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名暉:中國本次對台軍演有實無名目的

湯名暉 2024年12月14日 05:30:00
中國日前整合東部和南部戰區的軍事行動,被指為是一場不明確的對台演習。而正式對台軍演,或在川普就職前夕。(圖片取自央視網站)

中國日前整合東部和南部戰區的軍事行動,被指為是一場不明確的對台演習。而正式對台軍演,或在川普就職前夕。(圖片取自央視網站)

自從賴清德總統「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行程公布以來,各界便預期中國會有相應的強硬措施進行回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以往的經驗,只要我國有可見度高的國際事件,中國通常都會有相應的行動,尤其是高強度的軍事演習。在賴清德歸國之後,中國方面也確實如常大張旗鼓,整合東部和南部戰區的軍事力量,對外宣告七處演習的保留區,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沒有對台演習之名 但是壓力依舊存在

 

我國相關部門在上周預告將會是「聯合利劍-2024C」演習,但是中國的軍事行動沒有明確的演習名稱,美國國防部則認為中國的軍事行動與以往的大規模行動一致,並不是一場明確的「對台演習」。各方對於中國軍事行動的意圖判斷雖有差異,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在台灣周圍的軍事活動並未止歇,而且屢屢超越既有的臨界,確實也造成包括我國在內的第一島鏈各國壓力。

 

中俄聯手威嚇島鏈 更勝大規模集結

 

中國近期在第一島鏈活動最大的突破,應當是趁著下半年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CVN-73)返航維護的空檔,中俄在第一島鏈進行多次突破性的演訓,直到美軍航空母艦返回而暫時收斂。9月至12月期間,中俄兩國先後進行「北部•聯合-2024」演習、「大洋-2024」演習,以及「聯合戰略空中巡航」,海空軍的活動範圍以達到沖繩地區,並且穿越宮古海峽鄰近我國東北海域,南海方面也出現俄國的基洛級(Kilo-class)柴電攻擊潛艦「烏法號」(Ufa)。

 

中俄兩國雖無明言,實際上是為外溢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動盪,試圖於第一島鏈地區幫助中國壯大聲勢,並且嚇阻日本西南地區切勿介入台海。中俄聯合演訓的影響對於我國而言,可能更甚於12月的軍事行動,這是我國首次面對南北兩端的近距離俄國軍事力量,其中還包括可攜帶核武的俄國Tu-95戰略轟炸機。

 

年底和統攻勢 軍演只會扣分

 

回顧中國近幾年在12月份採取的軍事行動,上一次最大規模的紀錄是在2022年底,當年受到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來台的影響,從8月份的環台演訓以來都保持高強度的活動狀態。2023年4月和8月份的兩次環台軍演後,為避免被外界批評干涉台灣大選,因此在年底的行動較低調,但是仍保持溫水煮蛙式的日常侵擾。今年年底中國則是積極主導兩岸交流活動,貿然舉行對台演習在辯證法的思維上不成立,只會抹煞馬龍團和雙城論壇的統戰的功效,並不能發揮從場外壯聲勢的效果。

 

出訪未過境美國本土 理由不足

 

從本次軍事行動的內涵進一步觀察,近一周的解放軍與海警的動向,並未出現如「聯合利劍」同系列演習相似的逼近與圍台之舉,指向的主要目標應非台灣。今年年底雖然有我國元首出訪行程,但是過境外交並未停留美國本土,行程的規模也未如2016年的「英翔專案」。當時蔡英文於就職後的6月遠訪拉丁美洲,並且過境洛杉磯,因此不足以構成對台軍演的理由。近期中國在第一島鏈的軍事行動和「灰色地帶衝突」已是常態,在沿海集結和展示軍力反而突兀,考量其他導致中國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來自於國際戰略環境的挑戰和內部的壓力。

 

軍事行動是為對美國展現不示弱的底線

 

中國動員近百艘海軍和海警船隻,跨越兩大軍區,從東海到東沙海域沿海展自199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佈署。從船艦規模來看,動員總共近九十艘海軍和海警船隻,似乎有著隨時由訓轉戰的態勢,但是並未集結大規模的登陸船艦和民用渡輪,大多是執行水面任務的是驅逐艦、護衛艦和海警船隻,其中包括較新的055型。這種在自家門口的火力展示性質,更像是對外展現自身的抗壓性,回應的目標應是拜登在剩餘任期對俄烏戰爭和中東的「再平衡」,以及對川普新政權的展現絕不示弱的底線。

 

面對當前國際戰略的驟變,中國未能精確掌握敘利亞情勢,拜登在任內所剩不多的時間協調土耳其和以色列,成功推翻敘利亞的獨裁者阿賽德(Baššār al-ʾAsad)。這是拜登任內主導最成功的一次中東行動,中俄不得不離開地中海東岸的海外駐點,並且阻止俄國勢力經由近東地區連結到東非的吉布地,扳回西方在俄烏戰爭的劣勢。敘利亞的變局形同斬斷伊朗一臂,俄國得分心庇護阿賽德,拜登則是實現局部性的歐亞大陸再平衡,即使敘利亞陷入混亂,中俄兩國還得面對接下來的殘局。

 

中國內部的年關壓力需要展現自信

 

中國內部方面,面對持續升溫的美中貿易戰,中國內部面臨空前的經濟困境,沿海各地已提前出現返鄉潮,在川普上任之際更不能示弱。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周圍商家也出現大量的閒置店鋪,鶴岡買房和躺平文化也促成網路上出現一波待業者求投餵的浪潮。今年2024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率未必能到達5%的目標;2024年9月公告的製造業指數連續五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2020年至2024年的中國官方失業率超過5%,2024年的大學生失業率從2023年的42.4%增加到44.5%。

 

此時中國要展現治理能力和政治自信,也只有威權政體常見的方式,藉由軍事行動展現政府的運作能力,同樣的強硬邏輯也出現在中國對輝達(Nvidia)提出反壟斷調查,只有對外強硬才能維持政治自信。目前中國的半導體8奈米製程雖有進展,但是中國現階段無法完全拒絕來自輝達的高端晶片,只靠大量的中低端晶片並不足以維持人工智慧領域所需的龐大算力。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主導的超寬頻隙半導體(UWBGS)計畫推動的鑽石半導體已準備商業化,相互反制的惡性循環並不利於中國科技發展。

 

中國這次軍事行動的大規模集結展現「召之能來」,實現跨軍區的大規模機動性調度,這一切準備仍然包含著對台動武的目標,我國不能輕忽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調度時間將越來越短的危機。近期最有可能對台演習的時間,應當會是落在川普就職前,也就是2025年元旦前後,如果兩岸在元旦講話沒有交集,加上雙城論壇對中國來台規模的限縮,致使中國內部的和統意見受挫,「聯合利劍」可能會以更緊迫的時間,且更大的規模逼近台灣。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