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核電的外部成本遠高於再生能源

陳冠霖 2024年08月01日 00:00:00
核電產生的高階核廢料迄今仍然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之道。(本報資料照片)

核電產生的高階核廢料迄今仍然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之道。(本報資料照片)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世界各國對於下一代的能源政策無不尋求減少傳統的高排碳火力發電,而這之中就以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兩者最受到關注,彼此都有很多支持者以及觀點。然而在這些討論聲量之中,最為奇特的莫過於一些特定人士對於再生能源設備退役之後,產生的廢棄物對於環境影響的質疑。這些批評不僅漠視產學界再生能源相關從業人員對於處理這些廢棄物所做的努力,反而在推銷核能上不遺餘力,對於核廢料的高度危險性以及鄰避性則輕描淡寫地帶過,連一些基本具體的處理方針都沒有辦法提出。再生能源作為減碳的重要工具,也是台灣過去多年所努力建設的方向,若是因為這些無的放矢的批評而使得綠能建設受到阻礙,則對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極其不利。

 

目前作為主流的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跟風力發電,其中太陽能發電的光電板是由金屬框架與玻璃的外層夾和內部的太陽能電池,由於這個過程之中需要將這些零件黏合在一起,所以在過去的回收存在相當大的阻礙。然而太陽能板裡面的矽跟貴金屬還是存在有相當高的回收價值,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促成了太陽能板生產商不斷地研究新的生產製程以及回收技術,除了回收高價值的材料之外,也將低價值而且不易回收的部分,當作其他商品的原料持續反覆利用,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跟污染。同時我國為了避免太陽能光電板在退役後被隨意棄置,早有建立一套類似身分證的機制,確保每一片光電板從出生到退役回收,都能得到妥善的管理。

 

風力發電最難處理的零件則是長達數十公尺的風機葉片,這類葉片由玻璃纖維組成,跟上述的光電板有著類似的問題,由於要承擔海風的鹽分腐蝕以及長期仰光日曬的高熱,這些風機葉片並不容易回收分解,在過去只能當成廢棄物解決。但是在最近幾年,隨著早期建設的風機陸續退役,這些葉片的處理也逐漸成為一個新課題。因此開始有廠商跟學界開發可回收的風機材料,以及改進分解原有風機葉片所需要的成本,把原本難以分解的樹脂跟碳纖維分離開來,可以重複使用。這個過程除了逐步提升葉片的回收比例之外,也盡可能減少回收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不僅對於環境的永續有重要的影響,更有助於在材料技術上的進步。

 

核能發電存在有高能量密度的優點,在氣候變遷的議題開始成為顯學之後,更被許多人視為減少碳排的唯一選擇。然而核電產生的高階核廢料迄今仍然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之道,比較具體的做法也就是乾式貯存,以及只有在少數穩定地質才能興建的永久貯存場。而過去不論是核電廠發生核災造成廠址的汙染,以及提煉加工核燃料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至今仍然持續汙染環境。雖然在這個過程之中也不是沒有人嘗試解決核廢料的問題,但是在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所得到的進展還是相當有限。而且可惡的是,上述的那些特定人士,除了無視於核能的高度外部性外,還扭曲地把核廢料粉飾成將來可以再度運用的能源,或是無視於永久貯存場興建選址的困難度跟可行性,完全忽視貯存這些高危險性的核廢料所製造的社會成本,以及現實上要再度利用這些核廢料發電的困難度及危險性。

 

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即便是對大多數人有利的建設跟政策,都應該傾聽那少部分沒有得到好處甚至受害的民眾的心聲。也因此即便是再生能源的建設,過程之中也需要多方面的溝通以及一套有效的解決之道,所以我們還是用高規格來檢視再生能源的外部性,如今在產官學界也已經有了一些具體成果。但是如果用相同的標準檢視核能,認真思考核廢料的貯存選址困難,以及核電廠的營運危險性,相信大家不難發現,目前繼續使用核電存在的問題還是遠較再生能源高。而那些特定人士與其不斷地詆毀再生能源,不如把精力用在解決核電的高度外部性。

 

※作者為研究專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