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也變成法西斯主義時

鄭立 2025年02月14日 07:00:00
 美國有一部電影叫 Gabriel over the white house,雖然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電影,卻讓人聯想起現在很多事。(圖片取自作者臉書)

美國有一部電影叫 Gabriel over the white house,雖然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電影,卻讓人聯想起現在很多事。(圖片取自作者臉書)

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約一百年之前,美國有一套電影叫 Gabriel over the white house,我在網絡上沒找到中文名字,也沒有維基百科條目,可能根本沒有在華語地區上映過。但日本的譯名倒是漢字,那就是「獨裁大統領」,但即使在日本這也是一套很冷門的作品,所以沒多少人談論與評論。

 

這電影講的是美國總統,只是他不是羅斯福,而是一個虛構的美國總統。那位美國總統是個怎樣的人呢?他是個溫良恭斂,謙遜有禮,依法行政,非常可親的紳士,而且能言善道,看起來也對人沒威脅不像暴君的人。

 

但當年的人們對於民主政治卻失望透頂,他們對現狀充滿不滿,抱怨到處都是罪案,低薪,高物價,交通意外。可是不論怎樣選,選誰當總統,選誰當議員,政黨輪替來輪替去,在議會吵來吵去之後,這些問題看起來也沒有任何改善。不是說民主政治可以監督政府,把不適格的人換走嗎?但換回的卻往往是更不適格的人,那又有甚麼用,所以人們開始覺得民主政治毫無價值。

 

結果總統就諷刺地立即遭遇交通意外,醫生宣告在病床中的總統已經沒救。可是在這時候,病房的窗外來了一道光,總統竟然起死回生。只是他變得沉默,常常靜靜在思考,慢慢的他康復了,大家都感覺這個總統跟以前不再一樣,但是卻不知道實際上發生了甚麼事,有些人覺得他已經瘋了。

 

這位總統好像長了腰骨一樣,本來溫和的他,變得厭惡那群吵吵鬧鬧,政爭不止,玩弄預算,拿國家與人民利益開玩笑的政客們。果斷的解散了內閣,也解散了議會。他說,人民都在飢餓了,我們必須在所有人飢餓之前行動。

 

別人說他這樣做不就是獨裁者,他說,如果是獨裁者,他也是為了實現的過去那些大家懷念的總統們的賢政。人們想要的就是回到曾經在賢明統治下解決一切問題的時光,讓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不受阻礙地滿足民之所欲,而不是今天這種吵鬧完之後一事無成的政治。

 

在他這樣的態度下,政府也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強勢政府,他每一項政策,都是針對三十年代初的美國人談論的事情。比方說,禁酒令?這種一廂情願的政策,只會使貿易走向地下化,滋助黑幫,所以他把禁酒令給廢除了。並對於社會上的低薪的勞工們給予大量的補助,強力改善這些不偷不搶的人生活。

 

他要為全民謀求最大的幸福,而且要懲罰一切破壞這幸福的人。

 

他特別討厭那些動不動就可教化,不願意判死刑,判了也拖延執行的法官。詐騙橫行?他強力的打擊詐騙,並將詐騙犯死刑。黑幫橫行?強力掃盪,這些人渣根本沒生存價值,才不要浪費監獄去養他們日後放他們出來再犯罪,直接死刑。那些不承認自己是黑幫但看起來就很像黑道的傢伙,也不用辯護了,我才沒時間聽你五四三的,一樣死刑。而且他的死刑不需要等十年八年,他保證判了死刑之後很快就處決,節省不少牢飯。

 

當然總有人反抗他,那些反抗者的行為越來越激烈,甚至以武力對抗他的統治。可是總統已不再是以為那個軟腳蝦,他絕不會跟這些妨礙他匡正社會的人屈服,他把這些人送上了法庭,最後當然也是死刑。將社會上所有人渣,酒駕,詐騙,壞人,貪腐,全部都死刑,那不就只剩下好人好事了嗎?而且還可以省下監獄的經費去建設社會給善良百姓。

 

