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陸軍無人機部隊漏了一項規劃

守護自由的老鷹 2024年12月08日 07:00:00
當M1A2T戰車開始交運,以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到來,陸軍勢必要調整人力,做最恰當的安排。(圖片取自美國陸軍網頁)

當M1A2T戰車開始交運,以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到來,陸軍勢必要調整人力,做最恰當的安排。(圖片取自美國陸軍網頁)

中華民國陸軍的新時代將到來,隨著新武器的性能與射程更廣更遠,火力更強大,原本陸軍的配置應做彈性調整,加上無人機的應用,傳統員額與舊式火砲的編制,陸軍應走向精準打擊,與火力支援和掩護,如果新武器的編制可以精簡人力,其實建議陸軍各撥出小部分人力給空軍跟海軍,讓海空軍解決人力缺口,這才是強軍之道

 

當本月中M1A2T戰車開始交運國軍,跟上個月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到來時,面對新武器的射程跟威力精準度,陸軍勢必要調整人力,做最恰當的安排,舊式火砲的淘汰是必然的,陸軍沒必要再養那麽多耗費人力的舊火砲,該淘汰就淘汰,或者讓舊火砲退居後備軍隊使用,既可以節省經費,又可以節省人力,把人力調整到所需要的單位,

 

目前尚未證實的傳聞,如果對捷克的採購成真的話,捷克的自走卡車砲,自從 2020年8月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團訪台後便快速增溫,在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結束訪台行程後不久,近日傳出國軍已決定採購捷克DITA 155公釐輪式自走砲,並引入其軍規八輪底盤生產增程版雷霆兩千與雄風三型飛彈車。

 

該自走砲射程超過50公里,備彈40發,射速每分鐘6發,除了射速略少於美製M109A7的8發,但口徑一樣是155公釐,射程卻多了很多,且卡車砲移動快速,輪型卡車更適合台灣的公路網,另外,卡車砲可以跟雲豹甲車一起移動,藏匿於台灣山區丘陵,若再經過偽裝於山中,敵人很難發現,只要透過無人機觀描,或指揮中心提供目標座標,50公里的射程在台灣非常好用,但以上這些戰車,多管火箭跟自走卡車砲都需要完善的後勤支援與補給,

 

面對未來的陸軍發展,陸軍除了目前已開始建置的無人機部隊外,其實似乎漏掉一項待發展,那就是無人機彈藥補給,戰車等大型的砲彈,火箭彈補給當然需要卡車運輸,但機槍子彈跟榴彈槍的子彈,甚至包含步槍的子彈這些應該可以由無人機代勞,作戰時可以克服地形限制,爭取時間加速送到前線,且無人機無人不怕傷亡,在台海守衛戰中,應發展無人機運輸大隊來節省人力及運送時間,加強效率,且採用車子運輸跟無人機這兩模式並行,會更有效率,而且可以互補不足的地方

 

之前俄烏戰爭中,烏軍曾向我國廠商購買的一款無人機,能從空中投擲迫擊砲砲彈,類似這款的運載重量,若在加強一下,就可以直接運輸機槍子彈,步槍子彈,或榴彈發射器的彈藥,若加以改裝,並建立飛行路線與補給站,補給卡車專門運送大型砲彈火箭彈,而輕裝備的子彈就交給無人機負責,陸軍也省事,且部隊的火力還可以充分補給,值得陸軍參考,目前美軍是採用機器狗做為士兵子彈的運送補給,而在此建議陸軍長官,可以採用無人機運輸補給,而且比如外島地形,很需要無人機直接飛越進行補給,相信這樣做的難度不高,值得國軍參考

 

加速後勤補給時間,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當部隊真的打起來時,當士兵手上的子彈打完時,最希望的是後勤的補充能快速跟上,這才是戰爭致勝的關鍵,如果我們把這些環節都做好,我們還怕解放軍的攻擊嗎。

 

※作者為保全,業餘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