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藍白合的討論,在野黨得以框住支持者的士氣,免於像前兩次總統大選一樣,一旦總統選舉差距被拉開,立委選舉就跟著一瀉千里。(合成照片/資料照片)
2004年國會席次減半與單一選區兩票制修憲案通過後,台灣政壇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討論,就是「選票不等值」的問題。緣於台灣的國會席次從原本的225席驟減為113席,加上人口數懸殊的行政區與選區劃分,可能會違背「票值平等」的原則。諸如,當時宜蘭與新竹縣有40多萬人口,卻與只有9千人口的馬祖一樣,只產生一席立委(竹縣後來因人口數增已劃分為兩席);而離島、台東及原住民共僅有60多萬人,能產生10席立委,更與正常的區域立委選舉裡要有340萬人才能產生10席立委差距懸殊。
國會席次減半的第一次立委選舉在2008年,當次區域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拿下了5成3的選票,但卻囊括了57席、8成1的區域立委;民進黨有3成9的選票,卻僅有13席、1成8的立委席次。當時的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曾悲觀地預言,在國民黨長於組織經營,且「選票不等值」的結構問題無解的情況下,國民黨在國會選舉將長期坐擁「席次紅利」,民進黨很可能永遠無法在國會選舉裡取得過半的席次。
不過,林濁水的預言在2016年總統立委大選裡旋即被打破,當年的區域立委選舉裡,民進黨獲得4成5的選票,卻得到49席、7成1的席次;國民黨獲得3成9選票,卻僅有20席、2成8的選票。顯然,當總統選舉可以帶動立委選情時,就有機會打破國民黨這種選區結構優勢。
從2012年總統、立委合併舉行開始,總統立委選舉互相影響就成為常態。一般而言,總統選舉投票率較其他類型選舉投票率都高,當總統立委選舉合併舉行時,後者會多出許多它平常動員不到的選民,所以,總統選舉的領先方,會拉抬同黨籍的立委候選人,此稱之為總統選舉的「衣尾效應」。台灣已經連續出現四屆的「一致政府」,其實都與總統的「衣尾效應」有高度相關。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根據近期的民調預測,賴清德極可能會勝選總統,不過,民進黨的立委恐難過半。小笠原的根據應有以下兩點:第一、賴清德固然穩定領先,但領先的幅度不若蔡英文前兩次大選。第二、在野黨透過藍白合的議題聚焦,讓在野兩黨不至於決裂,甚至將合作的態勢延續到立委選舉。換言之,藉由藍白合的討論,在野黨得以撐住支持者的士氣,免於像前兩次總統大選,一旦總統選舉差距被拉開,立委選舉可能就一瀉千里。
不能不說,在野黨藍白合的討論的確獲得短暫的成功,不但成功地主導議題,更造成日前賴清德的民調下降;不過,選前70天,選舉也即將進入另一個階段。首先,選舉登記日將屆,藍白合也進入最後攤牌的階段,一旦藍白破局,支持者極可能因期望越多而失望越大,是否因此而挫低支持者投票意願,殃及國會選舉,這考驗在野領袖的損害控管。
其次,在被問到是否憂心在野陣營發動棄保時,賴清德稱自己信心民調能超過45%。但從大選的角度來看,賴清德唯有讓自己的總統得票數過半,才更有機會帶領民進黨國會席次過半。若最後出現政治學者吳玉山所說的「雙少數總統」(少數總統所屬政黨在國會席次又不過半),將重現當年陳水扁執政時令不出總統府的噩夢。
第三、由於「非陪榜」的第三方總統參選人加入,這應該是過去幾次總統大選以來最接近行政、立法「分立政府」的一次選舉。現階段台灣到底應該基於監督制衡的理由傾向「分立政府」?或是本於權責相符的因素支持「一致政府」,將成為選舉最後階段的焦點議題。
選前兩個月,8成以上的選民對總統怎麼選早已心有所屬,勝負已略見端倪,真正的懸念其實是在國會選舉。柯文哲正汲汲於讓民眾黨不分區立委上看10席,朱立倫想方設法就是要阻擋民進黨國會過半,賴清德念茲在茲則是不能出現少數總統。民眾以為「我的一票選總統」,但政客們其實更聚焦於另兩張立委選票。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