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清楚自己是台灣,才能反戰

許全義廖崇倫 2023年04月15日 07:00:00
台灣無法用自己名字稱呼自己,陷入中國內戰體制中,很容易就淪為圖博、或東突厥斯坦,遭血洗或集中營洗腦。(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台灣無法用自己名字稱呼自己,陷入中國內戰體制中,很容易就淪為圖博、或東突厥斯坦,遭血洗或集中營洗腦。(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蔡英文過境美國,以台灣總統之姿與美國眾議院議長會面。中國隨即,下令解放軍環台軍演,包含台灣海峽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聯合利劍」演習。部署了「遠程火箭炮、海軍驅逐艦、導彈艇、空軍戰鬥機、轟炸機、人為干擾發射機和加油機」,「同時組織圍繞台灣島的巡邏和推進,形成全方位包圍和震懾態勢」。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中國,表示(依據Paul Jobin的英文翻譯):

 

As Europeans, our concern is our unity. It's been mine forever. We are showing China that we are united and that is the meaning of this joint visit with Commission Presid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The Chinese are also concerned about their unity and Taiwan,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is a component of thi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y reason.

The question posed to us Europeans is the following: do we have an interest in speeding up the subject of Taiwan? No. The worst thing would be to think that we Europeans should follow suit on this subject and adapt to the American rhythm and a Chinese overreaction. Why should we go at the pace chosen by others? ……Our priority is not to adapt to the agenda of others in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言下之意,歐盟不會依循美國節奏,介入台海問題。那是中國統一問題。跟隨美國韻律,並不符合歐盟利益。

 

馬克宏的主張,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只有傻子才會高舉自由主義與人權主張,指導甚至強迫國際強權要怎麼在世界舞台上演戲。亦即,當台海問題成為中國統一綱領下的內政問題時,歐盟並不會介入。甚至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也只是語帶保留的說,美國可能派兵參戰,而不是一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一貫表示台海問題應和平解決:日本持續關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徑在印度太平洋,尤其是在東亞是絕對不被容許的。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很重要,也攸關國際情勢穩定;有關台灣的問題,日本一貫的立場就是期待能和平解決。

 

換言之,台海如果成為中國內政或內戰問題,就算對強權競爭非常有興趣的美國,對台灣非常友善的日本,都不敢將話說滿,說自己一定會派兵協助。台灣如果無法叫自己的名字,而成為中國的地區,那會讓台灣陷入中國內戰烽火中。

 

為此,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感概台灣人民自救,擺脫中國內戰泥淖,幾乎一甲子了,卻寸步難進。她在臉書上引述彭明敏的自救宣言:「在1964年9月「出破」(台語)。它的主張,有些在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過程中實施了,但最核心的主張,58年了(按,59年了,明年就一甲子!),依然遙遙無期:1、一個中國、一個台灣。2、制訂新憲法。3、以自由世界的一分子重新加入聯合國。」

 

台灣想叫自己的名字,非常艱難。不只是國際上,怕中國強權,很難找到支持。(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台灣想叫自己的名字,非常艱難。不只是國際上,怕中國強權,很難找到支持。就算在台灣政府自身,也四處阻撓。如民間出力的東奧正名,最後關頭竟是棒協反對,功敗垂成。有關中華職棒正名,會長蔡其昌上任時則回應,「不是現階段最快要解決的問題」。台灣認同看似在年輕時代普遍,日常舉目所及,卻還是充滿中國內戰象徵。首都道路名稱,對應的是秋海棠地圖(包括庫倫街,蒙古國烏蘭巴托舊名);最重要的學術機構 Academia Sinica,直譯是中國研究院。重要的國立大學,除台大與成大之外,清華、交通、陽明、政治、中央、中山、中正、中興、東華與暨南等等,也都在緬懷中國。換言之,台灣迄今還是有個深層政府在大大小小事情上,還在與中共爭奪中國的代理人,將自己捲入中國內戰體制中。

 

不干預傳統與同情

 

二次大戰後,多數主權國家對於他國內戰,有著不干預主義的理想。當然,干預並非只等同於出兵,還包括人道救援、經濟制裁等手段,不干預的標準也確實不斷鬆動。然以台灣現有的國防實力,假如遭遇戰爭,卻不接受任何軍事援助,恐怕還是虛無的說法。內戰以形式劃分,大約有幾個種類:

 

革命:如尼加拉瓜內戰,桑定解放陣線游擊隊。

分裂:如尚未結束的葉門內戰,雙方或數方都聲稱自己是合法政權的。

軍事政變:如緬甸政變,軍方推翻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

人民起義:如茉莉花革命中的突尼西亞。

 

中共與中華民國代理人戰爭,大概會被歸類於第二種。最容易模糊正當性的,一句兄弟相殘是罪,就抹煞了雙方為何而戰。外國出兵,也會引起國內強烈反彈。因此不干預主義又不只是理想。拜登上台後,已經先後從葉門、阿富汗曠日廢時的內戰中撤軍,但還是持續馳援沙烏地阿拉伯對伊朗的防禦。如此看來,大幻象作者Mearsheimer等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者所主張的,美國不該高舉自由民主等意識形態出兵,似乎得到部分落實。他國內戰就是首先該離開的戰場。

