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九二共識──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林濁水 2023年05月10日 07:00:00
馬英九說他大陸媒祭祖的影片短短一天居然有1.2億人觀看,令他又感動又興奮,但是凡是他講到中華民國的地方全面消音。(美聯社)

馬英九說他大陸媒祭祖的影片短短一天居然有1.2億人觀看,令他又感動又興奮,但是凡是他講到中華民國的地方全面消音。(美聯社)

出發前,馬英九強調,這一趟單純就是祭祖以及帶學生交流,路線都安排在華中地區,沒有安排到北京,不會有太多的政治性,客隨主便,沒有預期會見到北京重要的人士。馬的低調,被行政院長帶頭勸告,當過總統的人應該跟對岸表達,尊稱他是馬前總統,比較合適。

 

陳建仁刻意要馬難看,國民黨立委自然以牙還牙,要求蔡英文到美國一定要維護中華民國的尊嚴。

 

兩大黨從國家委屈處境中找題材互相修理,令人難過。

 

朝野「禮遇」較勁令人心酸

 

自從兩蔣拒絕以雙重承認保住聯合國席位以致於外交全面崩潰後,台灣重要政治領袖入境非邦交國,待遇都非常委屈,因此一旦待遇有所改善,就往往被當做極大的榮幸,拿來轉內銷做為政黨競爭的訴求。只是待遇改善固然是好事,但是到現在為止,再怎樣改善,和正常國家比較起來,仍舊只能算是「無禮之遇」。於是長期以來,藍綠習於把自己得到「禮遇」如何如何拿來敲鑼打鼓而驕國人,把對手待遇多麽委屈也敲鑼打鼓加以攻擊。如今,蔡過境美國,馬登陸中國,藍綠樂而不疲地繼續演出老戱碼。

 

常態既然如此,馬英九出訪中國前,「單純」、「不會有太多的政治性」、「客隨主便」、不求禮遇的自我定調,在整個政界中就很非典型 ,值得肯定 。 實際上這次的低調,並不是他出訪非邦交國的新招,他在總統任內過境美國時就一直這樣了 。

 

不料形象既溫良恭儉讓卻不失活潑俏皮的馬英九,低調地從台灣出發到中國後,卻一再口出驚人,什麼「武漢在新冠肺炎災難中的貢獻大到全世界都應該感謝」、「日本搞南京大屠殺,所以東京被美國濫炸死人數以萬計是報應」、「我當台灣總統」、「九二共識原汁原味是一中原則」……等等,政治調性一路暴衝拔高,到最後,在中國南京、武漢、湖南公開講了3次中華民國後,竟超高調地嗆自己已經讓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一付貢獻大得不得了的姿態,政治性飽滿。

 

馬英九結束中國行回台的當天,國民黨隔海對應地敲鑼打鼓召開「擦亮中華民國招牌 .九二共識活過來」記者會迎接他。

 

九二共識真的活過來了?而活過來又怎樣?

 

先聽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主持人游盈隆怎麼說。他說了一句民進黨最不願意聽到的話:馬英九祭祖行後,國民黨低迷的民眾支持度飛漲了8%,從17.9%上升到25.9%。

 

不只是這樣,儘管國民黨總統提名過程備受議論,而且領先的準侯選人侯友宜又不斷演出國政外交方面的草包形象,但是侯的支持度卻水漲船高,從24.8%跳上了29.7%。相對的賴清德支持度還微幅下滑,兩人差距從11.4%縮小到3.7%,看來九二共識活過來的效應還真不能小看。

 

馬英九在中國玩弄「巧門」

 

國民黨在記者會強調,「中華民國4字在大陸非常敏感」。「敏感」兩個字是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政治禁忌,不能隨便說的意思。

 

