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需要更明確的國家戰略

吳崑玉 2023年06月06日 00:02:00
台灣的國安高層,需要坦白的,清楚的,完整的向社會大眾說明,台灣的國家戰略是什麼?怎麼操作?已做好那些準備?需要大家配合那些作業?(攝影:陳愷巨)

台灣的國安高層,需要坦白的,清楚的,完整的向社會大眾說明,台灣的國家戰略是什麼?怎麼操作?已做好那些準備?需要大家配合那些作業?(攝影:陳愷巨)

做貿易的小朋友最近剛從美國、澳洲出差回來。他說美、澳友人一聽到他從台灣來,都略帶緊張且關心的問:「台灣是不是快要打起來了?」「你們那邊是不是很緊張?」「沒關係,我們家還有空房間,你們要逃難的時候可以來住我們家。」看到他們幾個台灣年輕人一付滿不在乎的樣子,覺得不可思議:「你們怎麼都不害怕?」小朋友們依舊嘻皮笑臉:「怕有什麼用?真要打起來再說吧!

 

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態度影響年輕人

 

老外們很感興趣的是中國,他們雖去過中國旅遊,做過生意,但不了解中國這個社會,尤其是底層社會的邏輯。台灣做生意的人幾乎都去中國蹲過點,知道那邊的運作方式,也更清楚中國社會的特性。他們的滿不在乎,不是來自於無知,而是來自於對中國人欺善怕惡民族特性的體驗。他們比很多政界名嘴更清楚,要打台灣那有那麼容易?光裝船下船就搞死你了,尤其是做貿易的體驗更深。不怕,一方面來自於對對岸的認識,另方面來自不想在威權下過日子的體認,叫我去賺錢可以忍忍,但叫我閉嘴低頭過一輩子,那可不幹。

 

台灣小朋友們的「皮」性,是政界人士們捉摸不定的根源。他們對各種事物自有定見,從沒打算投入某家旗下,從此便「一日XX黨,終身XX黨」。要爭取他們的支持,就必須拿出事證來說服他們。他們對兵凶戰危的兩岸之所以如此的「皮」,有其合理的推論,其中之一,就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態度。

 

台灣小朋友們的「皮」性,是政界人士們捉摸不定的根源。(美聯社)

 

換句話說,在國家戰略四大項目:政治、經濟、軍事、心理中,老美已經穩住了「心理戰略」,不論在國際上的宣傳,與台灣本島的群眾心理上,均已有相當成效,起碼不如一年前那麼恐慌。雖然台灣還是有群人,大力宣傳解放軍的巨大與不可擋,但俄烏之戰卻讓人們看到,只要當地人民有抵抗決心,軍事強權也不一定如表面上看起來那麼不可擋。

 

但心理戰的成功得來不易,那是這兩三年來,政治、經濟、軍事多管齊下的結果,而不是純靠輿論戰或反認知戰而獲得。老美對付中國的大戰略準則很清楚,就是採取「彈性反應(Flexible Response)」戰略,對中國惡搞台灣的一切手段,提出自家的實質對應手段。主要還是先打心理戰,你項莊舞劍,我就樊噲切肉,讓對岸知難而退,也嚇不死人。如果真有實質動作,老美、日本、韓國、菲律賓、甚至北約,也都準備好了,老子沒有在怕的。

 

台海問題已國際化

 

在政治戰略上,老美加強與台灣的外交連動。美台高層互訪漸成常態,對岸挖台灣邦交國,老美就挺台灣進國際組織,給予實質上的外交承認。最後那張紙,就是直接與中華民國或台灣建交,暫時還不能撕破。主因倒不是怕與中共翻臉,而是這張牌太有價值,關刀當然要等到決戰時再拿出來用,現階段架在身旁比拿出來揮舞好用。加上「台海問題國際化」,使中共無法再以「國共內戰的延續」來框限拒止世界各國的介入,並使進一步的威逼侵犯,將很容易引爆一顆又一顆的政治地雷,對岸政治動作愈大,各國對台友善的政治動作愈多,讓中國投鼠忌器,只能喊卻不敢動。

 

