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十年出現巨大蛻變的日本寶塚歌劇團

張秉瑩 2018年11月04日 07:00:00
在注重「顏值」的寶塚舞台上,娘役的氣質與外型是否與首席男役相搭,也是劇團選人時的一大考量。(圖片擷取自寶塚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

在注重「顏值」的寶塚舞台上,娘役的氣質與外型是否與首席男役相搭,也是劇團選人時的一大考量。(圖片擷取自寶塚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

性別是個表演。然而,什麼是表演? 什麼是一個表演?什麼是一種表演?怎樣的表演,才能夠讓一個游泳池畔的少女歌唱隊,在短短十幾年間,發展成擁有超過四千座位大劇場的歌劇團,並且在一百年後的現在持續興旺?

 

這就是所謂「男裝麗人」的魅力嗎?只是男裝麗人的魅力嗎?男裝了的麗人就會有魅力嗎?而相形之下,光彩明顯黯淡的娘役走的又是怎樣的一條路呢?以男役為中心的演出美學,能夠輕易地被標籤化為二元性別刻板呈現嗎?

 

適逢寶塚歌劇團第三度到台灣公演,除了眾所矚目的男役之外,本文從「時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娘役的職業進程,除了增進大家對寶塚歌劇的了解與興趣外也提供了不同主流性別論述的思考觀點。

 

寶塚圈內常常說「男役十年」,意思是得下個十年的工夫才磨得出個像樣的男役。但那也只是像個樣而已,就算魅力、人氣足以站上三番的地位,也還得時運相濟,前途沒有大塞車,才能再接再厲升上「準首席」的二番。 更多首席(トップ)繼任人選是相當敏感的話題,很容易在飯之間引發不安,甚至造成騷動與對立。因此劇團極少在官方雜誌或正式公告和文宣裡面使用準首席(準トップ)一詞。印象所及,近年只有在2012年初公布將由龍真咲接任霧矢大夢退團後所留下的月組首席之缺時,曾經同時宣布明日海りお為準首席。另外一次則是1998年宙組成立之際,劇團曾在《寶塚GRAPH》上明列五組新體制下的各組首席、準首席。往後幾年還得繼續努力,最終能否順利接班成為首席,都還在未定數。

 

但娘役能否升首席,一般入團後很快就能看出端倪。寶塚的娘役跟男役職業進展速度很不相同。當男役還在苦熬,爭取新公主演的階段,有些娘役已經爬到職業頂點,在本公演裡擔任起女主角了!以現任的花組首席為例,男役明日海已經算是近來升得快的了,但就任首席時也已經是研十二。

 

另一方面,娘役花乃有過四次新公主演的紀錄,但就任首席時才研五。按劇團裡某理事長的形容法,娘役這叫作「短期決戰」。當首席娘役出缺時,誰最適合就誰升,不只沒有像男役得照長幼「倫理」排隊的現象,甚至年級低一些的娘役還會因為未來的成長空間高而提升中選機會。

 

當然,怎樣叫作適合實在很難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飯的喜好也有極大的差異。不過,總的來說,在寶塚裡絕大部分觀眾的眼光聚焦在男役身上,票房的成敗也是落在男役肩上。娘役要說是陪襯,不如說她們的責任是烘托、引出男役的魅力,透過男役達到吸睛與吸金的效果。

 

比方說,如果即將上位的首席男役特長在於跳舞或演戲方面,劇團基於為男役量身打造作品的原則,此時自然是儘量挑個有同樣特長的娘役來搭檔,往後幕前幕後的工作才容易進展順暢。台上兩位主角表演出色,台下觀眾看得開心,票房也就不用擔心了,皆大歡喜。相對的,如果首席男役歌唱不怎麼出色,那劇團可能就不需要找位歌姬來充當首席娘役,否則歌姬的特長沒得發揮也就算了,萬一還因為太會唱而反過來凸顯出男役的缺點,可就得不償失了。

 

在注重「顏值」的寶塚舞台上,娘役的氣質與外型是否與首席男役相搭,也是劇團選人時的一大考量。現在小孩營養好,不只男役長得高,娘役也是一代比一代高。但如果候選的娘役長得比較高,正要升首席的男役卻偏偏個兒比較矮小,那這位娘役就算演唱跳都很優,中選的可能還是會大大降低。

 

(圖片擷取自寶塚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

 