過去中共打壓中華民國打壓得太徹底,太不容情,太令國民黨人在國人面前無地自容了,例如2008陳雲林來台灣時,馬英九政府為了迎合,甚至下令從機場到陳雲林下榻地的沿途,警察必須毫不容情地取締中華民國國旗,因此馬英九如今登陸鑽進巧門三講中華民國,加上好幾次的擦邊球,消息經台灣的媒體,大幅報導,產生出口轉內銷的效果不能小看。

 

強調敏感,國民黨的目的簡單清楚──既說出禁忌的事實,再反襯出馬多麽勇敢,硬是跑到中國挑戰禁忌,足以一雪國民黨只要面對中國,便恐懼不已,趕快藏起中華民國之恥。

 

既然禁忌當前,中華民國又非表不可,於是馬英九仔細規劃行程,謹慎拿捏尺寸,尋找巧門,好讓「中華民國」游走於禁忌邊緣,令中國不便發作。手法委婉曲折,細膩到令芸芸眾生看不清手路門道,令眾馬粉屏息,令眾行家嘆息。

 

馬一連串的禁忌遊戲由3月28日南京到中山陵祭拜孫中山開始。他走的第一個巧門是用「過去式」講中華民國的歷史,說孫中山領導革命建立「中華民國」;但是,交代祭拜的日期必須是表達「現在」時刻,若在台灣依例要講中華民國 112年時,他小小心心地把中華民國掩蔽起來,改用「癸卯年3月28日」。接下來在中山陵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落款必須以「現在式」「中華民國1 1 2年」註明日期時,他又換了個方法以小小心心 -中華民國硬生地再掩蔽起來,只寫外行人肯定看得一頭霧水的「百十二」。

 

第二天,3月29日 參訪辛亥革命博物院,提了「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又一次走巧門,既把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遮蔽起來,又讓他欲蓋彌章地若隱若現。令國民黨在記者會大為稱頌有多麼巧妙。

 

4月 1日到湖南祭祖,提到「我在民國97年和101年兩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這兩年又都屬於「過去式」,於是馬又機伶地走了一次過去式的巧門。

 

4月2日到湖南大學演講,同樣走過去式巧門:「我們國家在1997年修改憲法,分成台灣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

 

馬英九(中)在中山陵內展示親自書寫的「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用百十二紀元,署名只寫上「馬英九」。(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他還特別強調憲法修改後,分了台灣地區跟大陸地區,「都是中國」。他甚至討好地說 ,「大陸1982年的憲法前言裡,也有提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強調「這是事實很清楚」。

 

這樣,他走了第二個巧門:並舉兩岸憲法。表面看是觸怒中共之舉,但是在說「兩憲一國」時,實際上是擺進一句呼應〈反分裂法〉的潛台詞 -「兩岸關係是未解決的內戰餘留」 -無論如何,一國不容兩憲,兩憲並存必意味著內戰存在。既有內戰,中共便有了排除國際干涉而以「內政」為由對台用武的法理基礎。

 

九二共識活起來,一中各表藏起來

 

不只是這樣,在中山陵和到湖南講中華民國之前,說了兩次驚天動地的話。一次是大大稱讚武漢在新冠防疫貢獻無比,全世界都應該向中國感謝,演出舉世側目的中華民族主義情懷;另一次是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個中國原則。

 

一中各表源於李登輝的「國統綱領」。李否認有九二共識,但一中各表曾是他得意之作。在他主導下,「國統綱領」 規定「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則認爲是中華民國」,這便是所謂的一中各表。中共肯定李主張一中原則,但否定各表,同時反對國統綱領。到了2000年之後,國民黨,尤其是馬英九繼續堅持李登輝提的一中各表,並和蘇起在2000才發明的九二共識送做堆,並強調兩者並呈才是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批評中共只取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棄一中各表令原味盡失。國民黨這立場一堅持就20幾年。

 

不料3月30日,馬居然向國台辦強調「我注意到大陸國台辦最近的記者會,也再次還原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並且講了五次九二共識,卻把如同符咒般必然連起來的一中各表全都切掉了。