 

台灣的戰略地位固然無法與葉門類比。然而對於戰爭,個人同情的力量也很重大。至少在民主國家會影響選舉結果。大家都愛看大衛打爆歌利亞的故事,如烏克蘭在懸殊的軍力差距下屹立不搖,各國的志願軍紛紛湧入。企鵝的憂鬱作者考科夫浪漫地宣稱,去讀烏克蘭作家寫的東西,就能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有何不同,以及烏克蘭人為何非得打這場保衛戰。但如果是內戰,則會嚴重削弱人的同情。較為人知的內戰主題電影,如盧安達飯店、橘子收成時、牛奶派送員的奇幻人生等。許多人在觀看後都曾表達,根本分不清楚是誰砍了誰?如果未曾研究該區域史地的話。當導演庫斯塔尼卡被批評偏袒塞爾維亞,個人看了他多數的電影後,也同樣看不出來。似乎只看到大寫的人在戰爭中的反應,各執一詞。甚至連大量死傷的韓戰,美國、俄國與中國等強權都派兵參與的,也成為一場被遺忘的戰爭。至於,掃掉中國江南三分之一的太平天國之變,死傷不亞於二戰總和的中國內戰,更是只有漢學研究學者熟悉而已。

 

內戰很容易陷入,無人紀錄,無人傳播,儘管死傷慘烈,卻很容易被遺忘。

 

別捲入中國內戰

 

「梁啟超住在租界裡面寫『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卻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大罵無租界可住的古人,何以會由臨文不諱,變而為臨文有諱?今人常在他們所不願意的宣言上簽上自己的名,常在他們所不願意的場合說上自己也不相信的話;卻怪無外國可跑,無憲法可引的古人,何以不挺身而起,對專制政治作革命性的反抗?」思想家徐復觀在〈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問題態度〉一文中,曾如此批評。

 

相較於許多人求學過程中,「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租界印象。徐復觀的這段文字有意無意地呈現,租界的存在對於二十世紀、深陷內戰風暴的中國知識份子而言,竟如此重要。談國體問題,觸動內戰敏感神經,要在租界裡談,而非任何一方控制的場合。就連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的地點也在上海法租界。

 

古典中華文化愛好者,更應該支持台灣正名。陷入內戰體制,不利於正常對待中華文化。錢穆選擇在香港辦新亞書院,有其遠見。牟宗三、徐復觀也先後跑到香港。雖然他們升起中華民國旗幟被禁,但弔詭的是,也惟有在未涉入中國內戰的香港,能提供文人自由的講學空間。寫古典情境的武俠作品,如金庸、梁羽生,多是在香港完成主要創作。否則書寫歷史中的內戰,足以受人羅織構陷。內戰伴隨政治檢查,會摧毀創作者賴以為生的感官。內戰體制之中,文化內涵也容易受政治力扭曲、變造。台灣中小學生接觸書法,多臨不變節的顏真卿,或是官樣文章的九成宮醴泉銘,黨國政治正確可見一斑。限縮自由發展,也就無法像日本那樣,真誠地喜歡一項有著外國起源的文化。

 

台灣是咱的國家

 

歐盟最富有的省份之一,南提洛(Südtirol/ South Tyrol)也有分離運動。本屬於奧地利的南提洛在一戰後割讓給義大利。墨索里尼以降,不斷試圖以移民、教育等手段將它義大利化,包括將 Südtirol 的官方名稱改為 Alto Adige(義大利化的名字)。不過,南提洛的分離主義成功將自己的名字叫對。讓人相信它和奧地利一國,有一定歷史淵源,或也可以自己一國。而不是附隨現實,使用義大利賦予的名字,叫自己 Alto Adige。

 

因此自己說清楚自己是誰,並不只宣示意義。如果國號(官方名稱)短時間無法撼動,至少可支持民間的正名運動。就算看似虛構的、徒勞的,不斷拒絕被中華民國代言,擾動自己人和他國的認知,還是有益於阻止捲入內戰。

 

許多重要的理念或概念,本來就是靠著發明甚至拼湊的。或像比馬龍效應那樣,講久了變成真的。人權是發明的。Lynn Hunt 在發明人權中提到,十八世紀法國的書信體小說,有益於個人主義的誕生。它暗示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性情,可以選擇、追求自己要過的人生,讓讀者意識到個體的存在。溫度也是發明的。Regnault 等執著測量的科學家們,很早就察覺到,在每個區間表現都最好的溫度計,也許根本不存在。卻還是前仆後繼,透過迭代式的校正,找出更準確的測量方案。

 

如今,台灣公民有很多機會,可自主校正中華民國帶來的誤會。即便比小說還漂浮,也要說出、想像出自己想活的新國家。而非永劫沉溺於危險又虛無的內戰體制。

 

扯後腿的教育體制

 

身為一個中學老師,每次講到二戰後台灣歸屬問題時,很不解的是:明明所謂開羅宣言( 1943 )不可信。或頂多不具條約效力的意向書。為什麼台灣歷史課本老愛用開羅宣言,如下圖左,說中華民國依據開羅宣言在戰後取得台灣呢?國際法條約約束力上,後法優於前法,條約優於宣言。為什麼中學課本講台灣國際地位,不以舊金山對日和約( 1952 )為準呢?

