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玲、曾郁仁:疊床架屋、定位不明的「台大國際政治經濟學院」

黃長玲曾郁仁 2023年12月14日 07:00:00
作者認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在體制上與台大現有體制疊床架屋,而目前規劃的營運模式與既有系院學程幾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響台大既有系院學程的發展。(本報資料照片)

作者認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在體制上與台大現有體制疊床架屋,而目前規劃的營運模式與既有系院學程幾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響台大既有系院學程的發展。(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媒體針對台大規劃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有頗多報導,然而,以「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以下簡稱「創新條例」)為基礎規劃的這個學院,不但違反該條例的精神,也存在疊床架屋和定位不明的問題。這個規劃中的學院,在本學期台大第一次校務會議中,因為校內同仁及學生的諸多疑問與保留,而遭到擱置。本月(12月)23號的校務會議,將再度討論這個學院的設置。由於這個學院未來預計在政治,經濟和財金領域聘任教師及招收學生。我們作為相關系所的教師,對於設置這個學院有諸多憂慮與保留,也希望藉此呼籲校務會議代表審慎考慮。

 

我們想指出,這個學院的設立,其實並不符合「創新條例」的精神。該條例的第二條,對於創新的定義,是「指國立大學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進行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經營模式之創新。」換言之,重點在於「經營模式之創新」。然而,目前計畫書中所提到的未來該學院會進行的事情,包括邀請重量級學者來台、全英語授課、招收國際生、跨領域學習、企業實習及海外研習等等,沒有一項台大沒有在做。也就是說以該學院未來可能的運作而言,看不出在經營模式上有何創新之處。唯一跟既有模式的最大差別,是未來該學院的運作,不受大學法拘束,而這正是爭議焦點之一。12月5日由陳文章校長主持的,針對校內師生的說明會上,不止一位同仁對於該學院未來的教師聘任提出疑問,陳校長不斷強調會諮詢相關系所的意見,而且表示聘任程序會很嚴謹,但是根據這個條例,相關系所對於未來這個學院的教師聘任,其實並沒有影響力。學校雖然強調教師聘任最終會送校教評會,但是參與過台大校教評會的人都知道,校教評會絕少否決各單位的聘任案。

 

體制上國際政經學院其實跟台大現有系院及學程嚴重重疊。政治系,經濟系,財金系外,台大也有國際學院、有管理學院的Global MBA碩士專班, 有政治系和經濟系的在職專班,以及已經進行和即將開始的經濟系和政治系全英文學士班。若是真的要整合政治經濟及財金專業,在台大既有的體制下,其實在國際學院內或是參照設計學院的做法,成立一個學位學程即可。依照目前規劃,未來國際政經學院的專任師資只有15位,但是目前台大政治、經濟和財金系加起來的專任師資超過100位。學校堅持成立一個新的學院,是明顯的捨近求遠。

 

規劃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未來的學生來源將從研究生開始招收,未來會擴及大學部的學生。(本報資料照片)

 

真正令人憂慮的是,規劃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未來的學生來源。根據目前學校的規劃,從研究生開始招收,未來會擴及大學部的學生。但是學校從未說明預計招收的學生來自哪裡?針對國際高等教育或是區域高等教育的招生趨勢和學生人數及分佈,在目前的規劃中完全看不到任何分析,未來國際政經學院如何不與台大既有的學生來源衝突,也完全缺乏具體說明。筆者之一在說明會中建議學校關注新竹清華大學的「台北政經學院」及北京清華大學的「蘇世民學院」的經營情形,兩者都類似目前台大國際政經學院的規劃,是校中校,而且有企業資源挹注。台北政經學院給每個外籍生一年50萬使其可以支付學費及生活費,這是台灣本地研究生無法想像的資源,而北京清華的蘇世民學院近年的主要學生來源是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的國家,也一樣是補貼招收的模式。

 

在所有這些疑問中,陳文章校長究竟為何非要成立這個國際政治經濟學院?許多說法在校內流傳,流傳最廣的說法有二,一是此案為蔡英文總統「交辦事項」,所以這個學院依據創新條例設立,未來會有國發基金的挹注。二是陳校長以這個學院的成立來遊說企業捐款及政府資源挹注,為的是希望找到資金修繕徐州路校區,因為該校區包括市定三級古蹟的建築,修繕起來所費不貲。

 

關於第一個說法,陳校長已經公開否認,並且在媒體上表明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學院的構想出自他本人。然而,教育部在本年(2023)年8月14日才以函示認定「政治經濟」為重點領域之一,可以適用創新條例,一個多月後的9月底,台大行政團隊就提出了「國際政治經濟學院」的計畫書。一個長達10年,總金額粗估30億的計畫,不但規劃倉促,而且事先並未廣泛徵詢相關系所同仁的意見,就過程而言,未免草率。也因此,許多該有的評估在計畫書中都付之闕如。

 

至於第二個說法,若其為真,實為台灣高等教育以及國家政策的悲哀。台大也許是目前全國大學中擁有最多指定古蹟的學校。若是涉及古蹟修繕的經費,要由校長率領行政團隊,拐彎抹角的找錢,並且形成未來資源配置的許多問題。譬如本國學生可能無法有外國學生的高額獎學金,國際政經學院授課的本國老師可能薪資超過台大其他系所的老師,更不談與國際政治經濟學院課程在專業領域上重疊的系院及學程,因爲國際政經學院而受到的資源排擠。凡此種種,很可能治絲益棼。

 

台大校長陳文章。(本報資料照片)

 

若是把國際政治經濟學院的設立視為「台大努力圈出一筆錢比較好做事」,那麼與現有系院學程唯一的差別,可能是陳校長再三強調的,會有資源請到「諾貝爾獎等級的師資」。我們在此嚴肅提出幾個疑問:諾貝爾獎等級的師資,會成為未來的15位專任師資中的一員嗎?還是這種等級的學者終究在台灣也是短期停留?若只是短期停留,跟現在有什麼不同?捐款企業是否知道,只要他們願意挹注資源,即使沒有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台大現存的許多體制,包括各種講座或是短期課程,也可以邀請諾貝爾獎等級的經濟或是財金學者,不需要專門設立一個學院?陳校長在媒體訪問和說明會中強調也地緣政治的重要,並說對於地緣政治的關注是他構想的起源,那麼請問有哪一個諾貝爾奬等級的學者其專長為地緣政治?目前涉及台灣國家利益的重大議題,如印太戰略、南海仲裁、或是經貿關係,又有哪一個諾貝爾獎等級學者的研究可以代表台灣利益?為什麼校長認為相同專業領域超過100名的師資,無法做到未來15名師資可以做到的事?最重要的是,投入龐大資源也不受大學法拘束的這個學院,未來資源可以和台大共享嗎?將如何和台大共享?台大任何學生可以在這個學院修課嗎?

 

我們還有很多疑問,也對此一計畫有很多保留。我們理解行政團隊的辛苦,也理解今天行政團隊的倉促行事,和教育部的時程要求有關。但是我們仍要指出,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在體制上與台大現有體制疊床架屋,而目前規劃的營運模式與既有系院學程幾乎完全相同,不可能不影響台大既有系院學程的發展,而這個學院的定位不清,最終可能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我們誠懇呼籲台大校務會議代表,在相關疑問沒有進一步釐清之前,繼續擱置這個規劃案。

 

※作者黃長玲為台大政治系教授,曾郁仁為台大財金系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