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從小笠原對賴清德的示警談起

陳嘉宏 2024年07月31日 07:02:00
賴清德脾氣剛硬、嫉惡如仇,他私下雖然也有個性溫暖的一面,但如果仔細檢視賴近30年的從政歷程會發現,他對於辯證式的戰略思考相對欠缺。(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賴清德脾氣剛硬、嫉惡如仇,他私下雖然也有個性溫暖的一面,但如果仔細檢視賴近30年的從政歷程會發現,他對於辯證式的戰略思考相對欠缺。(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日本的台灣問題專家小笠原欣幸日前發表一篇《4年後的台灣總統大選展望》專文,對4年後的台灣總統提出預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對目前民意支持度仍屬高檔的賴清德選情提出示警,相關重點如下:

 

一、如果賴清德在2028年成功連任總統,民進黨連續執政將長達16年;所以台灣選民對於長期執政的厭倦感和抗拒感可能會比2024年選舉時更為強烈。從台灣內政的邏輯來看,賴清德將在2028年面臨一場極為艱困的選戰。

 

二、國民黨最有力的人選是盧秀燕,她將是在8年任滿後參選,因此不會受到「落跑市長」的批評(這是過去三屆總統選舉以來僅見);而盧秀燕較少發表煽動對立的言論,在兩岸關係上的發言也多屬穩健溫和,展現出偏向中間路線的立場,似乎已經為未來選舉在做準備。

 

三、歷經2024年的敗選,在野陣營支持者之間,對於不能因在野分裂而讓賴清德勝選的意識相當強烈。可以預期,4年後對於候選人整合會更有期待;即便無法完全整合,在野陣營支持者也可能會自發性地進行大規模的棄保,形成接近一對一的態勢。

 

小笠原的說法符合許多台北政治觀察家的判斷,但觀察過去3個月賴清德的公開發言與國會攻防,賴對於不斷集結的在野勢力毫不示弱。對賴清德而言,選民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倦怠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唯一的回應方法是儘可能拉高自己的施政滿意度把餅做大,也就是從現在開始就設定4年後的選戰是一對一的格局。此外,當年侯友宜的民調也很高,不過當市長與選總統完全是兩回事,國民黨無法解決的罩門是「親中」,這個問題換誰來選總統都一樣。最後,藍白會不會整合非操之在己,所以在立法院透過堅壁清野的戰術手段讓藍白同流,去年跑到柯文哲身上的年輕選票反可能會慢慢回流。

 

只是,賴團隊這樣的戰略思考恐怕有以下盲點:

 

一、賴清德有個不錯的執政開局,並非他做對了什麼,而是反對黨實在太蠢。國會改革本應該是好事,但非得要以違憲衝撞的方式進行,而傅崐萁、黃國昌等人呲牙裂嘴的模樣更嚇跑了不少中間選民。賴清德不該以目前的民意支持度而自得,而是應該思考如果反對黨減少失誤,不再「助攻」,執政團隊可以端出什麼樣的政績?

 

二、執政的包袱無所不在,大如兩岸緊張、經濟下行、施政弊端,小如買不到雞蛋或疫苗,每件事都可能成為民眾抱怨、反對黨攻擊的節點;用現在的氛圍思考未來3年的執政,執政團隊恐怕失之樂觀。

 

三、堅壁清野的戰術其實是一體兩面,它或有利於選舉,但絕不利於施政,尤其是每一任總統都會提出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國防特別預算以及重大人事同意權案都需要立法院多數同意。身為執政者若一事無成,長期而言絕不利於民眾觀感。

 

四、過去10年來,綠營的確已經慢慢掌握選舉時兩岸的話語權。不過,共產黨長期浸淫台灣的選舉文化,昔日那種粗暴恫嚇台灣選舉的手法已難復見,就連國民黨也在學習進化。比起侯友宜,盧秀燕有長達3年的時間可以重新論述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她養兵蓄銳,將是民進黨從過去3屆總統大選以來最強的總統選舉對手。

 

賴清德脾氣剛硬、嫉惡如仇,他私下雖然也有個性溫暖的一面,但如果仔細檢視賴近30年的從政歷程會發現,他對於辯證式的戰略思考相對欠缺。此時,外有虎視眈眈的共產黨,對內要面對撕裂對立的國內政治,賴清德沒有行差踏錯的機會;如何兼容並蓄地調和自己的路線,對他是一項嚴酷的挑戰。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