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在發生「貪婪通膨」

施俊吉 2023年06月27日 07:00:00
某些廠商有能力開外掛哄抬價格,於是貪婪開始蠢動,廠商陸續以超過成本增額的價格攫取更多的利潤。(本報資料照片)

某些廠商有能力開外掛哄抬價格,於是貪婪開始蠢動,廠商陸續以超過成本增額的價格攫取更多的利潤。(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出現一個英文新字「greedflation」,greed是貪婪,[in]flation是通膨,兩字結合就叫「貪婪通膨」,指的是:商家貪財圖利,漲價不講道理公義,一窩蜂哄抬價格的現象。這種現象致使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都疾聲呼籲:正視貪婪通膨問題。台灣的通膨是否也隱藏著貪婪成分?值得探究。

 

關於貪婪通膨,一篇剛出版的經濟學論文(發表於Review of Keynesian Economics, Summer 2023, pp. 183–213) 備受國際矚目。此文說,疫情爆發前的一、二十年間,全球化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物價得以長期維持穩定,也讓廠商享盡利潤率節節升高的美好時光。但是疫情爆發後,原料漲、運費飆、晶片短缺、供應鏈斷鏈等問題,推高了成本,也讓廠商的利潤率下滑。但是供給瓶頸也創造了暫時性的壟斷力量,使某些廠商有能力開外掛哄抬價格,於是貪婪開始蠢動,廠商陸續以超過成本增額的價格攫取更多的利潤,而且一家廠商先行,一整個產業跟進。例如,一家賣魯肉飯的連鎖店漲價,一整排便當店百元以下的飯盒從此絕跡。

 

哄抬價格(price gouging) 指的是「漲價超過成本的增額,使利潤不減反增的價格操控行為」。由於一個產業的產出是許多其他產業的投入,關聯所及,任何產業哄抬價格都有可能被傳播和放大(propagation and amplification)到其他產業,然後帶動萬物飛漲。

 

當一般物價水準上漲後,受薪階級終將感受到實質薪資縮水的痛苦,所以,加薪就成了理所當然的要求。這麼一來就會出現:物價漲過後,工資漲;工資漲過後,物價再漲的現象。如此循環不息,薪資永遠趕不上物價,經濟就陷入「工資—物價螺旋」之無間道。

 

一家賣魯肉飯的連鎖店漲價,一整排便當店百元以下的飯盒從此絕跡。(本報資料照片)

 

通膨如果來自貪婪,某些反通膨的總體經濟政策不只控制不了漲價之火,還可能出現反效果,例如升息政策。因為提高利率固然可以減少消費和投資意願,讓總合需求降溫,冷卻「需求拉動」的通膨;但是通膨如果不是因為需求太火,而是因為「成本推動」,升息剛好提供廠商一個「資金成本變高,苦撐多時,現在已經無力吸收」的藉口去哄抬價格,例如:利率只漲5%,售價卻漲15%。

 

因此,貪婪通膨又稱「藉口通膨」(excuseflation),亦即,找一個流行的藉口,管他是烏克蘭戰爭也好,利息增加也罷,電費增加更好,然後大肆哄抬價格;上游圖下游利,下游謀百姓財,結果恰如孟子言「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貪婪通膨是否屬實?這可從廠商利潤之變化探得真相。以美國為例,從疫情爆發至去年夏天止(2020Q1-2022Q2),價格每漲1元,用於支付工資增加者為4.46角(5.60角),用於支付其他成本增加者為1.58角(3.08角),而變成利潤增額的則有 4.01角(1.31角)。其中,括弧內的數字是1979年至2019年間(即疫情爆發前40年)的對應數字。由此可見,貪婪通膨非常嚴重,漲價最終變成利潤的比例,竟然從疫情爆發前的13.1%,一舉膨脹到40.1%。(資料來源

 

台灣的情況?台灣的資料尚待整理,但是有一則新聞值得參考: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4月10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說,去年(2022年)上市櫃公司稅前淨利約5.09兆元,應是歷年來次高,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好;而且去年約51%上市公司和60%上櫃公司獲利都比前年高,基本面還是不錯。」

 

去年不是爆發烏克蘭戰爭,讓國際原油和大宗物資的價格一飛衝天?美元不是曾經大幅升值,讓進口成本翻騰?而本土疫情不是幾度惡化,嚴重影響內需嗎?為什麼上市櫃公司的淨利還能創歷年次高?答案除了貪婪通膨,還有什麼其他可能。

 

台灣通膨已經連續22個月超過2%的警戒線,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前4個月的名目薪資成長率趕不上通膨,所以實質薪資負成長,是7年來首見。物價如此,經濟更慘,GDP已經連續兩季負成長,從技術面來說,經濟正在衰退。為了民生經濟著想,政府應該用有效的方法,遏止貪婪通膨。

 

如何阻止哄抬,怎樣打擊貪婪?

