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中俄聯合的新形勢 催動美國改變一中政策

林正二 2023年04月16日 07:00:00
政府應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體系的地緣戰略功能,成為美國聯合自由世界民主國家抗衡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總統府提供)

政府應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體系的地緣戰略功能,成為美國聯合自由世界民主國家抗衡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過境美國,於加州「雷根圖書館」會晤眾院議長麥卡錫,雙方強調雷根當年推動的對台「六項保證」政策,成功地護衛了台灣的自由民主與和平,未來要強化美對台軍售,確保武器如期交貨,加強美台經貿與科技交流,以護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在台灣面臨中共越來越強烈的武力威嚇以及可能的侵略之際,「蔡麥會」成為美國與全球矚目焦點,近200百家國際媒體報導,是很成功的國際宣傳,更是在「一中政策」束縛下,開創了台美外交的新里程碑。

 

然而,由於美「一中政策」所限,雷根當年的「六項保證」只是美政府保證持續售台武器,這幾十年雖然發揮了保護台灣的功能,但這幾年中共軍力大幅成長,台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時,美國迄今仍不願明確表示,中共侵台時美會及時馳援,大力軍援協助台灣擊退共軍。連最支持台灣的美國會議員都不願制定讓美國台海戰略清晰、可有效遏阻中共侵台的「台灣防衛法」,因為美國不願捲入戰爭、作一些必要的犧牲。

 

美國一直都不願表明中共侵台時,會出兵大力援助台灣擊退共軍,台灣要如何因應越來越強烈的中共武嚇以及未來很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CSIS的兵推很清楚顯示,如果沒有美日及時馳援、大力出兵援台,雖然台灣海峽險峻難攻,未來幾年台灣兵力也增強到26萬人左右,我國軍全力應戰,但中國解放軍高達兩百萬人,有350艘戰艦、武器裝備新穎,兩岸兵力懸殊,仍可能會被中共奪下。

 

此外,蔡總統接受華府知名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頒發全球領導力獎時,因為美「一中政策」所限,蔡總統無法到華府領獎,更沒法到國會演講。在蔡總統出訪前,宏都拉斯跟我國斷交。美國不願派重兵駐守台灣,台灣在國際正式外交上仍沒有國家地位,這些都跟美國等國家的「一中政策」息息相關。

 

1972年尼克森所啟動的美國聯中抗蘇戰略,形塑了美國的「一中政策」,導致美台斷交、美中建交,美國並在建交公報下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制定了「台灣關係法」,但只是在確保台灣政治實體原則下,進行台美非官方關係,對台灣的國家地位與外交傷害甚大。

 

51年後的今天,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我國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就台海與印太形勢審視,習近平為突破美國領導的印太戰略圍堵,運用俄羅斯在俄烏戰爭落敗的情勢,增加從俄進口天然氣、石油與加強經濟合作,並秘密軍援俄羅斯,一方面讓俄國可持續烏俄戰爭,將美國拖滯在援烏戰爭中耗損力量,而降低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國侵台時,很可能獲得俄羅斯的軍援,並在美軍援台反擊時,有更多的石油與天然氣維持國內的經濟發展。

 

CSIS的兵推很清楚顯示,如果沒有美日及時馳援、大力出兵援台,在兩岸兵力懸殊下,台灣很可能會被中共奪下。(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由上述中國聯俄抗美的策略,可知中國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加強侵台的能力。在美國抗議中國暗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美中對抗越來越激烈之際,雖然美中台三角關係已向我傾斜,但因為美國仍需依靠中國廉價商品提供廣大的消費者及在中國廣大的市場投資設廠,促進經濟發展,以及避免台海戰爭爆發等,只是在「一中政策」架構下,改變台海戰略的執行方式,不敢修改「一中政策」,承認中華民國台灣。

 

然而,美國不承認台灣,雖能維護其政經利益,但美「一中政策」對台灣主權的模糊化,讓中共得以有「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內政藉口,攻打台灣。隨著中國軍力的增強,美國「一中政策」架構的支柱,已因中俄聯合抗美的戰力擴大,無法再支撐美在該政策架構下,以不夠明確的台海策略,因應中俄可能聯手侵台的攻勢。而且中華民國台灣因缺乏外交承認,無國家對等地位跟中國對談,要如何符合美國「一中政策」兩岸和平解決雙方岐異的宗旨呢?

 

正如同CSIS前一陣子所做兵推的負責人之一坎森(Mark Cancian)表示,台美日要在台海戰爭中取勝,有四項條件必須滿足,包括美國第一時間必須介入、美軍能使用所有駐日基地、國軍有能力對解放軍進行源頭打擊,以及美軍完成大量部署遠程反艦飛彈,四項條件全數滿足的情況下,解放軍將無法成功。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表示,萬一台海戰爭爆發,美國馳援台灣也要數週。國際關係學者張國城也在「新聞面對面」政論節目中指出,由於台海戰爭爆發時,美國需大量出兵才能擊退兵力強大的共軍,故是否出兵援台,仍須經過美國會的冗長辯論與授權等行政程序,需時數週。

 

因此,如像上述兵堆所顯示,台海戰爭爆發時,美國馳援不及等沒有全數滿足四項條件,台灣如被中共奪走,除了對人類的自由文明造成最大傷害外,攸關全球高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被中國掌握後,將嚴重衝擊美國與全球的經濟;日本的海洋防線與日、歐等各國經貿輸送路線將被中國操控,美國也會被迫退出西太平洋,嚴重傷害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從此失去全球民主國家領導者的地位。這些嚴重的傷害,比起美國不敢承認我國所維護的一些政經利益還大得多!

