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麥會的轉機:從金錢外交走向數位外交

施芳瓏 2023年04月14日 07:00:00
在整個世界,這堵資訊的防火牆遲早會倒塌。 因為它經不起信仰; 它經不起真相。 這堵牆無法承受自由。(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在整個世界,這堵資訊的防火牆遲早會倒塌。 因為它經不起信仰; 它經不起真相。 這堵牆無法承受自由。(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月前的反戰聲明表示:「不歡迎那些必須犧牲台灣安全,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的高階官員來訪。」那是像這種慣於被霸凌的台灣人,還要低聲下氣,結果是縱容霸凌者的予取予求。然而,換作歐美白人才不呢?他們的民族性是將個人的自由意志,看得和甚至比生命還重要:“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他們會為捍衛個人自由,不怕迎戰來霸凌的一方,深知台諺「軟土深掘」的道理。既然外國高階官員(如:美國眾議院議長)不被某些台灣人歡迎,那就在美國境內會面唄。

 

蔡英文總統於 3月 29日展開為期十天的外訪行程,到中美洲邦交國貝里斯及瓜地馬拉,去程和回程分別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霸凌的中方向來對台灣和所有邦交國的關係,都會來插一手,這次也不例外。早在三天前,3月 26日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不到半天後,中國就秀出與宏國建交的文件。這是過去七年內,台灣失去的第九個邦交國,目前有邦交只剩十三國。這從國際關係的傳統指標來看,台灣可能是窮途末路啊!

 

蔡麥會讓彼此達到政治生涯的頂峰

 

在危機即轉機的時刻,總統蔡英文依然低調地打穩健的外交戰,在返台前的最後一天 4月 6日,在洛杉磯的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以及十四位共和黨與六位民主黨眾議員會面。這是台灣外交史上的首次:台灣總統在美國本土,與代表國會的議長(即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和跨黨派議員會面,閉門會議九十分鐘。會後,蔡英文總統和麥卡錫議長在「空軍一號」波音707客機(從1973 至 2001年服務了美國七位總統的專機)前,分別發表演說。

 

麥卡錫強調:「台灣和美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對自由世界具有深遠的意義,對維護經濟自由、和平與地區穩定,至關重要。」蔡英文則強調:「我們先前所維護的和平,和努力打造的民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些存在與堅定的支持,讓台灣人民放心,因為我們並不孤立,我們也不孤單。」值得深思的是:這般淡化官方色彩的晤面,竟然吸引了全球超過 180位記者的報名與會,包括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媒體。不只蔡英文,連麥卡錫也是,蔡麥會讓彼此達到兩人政治生涯的頂峰,受到最多鎂光燈的聚焦。

 

這場淡化官方色彩的晤面,竟然吸引了全球超過 180位記者的報名與會。(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我們要問的是:3月 26日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4月 6日台美聯繫走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牢固」,這前後短短的十天,外交模式出現了什麼轉變?台灣與宏都拉斯建立的是傳統的正式邦交關係,即兩國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互派外交使節,經由官方的聯繫與協商,建立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然而,宏國因爲歷史上種種複雜因素,政權更迭頻繁,政局不穩,再加上長期財政赤字,及背負超過 200億美元的外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其列爲高負債貧窮國。台灣與宏國彼此需求的關係,幾乎是建立在金錢上。即使花大筆錢,過往台宏兩國的邦交事宜,又曾得到多少國際的關注,可能十個媒體都不到吧?

 

台灣需要宏國正式邦交國的數目字,及其在聯合國的一票。而宏國需要台灣的金錢援助,其外交部副部長加西亞表示,自去年九月以來,與台灣官員會談至少四次,請求提供20億美元的貸款。加西亞解釋說:這種作法是「幫助我們,我們就得拿出結果來,這將是一種援助。我們不是在要求你們白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會償還你們。」他還強調,這筆貸款的目的是用來償還宏都拉斯的部分債務。然而,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斷交的記者會上公布說:除了要求提供20億美元的貸款外,宏都拉斯還曾要求台灣花4500萬美元幫該國蓋一間醫院,再花3億美元幫該國建一座大壩,但後來將這些數字分別提高到9000萬美元和3.5億美元。