 

這根本是向中共舉白旗投降了。馬冒然暴動,大大震驚台北政壇。如此豹變給中共看,於是他走了第三個巧門:承認中共沒有一中各表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以交易到以過去式三講中華民國的特許。但是這一來他口中的中華民國,其地位和中共〈台灣問題白皮書〉中說的「所謂中華民國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而已」就難以區別了。

 

無論如何,在三講中華民國之時,馬英九仔仔細細地替中共守住了中共盯得緊緊的三個立場: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是內戰餘留;以及中華民國只能是「過去式」的存在,不可以是「現在式」的存在。

 

中華民國在中國:出口不成,轉內銷是唯一出路

 

國民黨說中華民國招牌終於擦亮了,話說得有趣。所謂招牌也者,掛起來,亮起來,無非是要給眾人看得清楚明白而不是用來自娛自爽的。

 

中國之大,大到面積959萬平方公里,馬英九訪中之行,足跡涵蓋華中、華東、西部地區,但是只挑了三個点,南京中山陵、重慶、湖南大學、馬家祖墳三個小小場所,講了3次中華民國,怎麼可能達到掛招牌令13億中國人,人人皆知?況且更重要的是,中共媒體不論電子、平面的,雖然高高興興地報導,馬大陸媒祭祖的影片甚至短短一天居然有1.2億人觀看,令馬又感動又興奮,但是凡是他講到中華民國的地方全面消音。於是乎當高唱兩岸一家的馬英九三個字在中國大大地亮了起來的同時,中華民國四個字在中國大陸繼續黯黑不見,何亮之有?

 

至於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在馬的推波助瀾下益形顯赫,益形活蹦亂跳,但是一中各表馬英九既然徹底封口,自然在14億人面前卻也就徹底不見。

 

中華民國招牌並不只沒辦法在中國「亮起來」,國際上更是如此。就在馬登陸前夕,中華民國掛在拉丁美洲的一塊招牌又被宏斯拉斯拆掉了;在馬結束中國行後,馬欣然接受希臘邀請參加一個民間論壇,但是身份先被稱為「前台北總統」,抗議後一改為「前台灣總統」,再改成Former Presiden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Chinese Taipei (前中華台北國民黨總裁),國號被一改再改,其中偏偏就是中華民國不曾出現過。

 

「德爾菲經濟論壇」官網中,國號被一改再改,其中偏偏就是中華民國不曾出現過,還使用前「台北」總統稱呼馬英九。(擷取自Delphi Economic Forum網站)

    

一中各表拼場四個堅持

 

在兩岸政策上,蔡英文揭櫫四個堅持,國民黨高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儘管雙方互別苗頭,相持不下,但是兩者之間卻有共同的「堅持」──堅持中華民國國號。因此馬英九跑到中國去突破禁忌自稱中華民國總統後,國民黨就一點也𣎴客氣地叫陣拼場,向蔡英文嗆聲敢在美國也一樣地自稱嗎?       

 

國民黨這個陣叫得蠻滑稽,因為招牌是掛給人看的,名字是取給別人稱呼自己用的,因此如果要拼場,拼的豈不是應該是到中國或美國後有沒有被尊稱中華民國總統才對。這樣,兩人堅持的國號都沒有被所登陸之國使用,兩人一樣失敗;但是在頭銜受到尊重方面,蔡被尊稱總統,馬只能奇怪地自稱自叫,勝負立判。

 

全球99.63%民眾的共同立場

 

蔡總統訪拉丁美洲時,瓜地馬拉總統向她講好聽的話 :台灣才是「唯一且真正的,對我們來說的中國」。(only and true China)。這令民進黨糗透了,但是卻符合始自李登輝迄今馬英九都接受的一中各表精神。國民黨高興地說既符合歷史事實,也充分展現中華民國的國家地位與尊嚴。民進黨尷尬之餘,便在瓜國總統訪台時要求他在立法院演講時改個講法,於是腦筋轉不過來的瓜國總統說了很難了解的一句話:「瓜國支持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唯一且真正的國家」。  

