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桃機防衛的成敗關鍵

吳崑玉 2024年12月11日 00:02:00
漢光演習在桃園國際機場進行反空降操演。(攝影:張哲偉)

漢光演習在桃園國際機場進行反空降操演。(攝影:張哲偉)

中共宣示另一次軍演,主要演習區域在上海周邊海域,國軍也隨即依威脅作出對應,派裝甲部隊進入桃機貨運站待命,包括M60戰車與雲豹甲車,成為昨日軍事新聞焦點。

 

裝甲部隊可應對輕裝空降精兵

 

總體而言,這是件好事。一方面演練臨時戰備動員,一方面宣傳以安民心,再一方面也實施嚇阻。機場進駐裝甲部隊,其實是借鑒了俄烏戰爭的經驗。在2022年攻擊首日,俄軍空降軍(VDV)在武裝直升機掩護下,以運輸直升機載運數百名空降軍機降突襲基輔附近的安托諾夫機場,後續還準備了大批運輸機載運裝甲車與部隊,意圖快速突進基輔進行斬首作戰。一開始空降軍擊退了輕裝的機場守軍,但隨即被附近烏軍國民警衛隊第四快速反應旅迅速組織反擊而擊潰,這是一支包含坦克營與砲兵營的機械化部隊,即使俄軍出動戰機與武裝直升機掩護,依然無法挽回頹勢。直到次日,在地面裝甲部隊突進支援下,俄軍再次發動空降機降,才再度佔領機場,但奇襲斬首的戰機已失,俄國空降軍也在此役損失慘重,至少損失200名特戰精英。安托諾夫機場防衛戰證明,裝甲部隊在應對輕裝空降精兵時,依然有絕對優勢。

 

所以,國軍裝甲部隊進駐機場,就是在告訴共軍,想突擊攻佔機場?沒那麼容易,從二戰時的市場花園作戰,到俄烏戰場上的安托諾夫機場保衛戰,輕裝空降精兵一遇到重裝裝甲部隊,結局都是雞蛋碰石頭。於是這就形成了嚇阻戰略的一環,告訴對方,「兄弟,你真要這麼幹嗎?要不要再好好想想?」

 

但是這次應變演練的方式,也顯示了陸軍的主要戰術思維,還是放在敵軍落地後的對決。但對空降或機降作戰的攻擊方而言,最脆弱的環節還是在「卸載」階段,其次是「運載」途中。所謂「擊其半渡」,指的就是這種時機。空降或機降部隊在運載途中是沒有戰鬥力的,對於地面砲火或防空飛彈的攻擊,基本上只能閃躲,無法回擊,回擊要靠中高空的戰鬥機或武裝直升機掩護。到了機場或目標地點卸載部隊時,更是連閃躲的機會都沒有,直升機必須懸停垂降,或降落地面讓步兵下機,運輸機也必須降低高度與航速,慢慢進入機場跑道停住,人員裝備才能開出來。德軍在克里特島空降的初期失敗,很大一部份是由海岸與機場附近的幾門波佛斯40高砲造成的,將要降落的運輸機飛得又慢又低,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黑豬肉,本來打不到戰鬥機的機砲,這下子都打得彈無虛發。被擊傷的JU-52運輸機雖然勇敢撐到跑道,但許多都直接砸在跑道上,或停在跑道中燃燒,根本開不到停放區,或卸載後再起飛回去運下一波。這使得後面的JU-52根本無法降落,空中盤旋到沒油後,只能迫降在附近沙灘上。已降落的德軍,甚至得整夜推開燒焦的飛機,清出跑道,才能在次日讓後續的飛機降落。

 

另一個戰例是1953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本想海陸空一起上,但C-46運輸機到了八尺門空降場上方,遭到共軍機槍對空掃射,於是有的飛機抬高高度,有的閃避機槍而偏離航道,有的甚至直接掉頭返航,使得若干傘兵飄到海上溺斃,或落地後找不到裝備箱而缺乏重武裝,只能拿著手槍衝鋒,而無線電台則隨機回到了台灣,結果部隊指揮一團亂,沒有電台就叫不來空中支援,裝備不足,傷亡慘重,最後八尺門也沒守住。

 

關鍵是是卸載階段的火力打擊

 

