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不僅是「金德伯格陷阱」活生生的例子,美國此刻甚至已逐漸成為國際政經風險的重大來源。(美聯社)
財富、位子和知識這三樣好東西,各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如果必須做出選擇,或極大化(maximization)其中一樣成為人生目標,您會選哪一個?
「我全都要!」,這是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裡頭那位天下第一神捕雷豹的經典台詞(小孩子才做選擇則是另加)。俏皮話固然有趣,可惜不能當真。別的不敢說,我自己在極大化個人知識這方面倒是小有心得。
一九九八年夏天,在我完成德國曼海姆(Mannheim)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學業之後,因故到杜賓根(Tübingen)大學逗留數月,並在那段期間旁聽過幾位教授的課。主要包括一門當時歐洲討論方酣的歐元創設問題(一九九九年歐元成為計價單位、二〇〇二年實體歐元正式誕生)。大家爭論的焦點則不脫以下範圍:
─ 多個國家使用單一貨幣應具備哪些條件?尤其是區域內勞工流動率或勞動市場整合程度如果夠高,比較容易克服同一貨幣區內各地經濟景氣不一致的後遺症。此即「歐元之父」,一九九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 1932-2021)「最適貨幣區」理論的精髓。
─ 貨幣整合需不需要「財政同盟」(政府間稅收和支出統籌運用)作為前提要件?財政同盟不比只涉及區域內商品、勞務、資本和勞動等市場整合,更攸關跨國所得重分配和財富移轉,所以非同小可。跨此一步將邁向政治統一,一如由美國各州組成聯邦政府。
─ 歐洲各國大大小小的股市和債市等資本市場如何整合,才能夠有效促進企業融資效率,並藉由擴大規模來支持歐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一七九〇年,美國財政部長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1789 -1795),成功促成美國各州發行共同債券,史稱「漢米爾頓時刻」(Hamilton Moment)。對此倡議,歐元區國家特別是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向來積極,一直在尋找並等待此一時刻的來臨。
有趣的是,主要由於德國非常排斥大規模預算赤字,所持反對發行歐洲共同債券和財政聯盟的立場,會不會因為川普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和對歐洲安全承諾不足而有所轉變,例如同意發行「歐元國防債券」,更是未來關注焦點。
近來歐洲媒體戲稱,美國總統川普總有一天會獲頒查理曼大帝獎(Karlspreis)。這個獎項乃在一九五〇年在德國亞琛創立,以首位獲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的查理曼命名,用以表揚促進歐洲經濟整合和團結的公眾人物。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等人都曾獲此殊榮。
話說回來,要讓德國人放棄備受信任的馬克,改和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共用同一貨幣,更意味著從此失去獨立的貨幣政策,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難想像,當年德國經濟學界也有不小反彈,甚至聯名打聯邦憲法法院官司。記得主持那門課的Joachim Starbatty教授不僅是主其事者之一,更常在《法蘭克福大眾報》(FAZ)或《南德日報》等重要全國性報紙發表質疑歐元的文章。
會想起這位德國教授的原因不單單只是因為在第一堂課後,他即邀請所有學生(包括旁聽的我)到家裡烤肉喝啤酒聊天,另有一事教我印象深刻。亦即由於借閱了課堂上日本同學手上的那本書──國際政治經濟學讀本,從此開啟了我研究和看待國際經濟事務的新視野。
國際政治經濟學(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PE)涵蓋經濟和安全這兩大主軸,和傳統國際經濟理論(貿易和金融)最大的差別在於加進權力這個視角。權力可以是大國政治,也可以是國內政治結構和選民偏好,都會對價格、市場、貿易政策和國際經貿體制造成重大影響。
其次則是國際政治經濟學更重視歷史脈絡。例如曾在第一線執行馬歇爾計畫的美國經濟史學家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1910-2003),如何從一戰、二戰之間的全球混亂局勢中(金本位崩潰、全球經濟大蕭條等)觀察、歸納,並幫忙建構出著名的「霸權穩定理論」。以二戰之後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例,霸權國家雖然獲得不少優勢和特權,但過程中也提供了國際經貿秩序穩定此一「公共財」,最後大家同蒙其利。
同理可證,由於一戰、二戰之間,英國霸權衰退同時,美國國力雖崛起,但仍未有意識和意願承擔霸權角色或領導責任,這種「能力和意願」之間的落差,一般稱做「金德伯格陷阱」,將會導致國際失序。
以上這些,川普2.0不僅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他所帶領的美國此刻似乎正從國際間各個領域大舉撤退,甚至已逐漸成為國際政經風險的重大來源。
不管如何,在杜賓根這個古色古香的大學城待了一陣子之後,我轉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繼續深造自己。曼海姆和杜賓根這兩座城市屬於萊茵河流域,而茵斯布魯克的Inns河則是多瑙河支流。後來我常開玩笑說,我的歐陸留學生涯就是從萊茵河流域注入多瑙河流域。前不久在整理書櫃時,無意中看到一本藏書《多瑙河注》,勾起我不少回憶。好一段知識尋覓之旅。
※作者為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2017年─2025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德國曼海姆(Mannheim)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畢業、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台北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等職。著有《壓力下的優雅:喚醒以人為本的台灣經濟》、《隱藏的說客:一名經濟學家與台灣經濟安全、公平、成長的探索之旅》、《邊緣戰略:台灣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虛與實》等書,翻譯《克魯曼驚奇》。興趣包含:桌球、西洋棋、脫口秀研究、聽中島美雪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