 

反觀,這次蔡總統「過境美國」的交流與互動,雖不是正式官方的拜會,但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媒體報導,所傳達與建立的兩國人民的關係,卻是更加緊密與牢固及真實。這不禁讓我們發問:傳統正式的外交關係,以宏國為例,一方需要邦交國的數目,另一方需要金錢的數目,兩國的關係只是「數目字」,那是很疏離的。反諷的是,原本應該是疏離的數位平臺(digital platforms),因為不是物理上的存在,而是由軟件使其變成虛擬(virtual)的存在,反而創造出人與人及國與國間,比正式邦交更密切更真實的關係。由於時代已經改變了,在現今的資訊時代(the Information Age),人們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看電腦,生活在虛擬的數位世界。數位平臺成為最有效的外交管道,讓國際人士瞭解台灣國家的處境,台灣人民的價值觀,而這並不需要花納稅人很多錢,與宏國邦交20億美元的價錢,是天與地的差別!

 

外交模式已經在轉變

 

台宏斷交暨蔡麥會後,我們必須意識到,外交模式已經在轉變,什麼是真正的國與國的關係,人民與人民的關係,也重新在定義,在創造。台灣因為傳統的正式外交被打壓的困境,不得已被推向第一線去創造新的外交模式:數位外交(digital diplomacy, eDiplomacy, or digiplomacy)。數位外交意指透過數位科技和社交媒體平臺,來達成外交目標的作為。在數位外交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互動,直接在數位平臺建立關係,更強調兩國人民間直接的對話與溝通,而這也使得兩國數位平臺上的公共輿論,對其外交政策的影響力,大為提昇。

 

外交模式已經在轉變,什麼是真正的國與國的關係,人民與人民的關係,也重新在定義,在創造。(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蔡麥會在雷根總統圖書館展開,別有意義。除了1982年雷根對台的〈六項保證〉,他對 1991年冷戰的結束,扮演著關鍵的決定性角色。他的名句中,也有可引申為今日資訊時代的數位外交,如雷根總統說:「資訊是現代的氧氣。 它穿過佈滿鐵絲網的牆壁,飄過帶電的邊界。」(Information is the oxygen of the modern age. It seeps through the walls topped by barbed wire; it wafts across the electrified borders.) 資訊好比是「現代的氧氣」,雖然看不見,但是那麼真實地存在世界中,缺乏資訊,如同缺乏氧氣,是無法生存的,幸好資訊像氧氣,可以穿過佈滿鐵絲網的牆壁,喻指冷戰時期(1947-1991) 的鐵幕(Iron Curtain),用來象徵歐洲東方共產與西方資本主義兩個陣營的分立。

 

這堵資訊的防火牆遲早會倒塌

 

結尾,我挪用雷根總統的另一句話:「是的,在整個歐洲,這堵牆都會倒塌。 因為它經不起信仰; 它經不起真相。 這堵牆無法承受自由。」(Yes, across Europe, this wall will fall. For it cannot withstand faith; it cannot withstand truth. The wall cannot withstand freedom.) 雷根指的這堵牆是冷戰時期的鐵幕:鐵幕內為控制人民的思想、經濟、行動的共產地區;鐵幕外為人民享有思想、經濟、行動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地區。相對於冷戰的鐵幕,COVID疫情後加速形成的新冷戰時期,也有一堵牆,即監控資訊的防火牆(Great Firewall):防火牆內為掌控國民應知與不知的資訊之專制國家地區;防火牆外為人民享有知的權利、資訊自由的民主國家地區。上述雷根總統的那句話,在現今可挪用為:「是的,在整個世界,這堵資訊的防火牆遲早會倒塌。 因為它經不起信仰; 它經不起真相。 這堵牆無法承受自由。」

 

民主國家的公民輿論與專制國家的文宣機器,在蔡麥會前會後,正如火如荼地交鋒,台灣得迎頭趕上這數位外交時代,人民個個都可以參與推進台灣的外交。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