他計劃要令世界和平,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有強大的海軍與空軍,強到讓地球上沒有任何國家敢發動戰爭,世界就和平了。

 

努力終於有回報的,本來絕望的美國慢慢的回復興盛,國家走向繁榮。用盡了心力去匡正這個美國的總統,終於油盡燈枯,臨死的時候還在工作,人們從他身上看到先烈們的影子,他雖然身死,但國家已經喚然一新。故事就在下半旗致哀中結束。人們終於得到一個盡責的政治家,而他也終於完成了人民的期望,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雖然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的電影,但相信你會聯想起現在很多東西。

 

在這電影上映時 1933 年,那時是世界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一年。全球的政治都在此年產生巨變。著名的德國國會縱火案,就是在該年發生,納粹整肅了所有異己並建立獨裁專制。大日本帝國在該年退出國際聯盟,西班牙長槍黨成立,不久之後就引爆內戰。羅斯福上任美國總統,而且是終身總統,不斷連任執政到他死的一天。

 

這電影受歡迎嗎?很受歡迎。在當年這電影在美國大受歡迎,民眾們看完之後,只覺得政治就該是這樣的,他們都想要有電影裡的那位美國總統,一面抱怨著現實的政客何其貪腐。當年的政客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機會,用這電影來指控自己的政敵正是應該要被肅清的貪腐政客,貪腐的民主政治我寧可不要。人們需要發洩悲憤,想有權力的人送人渣落地獄,覺得死刑解決一切問題。

 

剛上任的羅斯福總統,就非常喜歡這個電影,也認為身為一個總統就應該做到這樣。雖然有些聲音,悄悄的指出這是一部推崇法西斯主義的電影吧?可是這種微小的聲音很快就被人民追求有能政府的渴求淹沒了。而且你仔細看的話,羅斯福本人推行的各種新政,跟電影內容很多都有相似之處,當然羅斯福沒有動不動就死刑,他也真的像裡面的總統一樣不斷連任工作到死的一天,他真的在現實做了。你可以看到這電影在當年的影響力其實很巨大。

 

然後這電影在另一個國家也大賣了,在那邊賺了很多錢,然後你猜猜是哪個國家?對你猜對了就是德國,剛剛建立納粹而且政府已宣佈可以隨時廢立任何法律的德國。德國的報章說,想不到外國的電影,能夠帶給新德國(對,正如中國叫自己新中國一樣,他們也叫自己新德國)最美好的倫理訊息,而且意識到社會問題的相似性,而給予非常高的評價。

 

百姓愛的其實不是一事無成處處制肘的民主,不是各種耗時長久成本巨大的程序正義;也不接受為了不怪錯無辜的人而放過一堆罪犯,如果要大量處決罪犯,有時會連累無辜的人,這絕對是可接受的。百姓們為了這電影爽快的結束大量罪犯的生命而叫好,人民告訴你他們需要的是能爽快解決問題的極權。所以,那個年代,斯大林也好,蔣介石也好,羅斯福,去到最後邱吉爾,佛朗哥,鐵托,誰真的沒有一點法西斯?正如 1984 的作者真心話是,他是幫一個法西斯打敗另一個法西斯。

 

當然我們很清楚,這電影為何今天默默無聞了。美國其中一個最偉大的總統熱愛的電影,竟然也是納粹熱愛的電影。民主自由的兵工廠的國民們,曾經那麼的唾棄與鄙視民主政治,在日後惡果出來之後,大家就閉嘴,然後失憶了。況且,更不要號稱民主陣營的二戰中,羅斯福的治下,哪裡不像這電影呢?偏偏羅斯福又是一個真的很負責任的總統,這件事很會令人短路。

 

歷史也被重新寫過一次,一個理想的,跟現實布很大差異的,但大家面上都好看的版本,在大戰之後,遺忘是一種美德。對於戰後的人來說,這種令人尷尬的東西,最好就讓他隨時間消失,隨著當時的人都去世了,歷史就這樣被埋沒了,只留下少量的證據。

 

說起來電影裡維持世界和平的計劃好像也真的成功實行了。(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