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地緣經濟學最關心的幾道議題,除了方興未艾的科技戰之外,另有因川普關稅戰而來的全球經貿體制裂碎化。(資料照片/美聯社)
2002年我從歐陸德語區完成學位回國之後,在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APEC研究中心)覓得一份幕僚工作。看書讀資料、當現代鏢師(投標政府和企業委託研究案),為各式長官寫中英文談參(談話參考),前後總共服務八年。
從頭到尾這位「副研究員」的職稱一直沒變過,倒是有三件走在「時代尖端」的事蹟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情和最近當紅、未來甚至有機會發展成獨立學門的地緣經濟學(geoeconomics)有關。近年來主要由於俄烏戰爭的刺激(含諸多經濟制裁),加上今年以來拜川普2.0之賜,以及美中霸權競爭的態勢逐漸激化,不僅國家經濟安全愈來愈受到重視,地緣經濟學也順勢成為時下最夯的字眼。
究竟什麼是地緣經濟學?雖然還沒有明確定義,但顧名思義還是足以應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地緣政治學加上經濟學,或兩者之間的互動。簡單來講,如果說經濟學旨在極大化經濟效率和財富,那麼地緣經濟學就是在討論如何藉由經濟工具,來達到地緣政治的目標,亦即極大化國家權力或利益。
地緣政治學概念下的強權政治(power politics),主要指主權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使用軍事武力或政治力量威脅其他國家;地緣經濟學則是強權經濟學(power economics),一方面權力或政治凌駕在經濟邏輯之上(尤指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另方面強權國家則藉由打造或形塑商業結構來維護國家利益。
具體而言,強權國家主要可透過貿易關係(特別是赫緒曼所講的不對稱依賴)、貨幣金融體系(例如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關鍵資源(例如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稀土金屬)、先進科技優勢(例如高階晶片和AI)等經濟手段,逼迫他國順應、配合自己的經濟或政治目的。
至於不是強權的國家該如何自處?不用懷疑,此時更需要好好研究地緣經濟學。用意則在於如何讓自己變得更不可或缺,確保國家自主、安全和長遠經濟產業利益。
稍稍歸納一下當前地緣經濟學最關心的幾道議題。除了方興未艾的科技戰之外,另有因川普關稅戰而來的全球經貿體制裂碎化(fragmentation)。更重要的是,中國之外,美國如今竟也成為重大政經風險和災難來源。
不管喜不喜歡、道德不道德,地緣經濟學只會愈來愈重要,更是看清世局、因應變化非常有用的利器。而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包括美國、德國、芬蘭、荷蘭、瑞士、澳洲,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內,許多國家或國際重要組織,紛紛設置智庫、研究機構,辦國際研討會,甚至在大學開設學程授予學位的原因吧。
日本民間即在二〇二二年創立「地緣經濟研究所」(地經學研究所,IOG),結合產官學力量積極面對國際政經局勢巨變。對夾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來說,不僅國安情勢險峻、半導體產業關鍵(台積電高階晶片),更因地理上位居亞太要津而擁有特殊地緣經濟視野,這方面的投資和建置更沒有理由後落。
「國家經濟既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同時也是被保護的資產(對象)」
「這是一個地緣經濟的年代,不僅由於冷戰結束後經貿議題更獲得凸顯(經濟互賴加深),更在於區域化(比如以自由貿易協定為主要型式的區域經濟整合)係回應全球化的一種方式」
以上引言則是我為二〇〇五年五月號《台經月刊》所策劃專題:「全球化、區域整合與國家經濟安全」,導論的部分內容。篇名就叫做「國家安全的經濟面向與經濟的國家安全面向」,文中曾多次提及地緣經濟此一概念,並順著當時的政經脈絡稍做發揮。
那是個全球化方酣和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時代。與此同時,主要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談判幾無進展,各國紛紛走向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則因為中國杯葛而參與無門。
可以說,台灣很早就已受到地緣經濟的洗禮,並在台灣內部形成「以商圍政」的氛圍。而我也因緣際會踩在這個時代浪潮上。
談地緣經濟這些大議題也許太燒腦,以下就來分享我在台經院任職期間,另外兩件軼聞等級的事。全都發生在二〇〇八年。
那一年年初台灣總統大選後,政黨二次輪替,民進黨所代表的本土陣營則潰不成軍。當時幾位深具日本維新志士情懷的前輩和友人憂心忡忡,利用深夜定期在青田街附近一家私廚聚會,商討如何為才答應出馬競選黨主席不久的蔡英文壯聲勢、增行情。
「幫她開設一個部落格」,有人如此提議而且大家決定付諸實施。但針對部落格的名稱,眾人腦力激盪許久,後來採用了我的建議:《小英的故事》。有如鄰家女孩(豪)的「小英」綽號,或可推定跟此有關。
最後來談談一張投資型保單。二〇〇八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台灣受災戶頗多,而我也未能倖免。比較而言,災情其實不算嚴重,只是眼睜睜地看了幾年下來每個月固定投入的錢被腰斬,心中難免不捨。
就在投資淨值繼續往下掉的時候,我直覺即使是金融風暴的影響也不能夠完全解釋,所以回頭去看了一下那張投資型保單的契約書(契約書應及早仔細審閱,我這種行為不足為訓)。不好了,方才驚覺業務員收的管理費率雖然逐年遞減,但確實高得離譜。
生平第一次,我打了通抱怨電話給那位業務員,問說怎沒早點提醒。但業務員不疾不徐,回了一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
「想說洪博士是念財經的,而且一直都走在時代的尖端」。
※作者為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2017年─2025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德國曼海姆(Mannheim)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畢業、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台北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等職。著有《壓力下的優雅:喚醒以人為本的台灣經濟》、《隱藏的說客:一名經濟學家與台灣經濟安全、公平、成長的探索之旅》、《邊緣戰略:台灣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虛與實》等書,翻譯《克魯曼驚奇》。興趣包含:桌球、西洋棋、脫口秀研究、聽中島美雪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