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韓國瑜與賴清德真的最強嗎

主筆室 2019年05月17日 07:02:00
民調只能代表被動在家裡聽電話的人的看法,不代表花時間走路到投開票所排隊投票者的民意,這兩者是有落差的。(湯森路透)

民調只能代表被動在家裡聽電話的人的看法,不代表花時間走路到投開票所排隊投票者的民意,這兩者是有落差的。(湯森路透)

四年前的2015年6月17日,TVBS公布總統選舉民調,甫通過國民黨「防磚民調」的國民黨總統提名人洪秀柱,以41%的支持度勝過當時如日中天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的38%,首度在藍綠對決的態勢中逆轉。不過洪秀柱在國民黨確定提名她為總統參選人之後,民調一路滑落,到了當年10月6日(僅三個月),洪秀柱只剩21%支持度,差距蔡英文達25%;藍營基層幾近崩盤。十天後,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黨代表大會,啟動「換柱行動」,改提名黨主席朱立倫參選,但陣前換將,犯了兵家大忌,朱立倫最後的得票數僅剩三百餘萬,幾乎潰不成軍。

 

這其實未必是TVBS民調不準,因為從「挺柱」到「換柱」,最值得商榷的其實是以全民調決定政黨總統初選結果的可操控性。當時國民黨內部因為執政氣勢低迷,竟無人登記總統初選,反而是資歷威望明顯不足的洪秀柱一馬當先。為了搗亂這初選機制,讓意識形態被歸類為紅統的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初選,泛綠基層一呼百諾,在民調裡一致「挺柱」;更沒想到國民黨竟將錯就錯,提名洪秀柱,終至一敗塗地。

 

以全民調來決定政黨的總統提名人有先天的侷限與謬誤:第一、如果民調準確,所有的政黨初選民調都應該延到中選會提名登記前一刻再進行,因為那是最接近選舉結果的民調決定日,何須將競選期拉這麼長?第二、民調只能代表被動在家裡聽電話的人的看法,不代表花時間走路到投開票所排隊投票者的民意,這兩者是有落差的。

 

第三、候選人面對初選與大選的競爭模式截然不同,這是全民調初選絕對無法克服的困境,也是政黨之所以存在且必須設法弭平的間隙。第四、如果四年前的國民黨總統初選曾經出現策略性的「外力干預」,那現在民進黨基層會不會對國民黨初選如法炮製?又國民黨基層會不會對民進黨的英德之爭投桃報李?這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許多人對於韓國瑜現階段的高民調感到不解,但以韓國瑜現階段每天連篇累牘、如起居注般的報導量,支持者顯性表態,他的民調要在短期內快速下降,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韓的高民調已隱藏許多明顯可預見的危機,例如,韓國瑜才剛當選高雄市長即投入另一場選舉,勢必在大選中遭到嚴厲質疑,但在政黨初選的模式裡,國民黨其他參選人往往怯於韓粉的反撲而不敢發動攻擊。此外,過去一個月來,韓民調已呈現下降趨勢且仍沒有見底,若確定此一態勢將延續,綠營基層當然也可能以此策略性干擾國民黨初選民調。

 

至於民進黨的英德之爭由於涉及到現任總統就更複雜了。從蔡英文的角度來看,現任者必須承擔執政包袱,反對她的人相對顯性,這不利於她在短時間內拉高民調;況且,換下一位現任總統背後代表著極強烈的負面動員,一定造成執政團隊與支持者分裂,一如當年的「挺柱」,這會強化國民黨支持者在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期間策略性回答的動機。

 

但從賴清德角度來看,蔡英文的「團結牌」已經造成他在民進黨群眾的支持度在過去兩個月顯著下降,按過往的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經驗,綠營支持者「顧電話」的比例明顯偏高,這將扭曲民調真實性,又明顯不利於他。

 

台灣這套以全民調決定總統提名人的政黨初選機制,其可操控性與不可預測性實在太高,全世界絕無僅有,政治學者聞之莫不咋舌。也由於藍綠兩黨的總統都將兼任黨主席,等於是將政黨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給一通通未知的電話來決定。四年前,這套制度曾經害慘了國民黨,四年後,藍綠政黨主事者竟同樣執迷不悟,這實在是政黨政治、黨內民主的最大反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