 

瓜地馬拉的真假中國論,令國民黨十分愉快。一個中國,但是分真假,源於兩蔣:共產主義背離了中國傳統,文革更是革中國文化的命,所以復興中國使命落在真正的中國-中華民國的肩上。真假中國之辨因此成為國民黨存在的正當性基礎、權力的泉源,光榮之所在。只是今天真假中國之辨已經演變為中華民國天大的災難。真假中國論指出的是一個冷酷無比的事實:固然瓜地馬拉及12個迷你國家認為中華民國才是真正的中國而彼此建交;但是更多更多的國家早已在宏都拉斯之先因為奉守真假中國論而和中華民國斷了交。

 

針對宏都拉斯斷交,國民黨痛批就是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下場,相比之下,馬總統任內,台灣的國際空間就維持得非常好。是這樣嗎?蔡英文總統時代,中華民國 1 3 邦交國總人口才佔全球總人口0.37%,的確慘透了,但是馬總統時代邦交國的總人口才多了幾千萬,總共佔全球人口也不過1.14%,那麼國民黨有什麼好「99步笑99步半」的?龜笑什麼鱉無尾?何況如今在中共威脅之下,價值同盟的非邦交國提供的支持才是撐住台灣屹立於東亞的關鍵,如今台灣和先進民主國家價值同盟關係的緊密、堅強程度,那裏是奉九二共識為寶的馬總統時代可以比擬的?

 

無論如何,如今和宏國一様站在兩岸只有一個「真正的中國」是中華民國的,就是佔有全球人口0.37%的國家了,而站在對立面,認為中華民國是「假中國」的國家,人口加起來佔全球的比99. 63%!

       

國家人格分裂症

 

馬英九在中國自稱台灣總統很令人驚訝,因為這犯了雙重禁忌:對中共,對國民黨都是禁忌。他在中國為什麼會這樣自稱,難以揣測。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他自稱台灣總統,這並不是第一次,13年前到南美時,他就曾向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自我介紹「我是台灣的總統」。何以如此,不必懷疑,馬英九心知肚明,98.86%比1.14%,是他到國際場合時無從廻避的現實,於是他採取了對內堅持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但是到國際上自稱台灣總統的內外有別策略。這一來,他的國號既內外有別;他的主觀的國家認同又和客觀存在的國家現實間又出現斷裂。於是中華民國呈現了國家人格分裂的狀態。是為正常國家所無,而長年糾纒台灣的統獨之爭就是這個國家人格分裂的症狀。

 

馬英九對希拉蕊自稱台灣總統,已經清楚地說明,時至今日,國民黨「一中各表,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論述是眾所周知的笑話;但是在1990年民主化前夕,台灣社會價值觀仍然受兩蔣「真假中國之辨」遺訓的支配,所以李登輝一中各表論述符合當時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擁有強大的民意正當性。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交,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和推動兩岸交流雙管齊下。推動民主化,他必須掌控國民黨黨權又要借助於從黨外到民進黨一脈相承的民主力量,兩者缺一不可,然而這兩股力量的價值觀又如此地尖銳對立,於是把兩蔣的真假中國論述拐個彎為怪誕的一中各表就成為他鞏固對國民黨的領導權的基礎。另一方面一中各表也被他用來與中共交往的基礎;儘管中共欣然接受一中,但堅拒各表(「戒急用忍」政策1996年才開始)。他是那麼的珍貴他主導出來的一中各表,所以在2000年,他強烈建議當選總統的陳水扁一定不可以廢了國統綱領,這也就是陳水扁「四不一沒有」中「沒有廢除國統綱領」的由來。

 

