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些金馬台企變成「福建老字號」只是第一步

蔡嘉凌 2025年02月09日 07:00:00
近年包括金門酒廠在內等金馬台企,都相繼被中國冠上「廈門老字號」或「福州老字號」之名。(資料照片)

近年包括金門酒廠在內等金馬台企,都相繼被中國冠上「廈門老字號」或「福州老字號」之名。(資料照片)

厲害了,中共國,不只積極發身分證給台灣人,還發給台資企業!

 

2023年9月14日中國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而這份《意見》一點也不囉嗦,直接「統戰」破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福建在對台工作全域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中央這麼乾脆明白,地方也行動積極,2023年11月27日,福建省就發布貫徹落實《意見》的第一批15項政策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正是YOUTUBER八炯(溫子瑜)和閩南狼(陳柏源)在中國對台灣統戰紀錄片下集中所揭露的,即讓辦「證件」(台胞證、台灣居民居住證、中國身分證)和「金融信用證書」簡單、快速又方便,以及提供台灣青年就業創業的免租房等好康。簡單來說,就是讓台灣人在至福建就業創業的方便與甜頭裡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而同樣的概念用在「深化閩台經貿合作」,就是第一批15項政策中的第7項,讓想要拓展中國市場的台資企業可以申報「福建老字號」。

 

破四舊建立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政府,不知是不是幡然悔悟,讓其商務部於2006年啟動所謂傳承與弘揚民族商業文化的「振興老字號工程」,於是各省各地不同級別的老字號認定陸續出爐,以福建省為例,要申請「廈門老字號」、「福州老字號」,得是滿30年的品牌,「福建老字號」則是滿50年。至於全國性的「中華老字號」,則必須品牌創立於1956年(含)以前,不過,2023年1月中國商務部發布《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管理辦法》修改為滿50年。至於福建省落實中共中央對台統戰《意見》的第一批15項政策中的第7項措施,是允許「金門、馬祖地區的企業以及在福建登記註冊的台資企業可申報『福建老字號』」。當然,既然是「統戰」,就有「優惠」──「相關企業在台灣地區經營的時間可納入品牌字號創立年限的計算範圍」,而且,獲評為「福建老字號」後,可優先參與中國商務部老字號相關宣傳促銷活動,還能「優先推薦參評『中華老字號』」。好個兩岸一家親的統戰手法,親到你的(台灣企業)也是我的(中華企業),當融合發展晉升為「中華老字號」,豈不像老子換人了?!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23年12月底,金門酒廠、太祖、正新、鄭福星等四家成為首批被認定為「廈門老字號」的台灣品牌,2024年9月,馬祖酒廠、亞灣文具、百鮮屋、翁財記等四家則首批被認定為「福州老字號」的台資企業。究竟是不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申請,或是如報導呈現的,既心甘情願又迫不及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最歡喜的是中共,畢竟,只是透過讓在中國註冊登記的台資企業把在台灣經營的時間納入計算變成中國的老字號,什麼「兩岸是一家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都不必張口說,中共就可以徹底意淫台灣主權。而廈門不愧是福建對台統戰的重點城市,完全沒讓中共中央失望,2024年11月底公布新一批包括南亞塑膠、啟原洋傘、福祥禮服、富居山丘等四家台資企業的「廈門老字號」,同時讓「廈門市商務局」編印的《廈門老字號名錄》首次登場,中共廈門市委機關報《廈門日報》則以〈廈門老字號有了「家譜」〉報導。

 

再來,讓台灣的品牌獲得中國國內老字號認證,就像拿到某項中國貨品洗產地的標籤或管道,中共也會很開心。2024年12月,《BBC》發布調查紀錄片《架上的血跡:揭開新疆番茄產業的秘密》(Blood on the Shelves: The Secrets of Xinjiang’s Tomato Industry)就揭露了強迫勞動所生產的新疆番茄藉由義大利知名的番茄加工集團「佩蒂」(Antonio Petti)變成義大利番茄的醜聞。「佩蒂集團」所購買的新疆番茄來自「新疆冠農」(Xinjiang Guannong)公司和其子公司,該公司最大的營利來源就是惡名昭彰的新疆棉,據《轉角國際》的追查報導,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共同發起的5個單位均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國有法人單位,「新疆冠農」本身便是兵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以,試想一下,現在的中國,經濟嚴重衰退又面臨美國的關稅制裁,讓在中國登記註冊的台灣品牌掛上了「廈門老字號」、「福州老字號」、「福建老字號」或「中華老字號」,會不會比找「佩蒂集團」還更方便把惡名昭彰的中國貨變成他國(台灣)貨?或者,更容易拿到台灣好貨的技術祕方?

 

當然,別忘了還有剽竊的問題。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捨得酒業」生產基地副總經理余東在2021兩會召開前夕接受媒體採訪就談到了「中華老字號」被侵權的問題;一是不肖商人利用中國分級登記的法律漏洞,在老字號品牌登記註冊的行政管轄外的地區抄襲登記註冊成自己的品牌,損害了老字號品牌的形象和價值;二是「中華老字號」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因而成為抄襲目標,以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最後竟劣幣驅逐良幣,一些真正的「中華老字號」慢慢地從市場上消失。換言之,頂著中國的老字號是福是禍還真不知。

 

說到偷取他人財物或作品據為己有的「剽竊」,有報導指出,中國包辦2019年德國「金鼻子剽竊獎」的前10名,為世界第一,對此,中國政經評論家王思想就表示,中共政府是把剽竊作為國策來執行的。對於這點,成天聽著中共對著世界大聲嚷嚷「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台灣人應該沒有理解的障礙,只是,現在中共換個方式來竊取台灣,如:附帶甜頭發予個人或企業品牌身分證,而我們的認知與應對程式即時更新了沒?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居紐約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