在軍事上,美國重建冷戰時代圍堵中蘇的第一島鏈已然有成,這也不過是近兩、三年的事,而且還是對中相對友善的民主黨政府完成的事。北邊,日本、韓國都已結盟表態,南邊的菲律賓也讓美軍遍佈基地,夾住台灣海峽兩端出入口。後方的琉球以至與那國島,以及台灣周邊小島,不是進駐反艦飛彈與防空飛彈,就是經常有美軍陸戰隊登島演習,為台灣後方開出補給通路。山東艦、遼寧艦平時過來賞鯨就算了,戰時再來就是甕中捉鱉,剁了加胡椒粒煮甲魚湯。另方面向台灣派駐安全合作旅等單位,協訓台灣部隊。向台灣大幅軍售與軍援,拒止共軍登陸。開放Link22等戰管系統,加強台軍C4ISR能力,並能與美軍分享資料鏈,建立戰場共同圖像(COP)),協同作戰。以這些軍事上的實力加強,應付最壞狀況的發生,阻擋中共所有登陸、佔領、封鎖台灣的企圖。

 

在經濟戰略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份經濟協定的主要作用還不止是經濟上的,而是戰略上的。一方面將台灣拉進以美國為主的自由世界貿易圈,補強失去中國工廠所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另方面也使中國無法以中國市場及ECFA等經濟手段情緒勒索,以商圍政。這也是對過去幾年中國對台經濟打壓的實質回應,想餓死台灣,沒那麼簡單。而且照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攻勢現實主義」,一國國力的關鍵要素有兩個:一是軍事實力,另一便是可轉換為軍事能力的經濟與產業實力。所以,美國要讓台灣能夠頂住中國攻勢,便需讓台灣的晶片、軍工、零附件等產業活下去,並成為美國供應鏈的一環。

 

台灣領導人的政治考量太多

 

也就是說,美國對中的大戰略佈局,與政、經、軍、心等國家戰略作為,已經逐漸到位。而且這不是NSC-68那種文件式的政策宣示,而是默默的,低調的逐漸建立實質對應能力。有了對應實力,打或不打?對話或對抗,才都有選項。老美沒有像台灣許多人以為的,想談就不要準備打,準備打就不能談。老美也學會了老共當年那套,談談打打,邊打邊談,要談要打?悉聽尊便。把嚇阻戰略的3個C(Capability、Credibility、Communication)用得淋漓盡致,這邊台海美軍軍艦穿越,與共軍船艦近身擦過,那廂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美國國防部長還是與中國國防部長握了手,表達雙方對話意願。

 

相對於美國人日益清晰的戰略佈局,台灣的領導階層卻總顯得進退兩難,欲言又止,社會分歧,謠言四起。(美聯社)

 

相對於美國人日益清晰的戰略佈局,台灣的領導階層卻總顯得進退兩難,欲言又止,社會分歧,謠言四起。這是因為政治領導人們政治考量太多,過去幾十年也從未被逼到死角,逼所有人思考和戰問題,所以該說的沒人說,該教育民眾的卻被歪理蒙蓋,假高尚的和平主義瀰漫,現實主義的戰略操作被棄置一旁,只會唱白臉,沒人唱黑臉。要不就義和團式的旗幟鮮明,高聲赴死就義,卻不用心經營軍備與技術,忽略了現代戰爭與國家戰略的特性。我們的國安高層,需要坦白的,清楚的,完整的向社會大眾說明,台灣的國家戰略是什麼?怎麼操作?已做好那些準備?需要大家配合那些作業?而不是老在重複「備戰而不求戰,避戰而不畏戰」這些政治口號。說明完畢,相關的政策、計劃、人力、經費便應立即到位,展開相關動作。不只是軍事,經濟上有了台美經濟倡議,相關的配套是什麼?產業要走那些窗口?那些通路進入美國市場?皆應有國家戰略等級的規劃與配套作業。如此,才能讓人們心中建立起一個國家戰略圖譜,人們才有指引遵循,才會更加安心。

 

看看老美組織國家戰略佈局的思維與步調,值得台灣學習之處甚多。提出一套完整的國家戰略圖譜,也許是小英任內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個任務。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關鍵字: 國家戰略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