只是此後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遷,2006陳水扁終於在辜寬敏強力建議之後,宣布國統綱領中止適用國統會不再召開。到了馬英九當總統,雖然繼續堅持李登輝一中各表主張,但是國統會卻一直不敢恢復。

 

馬英九祭祖行的效應:鞏固地板,壓低天花板

 

儘管游盈隆強調馬英九訪中之後,國民黨聲望大有回升,而賴侯兩人民意支持度也拉近了一些,但是很不幸,民眾對馬英九祭祖之行負面評價卻高於正面評價:43.7%比39.2%。更不幸的是,九二共識之中,國共真正的共識在於一中原則,而不是一中各表,這一項民意是這樣的:支持一中原則的只22.5%,而反對的高達67.1%。

 

民調的數據呈現的是,馬的祭祖行,出口轉內銷後雖然對日益潰散的藍色民眾有重新凝聚的明顯效應,但是也付出民眾反感的遠多於好感的代價,換句話說,馬英九修補了國民黨的地板但付出了國民黨的天花板被民眾大大壓低代價。

 

馬的祭祖行,出口轉內銷後雖然對日益潰散的藍色民眾有重新凝聚的明顯效應,但是也付出民眾反感的遠多於好感的代價。(攝影:張哲偉)

 

國統綱領一中各表誕生於統派思想居於主流位置的1990年代初,那時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不到20%;相對的,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合起來超過70%。統派思想有那樣輝煌的過去,為什麼如今會如此淪落?這一點國共的看法一致。例如名揚國際中國戰狼外交官盧沙野4月21日接受法國電視台LCI訪問時,記者問,台灣64%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認同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30%,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更只有2.4%,的問題時,盧說這是輿論操縱,是當年由李登輝開始,現在由民進黨當局進行分裂主義教育的結果。

 

真是如此?大有問題,且看政大選研中心調查出來的民意變遷:

 

● 蔡英文當總統前1年,2015年,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59.5%,經過了7年執政,到了去年,7年間,上升到60.6%,才上了1.3%。

 

● 更早,陳水扁執政前一年,1999,台灣人認同39.6%,過了7年,上升到44.2%,上4.6%。這樣兩位總統兩個7年時間,台灣人認同總共才上升了6.9%。

 

● 夾在陳、蔡之間的馬總統,上任前1年,2007,台灣人認同才43.7%,在馬英九同様執政7年後,到2014年,台灣人認同暴增了16.9%,足足比兩位民進黨總統累積的6.9%多了10%之多。

 

數據的對照,清楚地指出,台灣一旦民主化,台灣人認同便有了他自己長期不變的成長趨勢,和那一個政黨執政並沒有什麼相干;陳、蔡總統既沒有使上升的變遷加速,馬總統也阻擋不了上升速度的暴衝。

 

兩岸兩國的認知,受中共和國際社會推波助瀾

 

30年來,民眾對國家的客觀認知也和民眾主觀的國族認同產生同方向的巨大變遷。值得注意的是民眾主觀的國族認同在蔡任內變遷幅度很小,到去年只有上升1.3%;相對的,根據戴立安民調,客觀上認定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的在蔡總統任內出現暴衝的現象:2016年才60%,今年4月已經暴增到78.2%;認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由27%,暴跌到15.9%,變動如此巨大,應該是這幾年外在客觀環境一連串巨變衝擊出來的:

 

1、自2019年習近平先是宣布研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繼而大幅緊縮香港一國兩制的自由民主空間,並爆發了反送中運動,接著2020中共又隱匿疫情造成瘟疫全球大爆發,台灣民眾對中共的反感從2019年初60%暴增,2020達到80%,此後中共對台機艦恫嚇力度節節攀升,而台灣民眾對中國反感就迄今維持在80%的高檔,而兩岸兩國的分野益形鮮明。

 

