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警告,川普是在進行一場「豪賭」,賭上伊朗後續對地區內超過四萬名美軍的打擊報復。(美聯社)
美軍遠距離突襲伊朗的三處核設施,讓正在進行的以伊戰爭變成了美伊戰爭。對川普下令攻擊伊朗本土,輿論評價不一。像中國的很多自由派,就稱讚川普,認為他總算做對了一次,對伊朗這種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美國就該消滅它的核設施,以免威懾鄰居。事實上,在他們看來,美軍轟炸伊核設施還做得不夠,應該用美國強大的軍力,直接推翻神權政權。而在美國內部,此前的民調顯示,反對美國介入這場衝突的人似乎比贊成的人要多,就連他的MAGA支持者,也有不少人反對。
美國親自下場打擊伊朗,對川普總統本人以及美國來說,可能會帶來政治上的一定後果。川普刻意打造的「和平」總統人設,算是因轟炸而毀了,他的MAGA群體也在此事上分裂成兩派,這對他接下來在國內推動的政策議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可以觀察。在對外關係上,其他國家尤其是非西方國家,對川普政府或者美國的政治信用會有進一步的疑慮,因為此前白宮強調是否攻打伊朗,將用兩周時間考慮,此話暗示川普或會放棄打擊伊朗,可一天剛過,他就下令攻擊。而對美國最嚴重的後果,莫過於伊朗可能的報復,以及中東穆斯林激進勢力的仇恨增強。《紐約時報》就警告,川普是在進行一場「豪賭」,賭上美國能應對伊朗後續對地區內超過4萬名美軍的打擊報復。也有民主黨政治人物抨擊川普將美國置於一場災難性中東戰爭的風險之中。
《紐約時報》說得對,川普確實在進行一場政治豪賭,他還進一步暗示要推翻伊朗現政權。儘管在同以色列的作戰中,伊朗的防空力量被摧毀大半,導彈也在快速消耗,但面對美國對核設施毫無阻礙的直接攻擊,不可能不報復。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社交媒體上就發文表示,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將會產生「持久後果」,伊朗保留一切捍衛主權、利益和人民安全的選項。對伊朗可能的報復選項,有外國專家認為,會採取三種方案。一是有限反應,具體取決於損害的規模;二是全面戰爭,伊朗試圖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發動嚴重攻擊,涉及廣泛的目標,包括以色列的核設施,伊朗的盟友也可能加入攻擊行列;三是前兩者的混合,包括利用霍爾木茲海峽等杠杆,對地區能源採取行動。
第一種方案報復的程度是最輕的。伊朗聲稱在美軍轟炸福爾多等三處目標之前,就已經把濃縮鈾轉移了,現場也沒有檢測到放射性物質,假使伊朗釋放的資訊是真的,這次襲擊沒有對其核設施造成毀滅性破壞,那麼伊朗有可能選擇有限的目標,比如伊拉克的美軍基地,象徵性的發射一些導彈,這樣不會引起美國的進一步打擊,對伊美雙方乃至整個中東局勢,應該是最不壞的。
然而,如果伊朗僅僅是象徵性的報復,恐怕對國內輿論尤其是政權內部的強硬派不好交代,也會給國際社會過於軟弱的印象。事實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內伊本人亦是強硬派一份子,此前,在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之後,內部就如何反擊以色列亦有分歧,但哈米內伊選擇了導彈攻擊,就是出於維護其本人統治地位的考量。這次雖然面對的是比以色列更強大的「敵人」美國,但也因此,象徵性的攻擊會被看作太軟弱。
第二種方案,發動對美以的全面戰爭,然而,這就意味著必然要襲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以及部署在紅海和波斯灣的美國軍艦等設施,還有美國在中東國家的大使館。如果伊朗這麼做,可以肯定,會招來美國更嚴厲的打擊。川普在空襲伊朗後發表的電視講話已經作了這個警告。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對三處核設施的打擊,其實只可算作介入以伊戰爭的前奏,還不是美軍真正參與對伊朗的本土作戰,目的是逼迫伊朗回到談判桌來,並不想推翻伊朗政權,屬於點到為止。可倘若伊朗對周邊國家的美軍基地和軍事資產進行導彈攻擊,川普無疑會下令美軍轟炸伊朗的重要城市和能源基礎設施,甚至不排除對哈米內伊等政府高層的斬首。在以色列已經極大損害了伊朗的戰略能力的情況下,伊朗是否能夠承受美軍的猛烈打擊是存疑的,它的國防和經濟會被進一步摧毀。
不僅如此,假如伊朗攻擊阿拉伯國家的美軍基地,這些國家也會對伊朗產生不滿。雖然它們出於同為穆斯林國家的關係,在這次以伊衝突中站在伊方譴責以色列,然而,像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約旦等國,其實也不希望伊朗成為有核國家。若伊朗攻擊其境內的美軍基地,會被它們視作對其領土的攻擊,很可能促使它們改變對伊朗的同情態度,從而使伊朗的外交處境更加孤立。
第三個方案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此選項也是一步險棋,鑒於霍爾木茲海峽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約1/3的海運原油貿易都要途經該海峽,如果伊朗武力封鎖,將會對全球能源安全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首先受到嚴重打擊的是波斯灣的產油國,包括伊朗自己;其次會重創高度依賴中東石油的東亞國家如中、日、韓等國的經濟;最後,美國雖然是石油出口國,但也會因國際油價的飆漲而導致國內通脹高企,有機構就預測霍爾木茲海峽若被封,美國的通脹將達到6%,對美國經濟同樣構成打擊;此外,世界其他國家也不能倖免於難。可見,某種程度上比伊朗襲擊美國在波斯灣的軍事基地更嚴重,因為後者只是伊朗和美國的問題,可如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它得罪的是世界多數國家,包括它的重要支持者中國,犯了眾怒。
伊朗議會已同意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但認為最終決定權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上,應該也是它認識到此選項的極端敏感性。如果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抱著兩敗俱傷乃至同歸於盡的心態做出此決策,很大可能會讓伊朗真的遭受毀滅性打擊,因為美國不太可能不顧忌其眾多盟友而沒有反應,一旦對伊朗發動它難以承受的打擊,伊朗將難以得到大多數國家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伊朗對二、三兩個選項會非常謹慎,可報復的空間其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麼大。出於維繫神權政權和教士階層利益的考量,兼顧民眾士氣、民族情緒和國家形象,伊朗很可能會透過代理者,選擇對美軍在中東的基地和船艦等做有限的象徵性報復,而把「氣「撒在以色列身上,動用目前可用的全部國防能力,攻擊以色列全境,就像當年海峽兩岸對峙,毛決定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一樣,避開美國的軍事打擊。除此外,它也有很大可能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以及發動對美國本土的自殺式恐怖襲擊。當然,伊朗到底會作何報復,恐怕不用多久就會知曉。
※作者為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