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佩芬:批評蔡英文吃法式午餐的背後情緒

仇佩芬 2016年08月16日 12:52:00
如果今天吃法式午餐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地媒體會怎麼描述這則故事?又會為他引來什麼樣的政治後果?(路透社)

如果今天吃法式午餐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地媒體會怎麼描述這則故事?又會為他引來什麼樣的政治後果?(路透社)

一個星期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推特上公佈了今年的夏季歌單,立刻成為Spotify的熱門曲目。這是歐巴馬第二年公佈夏季歌單,當然一樣由他本人親列,分白天和夜晚兩版。美國的政治記者當然免不了想對歌單來番政治解讀,但終究沒「讀」出什麼大不了政治暗示,倒是不得不承認歐巴馬的音樂品味確實不俗。

 

對於歐巴馬排出涵蓋靈魂和爵士的夜晚歌單,《紐約》雜誌在Vulture中甚至以「夏日性感歌單」名之,大膽形容歐巴馬的夜晚歌單「不經意洩露了三軍統帥的作愛戰略(offers an unintentionally revealing look at the commander-in-chief's lovemaking strategy)」。

 

而不久前在英國脫歐公投後上任的首相梅伊(Theresa May),除了對她接下正處於歷史轉捩點的英國,施政能力和企圖心足以扭轉國家命運的大量討論,輿論在談及她極具個人色彩的服裝品味時,也免不了重提她在2014年11月時接受BBC節目「荒島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訪談。她當時選出了ABBA的《Dancing Queen》和馬友友演奏的艾爾加(Edward Elgar)《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等不同類型的唱片,還透露自己最想要的「奢侈品」是「成為時尚雜誌《Vogue》的終身訂戶」。

 

當台灣媒體整個週末都在爭論蔡英文總統週六下鄉的那場法國菜餐敘,嚴厲程度彷彿吃個午餐就是犯下瀆職罪時,我不禁想起歐巴馬和梅伊,他們若身處和台灣類似的媒體環境,上面那些政治場域外更能真切描繪出他們個人特質的小花絮,可能會為他們引來什麼政治後果?

 

在選戰方酣的美國,會不會有人批評歐巴馬「快卸任了還刷存在感」?或是「街頭警民衝突犧牲多少人命了,晚上還在白宮抱著老婆聽情歌」?正因為脫歐已成定局而惶惑不安的英國社會,會不會修理兩年前仍是內政大臣的梅伊「不問蒼生問鞋子」或「只關心時尚不關心民生」?

 

但台灣的領導人畢竟不是歐巴馬或梅伊,而是才剛因為一頓午餐被修理,就慘遭支持度跌破五成的難看民調迎頭痛擊的蔡英文。三個月來,一心想前進的執政團隊,卻一付聽不清口令、對不齊腳步的亂象。政府的左支右絀,承擔的當然就是帶頭的蔡英文,於是她出身富家千金、雇私人廚師、吃法國菜等等與國政無涉的議論,就讓批評者得以用「執政失能」一句話籠統概括。

 

其實拿蔡英文的吃穿問題說事的人都知道,總統的午餐是五十元便當或是千元法國菜,都不可能換算成誰的營養午餐;就像道光帝穿著補丁龍袍,終究阻止不了《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總統穿著補過的泳褲,也解決不了國家發展問題。然而儘管清楚這道理,卻依舊任憑媒體報導牽動情緒,正是因為人們將生活現狀找不到解答的焦慮和不滿,投射到政治領袖個人的觀感上。

 

民眾或媒體確實沒有必要為了總統一日三餐吃什麼而爭執不休,但人們想知道,要經過幾次選舉、換什麼樣的總統和閣揆,自己的生活才會變好;媒體也想問清楚,選舉時描繪的美好藍圖,將透過怎麼樣的程序得以實現。吃法國菜也好,真的一點也不值得討論,但街談巷議背後隱藏的糾結情緒,卻是領導人不可不深自警惕的危機。

 

唯有當執政團隊理解這些批評背後的情緒,才能找出施政受挫的根本原因,也才能找回實現執政願景的工作節奏;而那些斤斤計較總統吃什麼用什麼的情緒性攻擊,也才不會再有帶風向的能力。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總統或許就可以如歐巴馬享受他的七顆杏仁一樣,在深夜裡享受自己的一把花生米,不必在意這花生米是五十塊一斤還是五百塊一包。而人們也有足夠的安全感相信,如果總統嚼花生米時配上紅酒,不是因為出身富貴或不愛國親民,只是單純因為這個政府有信心,自己能讓人民都擁有過上這種怡然生活的機會。

 

※作者為本報資深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