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的春天即將到來

陳政宏 2023年04月17日 00:02:00
IDS已進入關鍵的封殼組裝階段,如此艱鉅的工程完成應該指日可待。明年此時也是春暖花開、IDS開始下水測試時。(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IDS已進入關鍵的封殼組裝階段,如此艱鉅的工程完成應該指日可待。明年此時也是春暖花開、IDS開始下水測試時。(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潛艦國造為國內首次執行建造,對於造船界是令人振奮而且期待的,若能在造艦過程中讓國內師生了解,必可激發出研究團隊的師生們的動力。於是在今年3月1日國內船舶學研中心,由成大彙整國內造船工程領域師生,發文給台船,爭取參訪潛艦建造過程,經由權責單位核定在保密範圍內同意參觀。

 

由於這是首次對外界公開IDS的船體,軍方相當謹慎。受邀者除了先前曾經參與2015年以來科技部補助或台船委託的潛艦主題相關科研計畫的各校教授外,也邀請一些專長相關的新進年輕教授、研究生,應該有鼓勵後進加入未來潛艦與國艦國造行列的用心。

 

蔡英文總統一年前來成大主持國家級船艦實驗水槽開工典禮時正好是俄烏戰爭爆發的次日,利用典禮場合公開發表了我國立場的重要演說。現在又支持這樣的軍民交流互動,從上游人才培育到合作研究,積極鏈結學研界與產官界,一直低調但穩健地推動國防產業政策。

 

按部就班的設計與測試

     

建造自製防禦潛艦(IDS)的海昌計畫在台船高雄廠區分在兩區,包括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海昌大樓為行政與設計單位,以及屋頂與牆壁顏色醒目的組裝工廠、製造工廠、庫房等。我們首先被請到海昌大樓會議廳聽取簡報。接續播放尚未對外公開的研發、設計、製造過程的相關影片。

 

建造自製防禦潛艦(IDS)的海昌計畫在台船高雄廠區分在兩區,海昌大樓為行政與設計單位。(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影片中我們看到過去幾年中數次的材料耐壓測試與結構的爆震測試,包括各種壓力殼段的圓筒形(船舯平行段)、半球形(船艏)及圓錐形(船艉段)結構;測試處包括實驗室測試、多次到高雄外海中實測等,由台船、海軍、中科院、民間廠商一起進行。這也是我國首次進行的實驗項目,過程相當辛苦,但無論是鋼板材料或焊接技術皆通過考驗,結果順利成功;而累積的經驗對未來相關工作也相當有幫助。

 

現場中有一些教授之前參與過由科技部或台船支持的潛艦相關基礎研究計畫的,多少也發現其成果在影片中的某段出現,被應用、實現在潛艦設計的某個部分,而終於可以了解當年研究的價值,以及何以需要切割保密的原因了。

 

高精度的製造

 

簡報後,我們前往海昌工廠參觀,由台船副總親自導覽。從半開半掩的鐵捲門進入製造工廠後,雖然早有預期,眾人無不輕呼「哇!」的一聲,因為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個高聳豎立的黑色鋼構,中間上方有六個銀亮的圓洞。這是壓力殼艏端板正被豎立著,用一台大型五軸精密加工機做魚雷管貫穿件。這個項目可說是壓力殼工程中最關鍵、技術最難的部分,必須要以緩慢的速度銑削,因此很早就開始施工,但也會比很多其他部位更慢完工。據了解,這台加工機可能是我國最精密的大型加工機,精密度達到10 micron(1公分的千分之一)等級;這樣的精度要求相當於要求陸上的建築工程要有精密手錶的誤差。

 

IDS艦體大部分採用中鋼研發與自製的高強度合金鋼材,強度相當於HY-80的鋼板。是比傳統高張力鋼板更好的材料。

     

台船與海軍為了確保首艘IDS原型艦能準時完工,據說有些關鍵困難的部位,甚至造了完全相同的備用品,以備萬一第一次組合失敗後,能迅速檢討錯誤、修正再製,不會拖延完工進度;若順利完成也可留做後續艦使用。

 

