多不適任,近期財經專業報紙媒體以「期待楊金龍的第二任期」為題作為名家評論,內文對於勇於發言的理事多所批評,這樣的說法恐將央行理監事會想像成習近平主持的中國二十大,與楊總裁言論不一的理事就會被請出場,我們希望,把楊金龍總裁比喻成習近平這只是該名家的想法,否則,持續要求央行升息維持物價穩定的理事們,因關心台灣民眾的生活而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對央行獨立性與台灣經濟都是極大的傷害。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