 

首先,「政府應該嚴正警告業界,聯合行為一定追查到底,依法重罰」。例如有一家魯肉飯連鎖店,每次漲價必定發新聞,在網路和媒體上大肆傳播。民眾要問:「漲價會趕跑客戶,為什麼這家連鎖店反而大張旗鼓?」答案很簡單:敲鑼打鼓是為了通知各地的自助餐、便當店和速食業者「我漲價了,大家跟上!別怕,一起漲價誰都不會流失客戶」。

 

魯肉飯連鎖店,每次漲價必定發新聞,在網路和媒體上大肆傳播。(示意圖,圖片摘自鬍鬚張)

 

這顯然是為了達成聯合漲價所作的意思聯絡,如果再有下一回,請公平會重罰。如果不聞不問,台灣不知道還要經歷多少次「一家魯肉飯連鎖店漲價,一整排便當店百元以下的飯盒從此絕跡」的悲劇。當然,幹這種事的「模仿犯」絕對不只這一家,賣鍋貼的連鎖店,旗下有數十個品牌的上市餐飲集團,以及生產衛生紙的大廠商等,都是箇中高手。

 

其次,「政府不能助長貪婪,更不該補助哄抬價格的業者」。

 

以旅宿業為例,今年首季觀光旅館平均房價高達4,775元,比去年同期漲12.8%。其中,南投縣最貴,平均每晚要價1.64萬元;嘉義縣最凶,漲34.1%。至於旅客總人數則從去年同期的1,280萬,增加到今年的1,600萬,很明顯,市場已經復甦,而為趕上洶湧錢潮,旅宿業急著徵人,卻乏人承應,於是某知名酒店董事長就對官方和媒體疾呼:

 

「缺工是台灣飯店業共同問題,現在『訂單接滿滿,但沒有人做』,如果不想辦法解決問題,以後台灣連飯店、餐廳都開不出來,最大的輸家還是台灣。」

 

為什麼缺工,因為旅宿業只想支付基本工資給房務員和清潔人員,在一宿1.64萬元的當今,薄薄的基本工資,去哪裡找工?

 

那麼,薪資多少才能解決人力問題,答案很清楚:基本工資再加1萬3千元!因為6月15日勞動部大氣匡列10億元,慷慨補助旅宿業,替其房務員及清潔人員每月加薪1.3萬元。自此,那名聲稱「最大輸家還是台灣」的酒店董事長立馬明白自己已是贏家,可以繼續用基本工資,招足所需人力,飯店將不再缺工。

 

因低薪而缺工,為什麼不是飯店花自己的錢去解決,而是由勞動部拿納稅人的錢去消災?飯店哄抬房價肆無忌憚,離譜到人民對國旅價格充滿怨懟:「有錢人國旅,窮人只能去日本」。國人何需容忍這種貪婪?

 

旅宿業只想支付基本工資給房務員和清潔人員,在一宿1.64萬元的當今,薄薄的基本工資,去哪裡找工?(取自pexels)

 

觀光飯店哄抬房價,欺負消費者(納稅人)在先;勞動部再用納稅人(消費者)的錢去補貼業者,掠奪人民在後。雙重傷害人民的同時,也加倍助長貪婪通膨的氣焰。

 

其實,政府刻正實施的補貼方案不可勝數,例如:黃豆、小麥、玉米免徵營業稅;汽柴油貨物稅減徵;調降牛肉、奶粉、奶油和小麥的關稅等,比比皆是。其目的無非是以租稅減免之利益,籠絡業者不要哄抬價格。

 

惟繼續實施這類方案之必要性有多高?且聽聽以下數據的發言。截至上週五,一年來彭博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已經下跌15%,小麥下跌20%,玉米下跌13%。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早已大幅回落,而且美元有效匯率指數更是由去年最高的114%下降至102%。但是政府仍然在一個月前將方案延長至年底,稅損將增加193億元。

 

這不禁令人想起經濟學大師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名言「沒有什麼比臨時性的政府方案更永久的了」(Nothing is so permanent as a temporary government program)。沒錯,臨時方案萬萬不可永久化,不可一期終了又慣性續延一期。何況,減稅之目的在分攤業者成本,避免其哄抬價格,所以在減稅之餘,政府要精確掌握原物料之國際價格,更要稽核業者的成本與訂價,這才是防堵貪婪通膨的方策。

 

最後,「對貪婪通膨全面宣戰此其時矣」。

 

行政院已於6月1日核定軍公教明年加薪4%,此舉每年將增加285億元預算,且是永久性支出。上次軍公教人員加薪不過是去年的事,結果加發的4%薪資後來被通膨吃得一乾二淨,甚至不足,所以實質薪資才會負成長。

 

此次加薪,政府應該認真思考怎樣才不會「白白浪費一大筆預算」。特別是美元已經不再強勢、油氣和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早已回穩的當下,通膨的主因別無藉口,貪婪而已。面對貪婪通膨,政府不對其全面宣戰,更待何時?

 

※作者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公平會委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