前年劇團百年慶典,外界媒體報導焦點之一是80年代初期的月組「黃金控比」:首席男役大地真央與首席娘役黑木瞳。大地真央實力堅強,至今依舊是活躍舞台界的一線大演員,以黑木瞳三十年來在電視、電影上的表現,更是沒人會懷疑她的演員才能。

 

但根據流傳至今的寶塚都會傳說,當年才研二的黑木瞳在演唱跳各方面表現都還很生嫩,她之所以能夠雀屏中選,靠的主要不是所謂的實力,而是出眾的相貌。尤其大地真央體型屬於寶塚觀眾喜愛的小臉長身。既然擺到大地真央身邊時,整團娘役沒人比同樣也是小臉蛋的黑木瞳更搭配、更好看,那首席娘役的寶座就給了她囉。

 

另外一個劇團選擇首席娘役的現象是:同組可能有加分,但不會特別多。固然跟首席男役同組的候選娘役,因為兩人本來多少有點認識,可以縮短搭檔的適應期,勝出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但是男役升任首席時一般在研十二之後,而娘役升任首席卻大多在研四到研七、八之間。這就造成年級相近,新公時期可能密切合作過的男役與娘役,因為升任速度快慢有差,最後很難同時搭檔擔任首席。如果年級差別大一些,那因為劇團內的上下關係嚴謹,就算是同組也不見得會熟到什麼程度去。所以,劇團不太需要侷限於同組情誼,跨組選擇首席娘役並沒有太大差別,而這樣的例子也的確非常多。

 

像2015年退團的首席娘役夢咲,在月組時期跟同期生明日海感情也不錯,但劇團也沒因此就特別留著她跟明日海搭檔,而是2009年就讓她到星組就任首席,與柚希搭檔。明日海轉到花組,升任首席時,劇團幫他選的娘役,既不是花組「本地人」,也不是從月組調來的舊識,而是從宙組空降而來花乃。 更多花乃之前,明日海另有一位搭檔娘役蘭乃。但蘭乃原本已經打算跟著前任首席男役蘭壽退團,是因為明日海上任首作『伊麗莎白』特別需要有經驗的娘役,所以接受劇團挽留,演完『伊麗莎白』後就退團了。

 

早些年時,劇團更是利用宙組成立的機會,重新把各組娘役「準首席」大大洗牌了一番。宙組第一任首席男役是姿月,劇團幫他找到的娘役是已經在雪組當了快四年首席的花總。花總被調到新成立宙組,但劇團並不是讓雪組二番娘役星奈直接升任補缺,反而讓她去接星組的下任首席,又讓星組的二番娘役月影轉來雪組當首席男役轟悠的「續絃」。星奈與月影都是二番,如果不是基於搭配男役的考量,應當是沒有必要這樣互調。

 

在寶塚劇團嚴密的上下關係之中,首席娘役因擔負著女主角的演出責任而提高了地位。比方說,就算年級再低,首席娘役在謝幕下大台階的次序便僅次於首席男役,排在二番、三番男役之上。各類談話節目、宣傳,首席娘役也幾乎都是跟著首席男役一同站在中心,不管旁邊是否還有年級更高、賣票力更強的男役。跟得要長期抗戰的男役相比,娘役速戰速退,更快就「出人頭地」了。在團時,娘役獲得的注目比較少,但退團時娘役比較年輕,從這個角度來看,娘役退團後的「青春」本錢也比男役高。

 

不過,只以升上首席與畢業的速度來比較,並不全面。寶塚男役與娘役兩者所需要具備的才能不一樣,擔當的責任也不盡相同。不如說,生徒打從音樂學校階段幫自己選定男役或娘役之時,也已經選定了殊途而不同歸的職業與人生走向吧。(本文節錄自奇異果文創出版之《寶塚講座》)

 

 

※作者網路筆名痞子。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史博士,聖荷西州立大學婦女研究碩士。曾任矽谷工程師多年。研究領域為歐洲科學史與清代數學史,但因重度沉迷寶塚而經常被友人笑說念錯行。雜食性塚飯,本命是和央ようか,現役生徒中最喜歡的是明日海りお,OG是花總まり。因觀劇每年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待在日本。著有《寶塚講座》、《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2016,奇異果文創出版)。另有《寶塚流:神、巫女、陰陽師》即將出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