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台關係:柯文哲的無知或算計?

翁達瑞 2019年03月21日 07:00:00
作者認為,美中台的關係不是柯文哲描述的三角型,而是美、中各據一方的蹺蹺板。(圖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作者認為,美中台的關係不是柯文哲描述的三角型,而是美、中各據一方的蹺蹺板。(圖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網路聲量下跌的柯文哲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把「美中台」的關係,比喻成銀行、警察、與強盜。柯文哲藉這個比喻,諷刺蔡政府的親美政策就像搶銀行一樣。台灣(強盜)只看到親美(搶銀行)的好處(錢),忘了旁邊還有中國(警察)。如果中國採取反制,台灣的親美政策將會得不償失。 

 

柯文哲用銀行、警察、強盜比喻美中台關係,完全不符事實。其實台灣才是銀行的錢,中國則是強盜,美國是保護銀行的警察。柯文哲這個荒唐的比喻,可能來自一位外科醫生對國際政治的無知。也許柯文哲想要藉這個比喻,長中國的威風,滅台灣的志氣,順便踢美國一腳。如果是後者,那就是柯文哲的算計。

 

柯文哲的美中台三角架構

 

在柯文哲的認知裡,美中台的關係就像一個三角形,每個邊代表其中一方。這個三角形圈出來的面積,就是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見附圖一)。

 

在這個三角架構之下,美中對抗就是右斜邊(美國)往左移動,左斜邊(中國)往右移動。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等於底線(台灣)也往上移動。如此一來,代表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中間面積就縮小了(見附圖二)。

 

 

柯文哲在接受台視專訪時,記者詢問他,台灣能否藉著親美政策,把代表美國的右斜線往外推,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國際生存空間(見附圖三)。

 

就在這個時候,柯文哲用銀行、警察、強盜比喻,回答記者的問題。柯文哲比喻台灣的親美政策,等於把美國當銀行搶,但旁邊的中國警察不會坐視。中國的反制就是把左斜線繼續前推進,抵銷右斜線後退所創造出來的空間。結果台灣的生存空間不僅沒擴大,反而可能縮小了(見附圖四)。

 

 

柯文哲用銀行、警察、強盜比喻美中台三邊關係,毫無邏輯可言。就算台灣真的從親美政策獲利,這也是兩廂情願,台灣願打,美國願挨,何來搶盜與銀行之說。此外,美中關係是兩大強權的對抗,怎會是警察保護銀行。至於中國是警察、台灣是強盜的類比,更是不倫不類,貽笑大方。

 

柯文哲先射箭、再畫靶

 

柯文哲所要傳達的訊息,就是台灣的處境日益艱難,且台、美的交往要看中國的臉色。上述的美中台三角架構,其實是個「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柯文哲先有「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的結論,然後再建立這個三角架構,來支撐一開始的結論。

 

所有「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都經不起邏輯的檢驗。首先,柯文哲沒有說明,為何代表美中台的三條直線,會圈成一個三角形。事實上,這三條直線的關係,可以平行,可以垂直,或以任何角度交叉。為何美中台三方會形成一個三角形?柯文哲完全沒有交代背後的理論基礎。

 

就算代表美中台的三條直線會圈成一個三角形,柯文哲也沒有解釋,為何三角形的面積代表的是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這個三角形圈出的面積,也可以是中國或美國的空間。離奇的是,由美中台三方所構成的三角形,主體竟是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針對這一點,柯文哲完全沒有論述。

 

再退一步講,縱使美中台三條線圈出的面積代表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柯文哲也未說明為何這三條線要照他的方向移動。為何美中對抗表示三角形的斜邊往內擠壓,而不是往外擴張?為何蔡政府的兩岸政策讓三角形的底線上升,而非下降?這三條線的移動方向,可以有無限多種組合,但柯文哲只挑選縮小三角形面積的那個組合。

 

柯文哲的美中台三角架構,可被用來支撐任何結論,訣竅就在「先射箭、再畫靶」。如果想得到「美中對抗對台有利」的結論,那就把三角形的斜邊往外推。如果結論是「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擴大台灣的空間」,那就把三角形的底線往下降。只要稍加修改,這個三角架構可被用來合理化任何有關美中台關係的結論。

 

國際政治的二元對抗

 

基本上,國際政治沒有三邊關係,只有二元對抗,除非三邊「勢均力敵」。任何三邊關係都有最弱的一方。為了生存,最弱的那方不是自願宣布中立,就是被迫選邊站,最後三邊關係還是回歸二元對抗。在美中台的三邊關係,只有美、中對抗,台灣只能選邊站。柯文哲的美中台三角架構根本不存在。

