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不可置信 黃國昌竟對「深偽製作」洋洋得意

李濠仲 2025年06月21日 05:00:00
「深度偽造」將讓人們原本聲稱非常有說服力的影音視訊證據蒙上偽造陰影。(取自freepik)

「深度偽造」將讓人們原本聲稱非常有說服力的影音視訊證據蒙上偽造陰影。(取自freepik)

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新的戰爭模式就不斷受到討論,包括無人機戰術、戰場衛星圖像和駭客的協力使用等等,此外,因AI時代衍伸的「深偽製作」(Deepfake)也多次被嘗試應用於這場戰爭。最為人知就是戰爭開打後沒多久,網路上就出現一段影片,內容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身穿標誌性綠色T-恤,站在秀有烏克蘭國徽的講台後,對著烏克蘭士兵呼籲「放下武器,趕快回到家人身邊」。迫使澤倫斯基必須盡快出面闢謠,在Facebook和Instagram協助阻止假影片散布下,才有效止住了這一深偽操作。同時,所幸當時偽造技術多有破綻,影片本身品質不佳,多數人看了不免半信半疑,從而減緩了它在網路世界流竄的速度。

 

但有了這次經驗,不只烏克蘭,連美國都不敢等閒視之,因為其技術只會愈來愈精進,愈來愈真假難辨,愈來愈能混淆視聽,愈來愈能達到傳統軍事行動之外的附加效果,並且也正視到新型態戰爭下,敵人利用深度偽造技術進行資訊戰的企圖只會更強,它必然會被當成武裝衝突下另一種潛在且有效的打擊工具。換言之,深偽製作不只是「惡搞」,它已是實際戰爭內容裡的一環,俄羅斯尤其樂此不疲,正不斷磨練、精進製作更逼真的視覺效果,以此為幌子傳播虛假訊息。

 

 

 

 

同一時間,不只烏俄戰爭出現深偽影片,在「嘗鮮」效應下,許多民主國家選舉過程,也陸續出現Deepfake的操作,例如有候選人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電腦圖像,自行模擬充滿誤導的人物對白和劇情(諸如讓蘇哈托復活發表演說),蒙騙公眾、打擊政敵。早在2020年初,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就曾發表文章,警告Deepfake對民主政治的負面影響:如果人工智慧發展到幾乎讓人無法識別音訊和視訊中那些從未說過的話,甚至從未做過事情的再現,那麼眼見為憑、耳聽為憑,將不再可靠,社會大眾將不得不在沒有可靠證據的情況下,自行決定該相信誰或相信什麼。更糟的是,這反過來卻又提供了政客以「虛假的再現」為由,迴避自己真正犯的錯。

 

結果就是導致問責錯亂,不該被攻擊者平白遭到攻擊,應該被懲罰的人卻可拿「被造假陷害」開脫。過去,一名政客若被「錄到說了什麼」,那表示他真的是說了什麼,例如2016年,希拉蕊被錄到一段並不打算公開的話──「許多川普的支持者都是一群可悲的人」。「錄音的準確性」讓她在選戰中受到很大傷害,因為她真的就是這樣講。而今,當深偽製作橫行,藉影音揭露真相作用必然被大打折扣,在比對真假的必須下,徒增更多混亂,就像Google首席研究工程師杜福爾所說:「『深度偽造』將讓人們原本聲稱非常有說服力的影音視訊證據蒙上偽造陰影。」接下來大家都要有心理準備,「真相還來不及穿上鞋,謊言就已傳遍半個地球」的情況只會更嚴重。

 

另外,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納西爾梅蒙亦對「深度偽造」的應用表達了嚴重憂心,因為這樣一來,當年感動世人,那位天安門廣場坦克前的男子,也會被說成是假的;尼克森水門案被爆料的竊聽內容,也會被說成是假的;就連納粹集中營的畫面,也都不再具有「相信親眼所見」的效力。相信「假的」是一回事,大家都不相信「真的」,那將是一個更巨大的問題。

 

今天,黃國昌在國會殿堂,藉由立委質詢,播放了一段所謂的「示範帶」,立刻引發了「真真假假」的揣測和質疑,當立委質詢不再以提出「真實證據」為務,社會若是縱容,不就是鼓勵人人起而效尤,任何人不必再費心追求真的,用「深度偽造」即可,民主政治這樣還走得下去?只是沒想到,黃國昌事後接受媒體專訪,卻進一步對自己的「深度偽造」技術得意洋洋,他可能完全不在乎,深度偽造將如何使得過去具有強制性效果的證據,不可避免地變得非常脆弱。

 

最終,黃國昌破壞最徹底的就是自己的公信力,自此而後,他未來要再拿出什麼「鐵證如山」,再怎樣「連連看」,誰信?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