 

誠如美國幾位軍事將領與情治首長最近所言,中共很可能在2027年攻打台灣,故美國在「一中政策」架構下不夠明確的台海戰略,已難以維持台海現狀,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必須適時修改「一中政策」或讓台海戰略明確化。

 

因此,目前美國的台海戰略如無法達到事先遏阻中共侵台的戰略效果,且無法保證可迅即馳援台灣,美國為避免因小失大、維護自己利益,應於適當時機修改「一中政策」,承認中華民國台灣,並派第七艦隊等重兵駐防台灣,除了讓中共無法以內政為藉口攻台,並可藉由強大的武力遏阻中共攻台;台灣亦可秉持對等尊嚴跟中國以和平方式解決雙方岐異,自信地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共同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符合美國「一中政策」兩岸和平解決歧異的原則。

 

鑒此,首先建議我駐美外交團隊,在大多數美國人民厭惡中國、喜歡台灣時,可洽請有財力與能力的台僑,於明年美總統大選與國會議員改選時,大力支持共和與民主兩黨侯選人,促請他們將台海危機成為大選重要議題,並討論美國台海戰略應明晰化,制定能有效遏阻中共侵台、維護美國利益的「台灣防衛法」,以期無論誰當選總統與國會議員,就任後都會重視台灣安全與美國利益的維護,而有助於「台灣防衛法」的通過與執行。

 

其次,建議駐美團隊可針對台灣面對中共侵台險境,洽請對美政府有影響力的智庫,就美國目前不明確的台海策略,跟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派第七艦隊駐防,比較兩者哪一個較能遏阻中共侵台或共軍來襲時能擊退共軍,以維護美國在印太地區與相關國家利益的大型研究報告供美政府修改「一中政策」參用。同時也請智庫研擬另一研究報告,探討制定可在中共襲台造成佔領台灣事實前,美軍就能先發制人擊退共軍、確保台灣安全無慮的「台灣防衛法」的可行性,一併供美政府與國會參用,並作為明年美大選時討論的議題。

 

此外,日前共和黨重量級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痛批,美國三十年來向中國推動全球化,深信經濟自由化必然改變社會主義,不僅沒讓中國民主化,中國反改變了資本主義,讓中國成為美國經濟與高科技最大的對手,武力大增,威脅美國。盧比歐表示,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必須改變美國的全球化災難體系,並加強國防力量。

 

中國關閉自守幾十年,在鄧小平推動開放政策,經濟起飛後,不理性的民族主義反而高漲,無法以理性態度正視西方文明。習近平上任後,更不斷擴增國防武力,威脅到亞太區與台海的和平安穩。中國的窮兵黷武違背了全球化世界各國應相互扶持的理念;中國的強勢崛起與軍力擴張,破壞了維繫全球化運作所需的軍事平衡體系,引起了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抗衡。

 

中國因為脫離西方文明幾十年,現代化的基礎不足,無論是資本市場的法制規範或是現代企業品質維護機制都不健全,其所產製的毒奶品、黑心玩具等,重創全球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嚴重破壞了全球化體系所建構的消費安全網絡。

 

共和黨議員盧比歐表示,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必須改變美國的全球化災難體系,並加強國防力量。(美聯社)

 

這幾年,中國更因為不夠健全的醫療研究機構與公衛體系,爆發新冠肺炎,其後為了維護專制政權聲譽,刻意隱瞞疫情,導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美國等全球國家,全球6百多萬人喪生,經濟嚴重衰退。相對中國的封閉、未能防制疫情向外擴散以及品質低劣的醫療用品出口,台灣卓越的防疫表現以及援助世界的高品質醫療用品,其中所彰顯的優質民主體制,已成為全球典範,在中共傷害全球公衛與經濟安全網絡,影響各國人民生存時,民主台灣與極權中國,已形成強烈的對比。

 

就全球化經濟觀點而言,台灣扼守住了東北亞進入南中國海兩個主要的水道,一個是台灣海峽,另一個是巴士海峽,而南海為東北亞各國最主要的能源燃料補給線以及通往歐非的主要航線,是維持日本命脈的海上交通線。從日本到印度要經過太平洋沿岸的台灣、東南亞方能到達,亦即從地緣關係言,台灣是日本連結印度不可或缺的中繼站;如以產業供應鏈體系之角度言,日本所推動的新德里至孟買間之高科技走廊,若無台灣之參與,亦很難順利運行。由於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體系之重要性,美國很清楚,缺少了台灣是無法運作的。

 

台灣卓越的地緣戰略地位、獨步全球的電子資訊產業與醫療公衛體系以及融合東西方的多元文化與民主發展經驗,是融入新全球化結構以及建構印太地區民主價值同盟抗衡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都是我們擴展國際外交關係,催動美國修改一中政策的重要動力。

 

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已重創中國經濟及國際形象,不僅暴露了中國依靠不公平貿易手段發展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缺失,以及因隱瞞疫情與醫療產品品質低劣,國際信任度大幅降低;而且其全球供應鏈亦已斷裂,台商以及外商陸續撤離大陸,回到本國及台灣與其他國家投資設廠,中國已非世界市場。

 

在後疫情全球政經結構改變的時代,正是我國以民主擴展外交,重整經濟結構,不再仰賴兩岸經貿,連結美國新經濟產業,推動經濟轉型的好時機。尤其是全球化經濟結構改變、全球供應鏈重組後,我國半導體產業已成為美國等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透過全球生產鏈的重整,台灣要加強跟美國半導體、5G數位及生物醫學與綠能產業的全方位合作以及雙方高層的來往,提升台美關係。同時,政府要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體系的地緣戰略功能,成為美國聯合自由世界民主國家抗衡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智庫研擬的研究報告,催動美國重新思考承認台灣、派重兵協防台灣的必要性。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