換言之,機場防衛的重心,應該是卸載階段的火力打擊,再怎麼精英的特戰部隊,被打碎在空中,也就不必落地招待。對空中突擊部隊「運載」階段的打擊,可能還需要用到防空飛彈,但對「卸載」或準備卸載階段的打擊,防空砲就夠用了。刺針等昂貴的防空飛彈,拿去打戰鬥機或武直,消滅其掩護火力後,50機槍、20機砲、30機砲,就可以放手來打懸停或降落中的直升機,以及降到500米高度,時速約100公里以下,準備降落的運輸機。機場邊或機場內的戰車與步兵,應是用來應對少數活著落地的特戰部隊,以多打少,以硬打軟,以鐵打肉,如此才保證能贏。

 

空中突擊卸載部隊階段,紅色應是防空飛彈攻擊目標,藍色是機砲與重機槍招呼的對象。(圖片由作者自製)。

 

所以,機場反空降與反機降的重點區域,不全在機場之內,而在機場跑道兩端1-3公里,這是運輸機必須降低高度與速度降落的區域。即使現代戰術運輸機有短場起降能力,但載滿人員貨物的運輸機,恐怕也很難短場降落。此外,距跑道兩側1-3公里區域,也是防空火力應重點佈置區域,因為那是運輸直升機必經之路,而50機槍約有1.5公里射程,30機砲可以打3公里,40機砲打更遠,兩側火力可以對著機場跑道與著陸區的直升機打,此時他們不是停住卸載,就是慢速進場等待卸載,相當於停住的火雞。裝備30機砲的雲豹甲車,載著20機砲或50機槍的悍馬,甚至古老退役的M42雙管40高砲車,都是此區最好用的裝備,因為他們高平兩用,可以打直升機,也可以打落地的步兵。

 

機場防衛配置示意圖。(圖片由作者提供)

 

而就桃機而言,真正的麻煩不是直接空降或機降,而是共軍在豬鼻子海灘或竹圍漁港同步登陸,突破國軍防線後,重裝直衝桃機鞏固佔領機場,其距離只有3公里,跑步都能到。共軍近年大力發展「滾裝貨輪」,重型戰車或裝甲車可以直接開上岸,想的就是這一招。此時機場內的國軍裝甲部隊便會喪失優勢,變成裝甲對決。所以,國軍的縱深防禦線要佈置在海岸與機場之間,竹圍漁港也是防禦重點。國軍不但要反登陸,也要反機降,單線守備會手忙腳亂,因此必須多線縱深配置。

 

另一線則是林口。林口相對於桃機、豬鼻子、及台北港,都是居高臨下的戰略要地。林口台地南坡,有許多高爾夫球場,那是放列砲兵與防空飛彈的好地方,可以同時掩護台北港與桃機。桃機到林口南坡約8公里,在105砲射程內,林口台地到台北港又約10~15公里,這20~25公里,將是北部防衛的重中之重。只要保衛住台北港與桃機,共軍就無法行政卸載,很難展開大台北地區的攻勢作戰,而大台北地區又是全島防衛的核心中樞。

 

桃機防衛區域地理關係圖。(圖片由作者提供)

 

彈砲合作的防空系統可有效嚇阻

 

概念是如此,但實際配置,軍方應該已有作戰計劃,比我的紙上談兵更為具體。因此這裡談的一部份是軍事宣傳,而不全是具體計劃。就嚇阻戰略的需要而言,我們在宣傳上要讓敵人感到恐懼,覺得他打不贏,才能迫使他放棄進攻。在軍事領域,用喊的是沒用的,喊美國會來支援也是無效的,大家都是用算的或用看的。因此,我會建議國軍下次再派裝甲部隊進駐桃機時,能加配防空部隊,包括復仇者飛彈系統、陸劍二、30機砲雲豹甲車、20機砲悍馬,若還有能用的M42之類的防空砲車,或新購入更好的野戰防空系統,皆應伴隨戰車進駐。因為純戰車部隊,已無法應對大量無人機、武直、戰鬥機的輪番攻擊,野戰防空系統不但能打擊敵方直升機與運輸機,還能有效掩護裝甲部隊作戰。當共軍看到各型彈砲將機場包起來的時候,放棄機降或空降突擊,才是較合理的決策。再次強調,飛彈很貴,數量有限,所以機砲會是更讓敵軍感到麻煩的玩意兒,而彈砲合作的防空系統,是更難快速處理的目標。

 

嚇阻不但需要武力,也需要武力展示。以足夠火力與持續力告訴對岸,我們已準備好應付各種奇技淫巧,而且沒有要跟你們公平的玩武士對決,在空中就讓你們通通回不了家,是一種遠比嗆聲或叫大哥,更有效的嚇阻戰略。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