 

開羅會議只是意向說明,不具法定約束力。如圖右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內的證詞所述:有關二戰後,台灣國際歸屬未定,要等對日合約簽訂後才可解決此懸案。(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點蔣介石也很清楚。他給陳誠的電文說:「台灣陳主席(誠)。昨電諒達。刻閱報并承重要同志來談,對弟在記者席上談話皆多責難,實令中無言以對,且聞弟對何浩若許多主張屬其轉達在京同志,此種作風仍是過去一套,毫未有自反改過之意,殊為弟危也。若經過已往重大教訓而竟對如此之大失敗猶不反省,對於本身之處境亦不顧及,此不僅不能成為政治家,而且令人徒增悲歎與絕望也。須知此時何時,台灣何地,尚能任吾人如往日放肆無忌,大言不慚乎。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何能明言做為剿共最後之堡壘與民族復興之根據也,豈不令中外稍有常識者之輕笑其為狂囈乎。今後切勿自作主張,多出風頭,最要當以中央之主張為主張,如對記者所言則與中元文告完全背反,使中外人士對弟有莫名其妙之感,務望埋頭苦幹,思過自責,再不受人嫉忌,力避為人指摘,則公私幸甚。

 

後來,舊金山對日和約簽訂之後,懸案依舊未解。台灣地位依舊未定。又所謂的開羅宣言,在英國也有不同的解讀。如1946年8月31日,英國外交部致函中華民國駐英大使館說:

 

關於台灣島之移轉中國事。英國政府以為仍應按照1943年12月1日之開羅宣言。同盟國該項宣言之意不能自身將台灣主權由日本移轉中國,應俟與日本訂立和平條約,或其他正式外交手續而後可。因此,台灣雖已為中國政府統治,英國政府歉難同意台灣人民業已恢復中國國籍。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不能依據開羅宣言,在戰後取得台灣。1945年的波茨坦宣言,「重申開羅宣言中的諸內容應被履行。」也不是說,中國可以在戰後取得台灣。而是說台灣歸屬問題要等到其他正式外交手續,才能定案。

 

蔣介石也知道,開羅宣言並未把台灣交中國。所以就算波茨坦宣言第八條規定實施開羅宣言,在法理上,中國也拿不到台灣。所以,蔣介石在被杜魯門限定二十四小時內,簽署波茨坦宣言時,滿腹牢騷。蔣日記說:「今晨八時三刻,赫爾利大使與吳國楨次長來見,出示杜魯門總統來電(波茨坦宣言全文)譯文後,國楨告余杜電本有限二十四小時內作覆,否則英美單獨發表對日警告,余將譯文詳閱後,對赫氏直告以…英美今後對此等重要問題之協商,必須予我以從容考慮之時間方可,…而且來電第一條只說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而未及中國主席,更為不滿,…赫爾利允遵照辦,就此可知美國國務院對華蔑視之態度及其成見之深矣……。上午記事後,心神悒鬱無已,去年之七月以連日受美國之侮辱不知何日始能滌淨也。」

 

依據中興大學沈建德教授研究,一九四九年五月,蔣介石潛入澎湖轉高雄。盟軍得知,擬收回台灣自管。六月二十日,兩蔣日記同時記載(可見其重要),蔣介石致電其東京代表朱世明哀求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台灣很可能在短期內成為中國反共力量之新的政治希望」,表示暫住台灣是為反共。同一天蔣經國日記:「父親接獲我駐日本東京代表團來電報告,略稱『盟軍總部對於台灣軍事頗為憂慮,並有將台灣由我移交盟國或聯合國暫管之擬議』」。

 

這些都確切說明,在法理上,中華民國對台並無主權。中華民國在台灣只是實質佔領,日久生根,宣稱自己有主權,成為一個意外的國度。

 

在法理上,台灣可以選擇不介入中國內戰紛爭。可是,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卻扯後腿說:中華民國在戰後取得台灣。讓台灣要叫自己的名字,都非常艱難。非得說甚麼中華台北或中華民國台灣省不可,而捲入中國內戰中。

 

無法用自己名字稱呼自己,陷入中國內戰體制中,很容易就淪為圖博、或東突厥斯坦,遭血洗或集中營洗腦。然後,就算美國作為有史以來最堅實的強權,唯一的強權,要介入干預,也很難合理化自己:為何要去干預他國內政?尤其台灣教育體制也扯後腿,自認為自己是中國的領土時。

 

總之,我們是台灣,不是中國。台灣才是咱的國家,中國不是。

 

※許全義為台中一中教師、廖崇倫為台中一中校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