回想20年前還稱為「中船」執行再生計劃的時代,台船員工就能以有限經費試製潛艦壓力殼成功,真圓度符合國際標準,可證明無論工程師或技術工人的焊接技術足以達成自製潛艦的水準,也奠定今日IDS能順利學習、製造的基礎。當年試製的兩段壓力殼目前仍放在台船行政大樓前的草坪中展示,是臺灣工程領域重大技術突破的象徵,因此是重要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IDS首艘艦即將完工,更顯示其重要;所以筆者建議台船、文化部、經濟部應該聯合提報為深具科學價值的文化資產,列為重要古物保存。而且今(2023)年是台船高雄廠(中船公司)成立50週年,若未來半年IDS的施工順利,剛好可以在秋季時舉行封殼典禮或下水典禮慶祝之。

 

機敏用心備案

 

沿途我們看到一些正要組裝到壓力殼內的裝備,以及明顯為外籍的技術人員與台船工程師正一起工作,也在庫房中看到不少尚未移入廠房的各項裝備。但台船與軍方為求後續裝備商源能順利獲得,雖然已取得全部的裝備,至今仍對各項裝備來源相當保密,事前也先「處理」過,我們甚至無法從木箱等外包裝看出產地、製造商、出發口岸等資訊。當天正好路透社報導2022年英國出售潛艦相關技術與裝備給台灣的金額龐大創新高,遂成為大家閒聊猜測的話題。

 

人才培育細水長流

 

有位20年前曾參與國科會潛艦技術研究計畫的退休教授,看到自製潛艦逐漸成形、朝向完工,雖然沒有直接參與IDS的相關研發,回想以前介紹留學國的同學與廠商來台探詢合作機會的辛苦經過,對於臺灣能這樣一步步走到今日,仍覺得非常興奮。

 

更多中生代或資深教授之前參與過2015年後由科技部或台船支持的潛艦相關基礎研究計畫,這次也多少發現其先前的研究成果在影片中的某段出現,被應用、實現在潛艦設計的某個部分,雖未特別註明來源,但雙方心知肚明,很是感動。而剛加入造船領域的青年學者,也透過此次參訪,可以了解其專業未來可能可以參與、合作的可能主題,並對造艦工程實務能多一些了解。

回想20年前還稱為「中船」執行再生計劃的時代,台船員工就能以有限經費試製潛艦壓力殼成功,真圓度符合國際標準。(本報資料照片)

     

在產業端,就我們所見,參與的台船工程師在55歲以上的資深顧問、專案副總帶領下,由人數相對較少的中生代(約40~55歲)工程師擔任各設計項目領導人,其餘大部分為35歲以下的青年工程師。與資深工程師相比,我們也容易發現女性工程師比例提高很多。這些青年工程師雖然經驗少,但大多工作認真,素質也不錯,是未來潛艦與國艦的棟樑。

     

中生代工程師較少的現象,使得各類造船設計與施工經驗的青年工程師被迫要快速成長、承接重任,雖不理想,但也有提早接觸頂尖技術、國際交流的機會,如果能夠長期培養,這批工程師十餘年後會成為下階段工業升級與成長的動力。然而,我們也必須指出,因為過去偏重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優秀工程技術人才長期被磁吸,但類似造船等具國防、交通、整合性等策略性價值的關鍵少數產業,或是颱風、地震等本地重大自然現象的科學研究,都是需要穩定的額外特殊誘因吸引有興趣的優秀人才長期投入職涯發展,才能有健康的發展,而其人數並不需要很多。潛艦工程突顯出工業技術領域需要全面均衡的發展才能有精緻優質的產品;反過來,這些指標性產品的發展也能帶動相對落後領域的躍進。因此,細水長流型的人才培育制度是這類領域特別需要政府介入之處。

 

IDS之春

 

每年2、3月正好是南部初春,幾乎天天風和日麗,百花盛開。親睹IDS的進度正常,進入關鍵的封殼組裝階段,如此艱鉅的工程完成應該指日可待。或許明年此時也是春暖花開、IDS開始下水測試時,真可謂IDS之春。

 

※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潛艦國造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