2、東奧、抗疫、2019中美經濟戰全球經濟重挫,2020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負成長但台灣反而都逆勢強勁成長,而且突然之間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家必爭之地……諸如此類事件發生,台灣非常意外的,頻頻成為國際注目討論焦點,消息由國際回頭衝擊台灣,民眾光榮感既大幅上升。期間,台灣和中國在這些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恰恰成為鮮明的對比,自然而然既強化了兩岸兩國的印象。

 

在這些衝擊中最令人驚訝的,無非東奧事件。紀政發動以台灣為名申請參加2020東奧的正名公投,民進黨小心謹慎地加以打壓,以致於公投被577萬票比476萬票否決;不料運動會一旦舉行,台灣選手頗有成積,但是在國際媒體報導時,「中華台北」的隊名成為國際笑柄,各國記者還紛紛為國家隊正名為台灣隊。

 

客觀存在的國家和主觀認同的國家南轅北轍;自我定義的國家和代表全世球99. 63%民眾的國家的定義背道而馳,這個舉世所無的國家人格分裂狀態實在太過扭曲了。(美聯社)

 

3、烏克蘭和台灣一樣,都長期陷入於統獨紛爭之中,甚至誘發了俄羅斯侵略戰爭,戰爭一旦爆發,舉世拿台灣與烏克蘭互相對照,逼使民眾更嚴肅、深入地對國家定位問題。

 

台灣民眾的自我療癒與一中各表夕陽餘暉

 

客觀存在的國家和主觀認同的國家南轅北轍;自我定義的國家和代表全世球99. 63%民眾的國家的定義背道而馳,這個舉世所無的國家人格分裂狀態實在太過扭曲了,因此台灣民眾30年來台灣人認同取代中國人和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認同;兩岸兩國認知取代兩岸同屬一中的認知;以及國家名稱由外而內,由國際帶動而趨同的過程就是台灣民眾集體自我療癒的療程。

 

基本上,從民調上看,兩岸兩國認知度長期大幅領先台灣人國族認同度,說明的是整個療程,就多數民眾來說,客觀兩國的認知先行,主觀認同隨後再接上。這樣,台灣民眾自我療癒,逐漸走出分裂的糾結。

 

療癒既然是大勢所趨,縱使馬九訪中讓國民黨勉力維持一時的興奮,但是反而自外於台灣分裂症痊癒的療程,民意的天花將持續地愈壓愈低,而立足的地板面積也將愈來愈小。如今不止總體民眾認知兩岸兩國的高達78%,其中有三個分項群體居於領先全國的地位:1、天龍國82.6%;2、49歲以下各年齡層全部都超過80%;3、大學以上82.9%;這三個族群居然成為認知變遷的火車頭,已經夠國民黨擔憂到不行了。更慘的是連國民黨群眾中認知兩岸兩國的竟然是70.9%,不同意的只24%,意味的無非認同兩岸一國的不只是全體民眾中的極少數,甚至在國民黨中都屬於極少數的邊緣人,然而這些愈來愈愈邊緣人在黨內的主導權卻仍然堅固,馬英九一趟祭祖行就可以使黨大為振奮,這樣的黨,前途有什麼光明。

 

整個黨難道不覺得馬英九中國行程中把中華民國招牌掛得那樣的歪七扭八,委屈了再委屈嗎?尤有甚者,不覺得馬英九高頌中華民國之地的場所精神的特色嗎?曰陵、曰烈士紀念舘、曰戰爭大屠殺紀念館、曰墓園、孫中紀念博物館等等所在,固皆是呈現壯麗歷史的場所,卻也是他悲傷流淚之地。就在台灣愈來愈受到國際肯定,國際政要紛紛來訪,台灣的光榮感日益上升之際,國民黨似乎毫不覺得做為台灣人的一份子與有榮焉,反而往往危機感油然而生,形同孤臣孽子,努力尋找國際邊緣地點和中國的悲哀場所流淚掛中華民國招牌,氣氛如此和台灣大環境尖銳違和,國民黨真的不覺得有大大調整必要嗎?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