 

美中二元對抗就像一個翹翹板(見附圖五),上面三個垂直條塊代表美中台的國力。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為了維繫流亡政權,只能牢牢黏著美國,協助圍堵蘇共勢力的擴張。當時中共政權還不成氣候,國力和美國相距懸殊,所以蔣家父子算是選對邊了。

 

鄧小平的改革改變了這個翹翹板的平衡。隨著經濟成長的加速,中國的國力增強了,對台商的吸引力也增加了。中國政府更以各種優惠,吸引台商把中國當生產基地,利用其廉價的勞工增加國際競爭力。李登輝主政的十二年,試圖以「戒急用忍」政策弱化中國對台商的吸引力。在美中對抗的翹翹板,台灣還是緊黏著美國,雖然台灣的最佳戰略位置已經往中國的方向移動(見附圖六的空白方塊)。

 

 

陳水扁上台後,兩岸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由於民進黨的本土色彩,人民對政府親中賣台較無疑慮,這讓陳水扁有更大的空間處理兩岸事務。經濟上,陳水扁放棄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改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讓台灣更進一步往中國靠近。當時的美國政府相信中國的經濟開放會帶來政治改革,對於台灣往中國靠近不以為意。在當時美中對抗的翹翹板,台灣佔據的戰略位置如附圖七所示。

 

馬英九上任後,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更深。信仰終極統一的馬英九更推波助瀾,試圖營造一個「不可逆」統一局面。連任後的馬英九更加傾中,其政策甚至帶有反美色彩。在美中對抗的翹翹板,台灣佔據的戰略位置已經過度傾中,超越最適當的位置(附圖八的空白方塊)。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開始調整台灣的國際戰略位置,扭轉馬英九親中反美的政策。蔡英文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努力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美國政府同時認清,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秩序是個威脅。過去兩年來,美國的國會與行政部門推出一連串的友台措施,把台灣拉回西方陣營,一起圍堵中國的崛起。在美中對抗的翹翹板,台灣親美的程度,已超出最適當的戰略位置(見附圖九)。

 

 

台灣過度親美的戰略位置,跟中國政府的無情打壓也有關係。過去兩年來,蔡政府不斷對中方釋出善意,但中國政府就是相應不理。中國政府步步進逼,只會把台灣更進一步推向美國。如果西方世界的圍堵奏效,中國的整體國力會因此被削弱。目前台灣過度親美的戰略位置,到時也就變成適當的位置了。

 

柯文哲無知或算計

 

如上所述,美中台的關係不是柯文哲描述的三角型,而是美、中各據一方的蹺蹺板,台灣只是個可以影響平衡的籌碼。台灣可以選擇最適當的戰略位子,在兩強的矛盾中求取最大的利益,原則就是「西瓜靠大邊」。但美、中雙方都不想讓台灣有完全自主權,反而隨時介入,牽動台灣的戰略位置,以增加他們在這場對抗的勝算。

 

柯文哲把美中二元對抗的蹺蹺板,扭曲成美中台三邊架構,背後的的理由有二:

 

第一,柯文哲對國際政治無知,卻又喜歡自作聰明。一般人若對某項專業無知,通常會選擇閉嘴。但柯文哲不是一般人,而是智商157的奇才。美中台的三邊架構,可能是柯文哲自作聰明的成品。問題是,柯文哲是個外科醫生,沒有國際政治的訓練與經驗,因此他外行的論述經不起邏輯的檢驗。

 

如果柯文哲只是一介平民,他外行的美中台三角論述,我們大可一笑置之。問題是,柯文哲是我們的首都市長,言行動見觀瞻,應該謹言慎行。他所提出的美中台三角架構,等同跟中國隔海唱和,具有強烈政治意涵,不能僅以無知的自作聰明視之。

 

第二個可能就是柯文哲算計,背後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柯文哲的美中台三角論述,是個「先射箭、後畫靶」的論述。問題是,他的箭為誰射,他的靶為誰畫?

 

柯文哲的美中台三角架構,所要支撐的結論就是美國不可靠,台灣不夠強,所以最好臣服中國,至少不要激怒中國。這個結論一旦在台灣被接受,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中國。在奚落美國與討好中國的同時,柯文哲完全忽略了台灣的戰略價值,也就是在美、中對抗的蹺蹺板,找出一條適切的國際生存之道。

 

柯文哲對國際現實的刻意扭曲,不是因為他的無知。相反的,他的美中台三角論述是個精心的算計,用來「損美國的信用、長中國的威風、滅台灣的志氣」。

 

 

※作者為美國大學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