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更好的中國」有幻想的朋友 加油好嗎

徐承恩 2019年10月06日 07:00:00
香港人對中華民國的情結,一方面建基於破碎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則出於對他力本願的渴求:若然可能有一個更美好的中國,那麼今日香港的麻煩就會自動消失。(攝影:蔣銀珊)

香港人對中華民國的情結,一方面建基於破碎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則出於對他力本願的渴求:若然可能有一個更美好的中國,那麼今日香港的麻煩就會自動消失。(攝影:蔣銀珊)

執筆之時,因反對《逃犯條例》而燃起的抗爭已踏進116天。在香港社會抗爭史中,比反送中運動更持久的抗爭事件,就只有1925至26年的省港大罷工和1967年的左派暴動。然而這兩場運動,卻都是鄰國政治風波的延伸,背後都有源自中國的外來勢力支持。如今的反送中運動,卻是由香港人自發,支撐運動的也主要是本土的民間力量。是以這次抗爭,毫無疑問是香港步向住民自決的里程碑。

 

然而在最近的一些小風波中,卻反映新興的共同體想像往往會受困於昔日之因循,因而無法一蹴而就。邊陲的住民想要擺脫帝國的宰制,但其思想資源卻都來自帝國的教育,他們不得不以帝國的語言自我言說,卻因而深陷於帝國的邏輯。

 

在十月一日的抗爭,以及隨之而來的警民衝突後,有網民準備於中華民國國慶日上街抗爭,聲言要以「真國慶」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的「假國慶」。他們呼籲民眾當日於香港各地揚起青天白日滿地紅,藉此抗議中共對香港日益猖獗的干預。

 

舉民國旗就等於撐蔡英文

 

這個建議卻在網上釀成茶杯裡的小風波:對臺灣歷史比較熟悉的香港朋友,會知道中華民國黨國體系侵害臺灣人權的往事,也知道臺灣人對國旗國徽抱有複雜的情感。而中華民國國旗的旗海,又會使人聯想起韓國瑜的造勢大會。但堅持掛旗的網友,卻認為批評者是庸人自擾。他們認為中共既然一直打壓這面旗幟,敵人反對的就應當支持。這些網友並不支持兩岸統一,也傾向支持蔡英文,但他們認為蔡英文既然已經通過民主選舉成為中華民國總統,舉民國旗就等於撐蔡英文。

 

香港人踏上抗爭之路,就會想以歷史先例支持自己敵擋威權的抉擇。他們知道孫文反對帝制、武裝起義,並被尊為中華民國國父;他們知道共產黨將中華民國趕往臺灣,此後中國就淪為極權專制之國度;他們也知道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最終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如此他們就以臉譜式的方法詮釋:一邊是奸惡的共產黨、一邊是日趨完善的中華民國,而他們正正站在中華民國那一邊。他們不知道孫文主張群眾必須服從領袖、又曾打壓廣東的自治運動;他們不知道中華民國在統治中國時,曾經想要模彷法西斯主義,在來到臺灣後又以白色恐怖維持一黨專制;他們不知道當今的「中華民國在臺灣」,出自李登輝時代折衷主義的改革,雖能落實民主、卻是千瘡百孔。他們也不可能知道,因為香港的學校根本不會教。

 

香港人的中華民國情結

 

香港人對中華民國的情結,一方面建基於破碎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則出於對他力本願的渴求:若然可能有一個更美好的中國,那麼今日香港的麻煩就會自動消失。香港人對民國往事的矇朧印象,使他們認為這個更好的中國,曾經何時是真實的可能。

 

主張於雙十節搖民國旗的網民,將希望寄託於過去。而另一些人,則寄望於遙遠的未來。

 

在早前9月29日,香港抗爭者發起全球反極權大遊行,並獲24個國家的香港僑民串連和應。然而,在韓國的香港人社群卻發表聲明,強調要另揀日子集會,並堅持不會響應當日的遊行。這部分是出於當地特殊的政治生態:擁抱威權的保守派喜歡高舉反共反華的旗號,藉此批評進步派親共親北。亦因如此,當地反送中僑民竭力避免反共反華的標籤,為此連「反極權」這三個字也要敬而遠之。

 

然而這種做法,粵語的講法是「斬腳趾避沙蟲」。共產黨是極權政黨,中國亦趁大國崛起之勢輸出威權,這些都是事實。對韓國而言,日本帝國主義是過去的遺憾、中國帝國主義是當下的威脅,香港人自然有責任以自身的經驗,提醒友鄰莫要一葉障目。那在韓港僑何以要躲避身為東亞公民的責任呢?其中一個原則,是因這群港僑大多在非政府組織工作,出道時曾以社運人仕的身份聲援中國的民主運動。

 

他們頑固地相信只要再努力一點點,中國未來就會變成更好的民主中國,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雖然中國的而且確是問題的根源,而爭取香港的民主自治也無可避免會被視為反共反華,但這對在韓港僑來說卻是 elephant in the room,是說不得的真相:說了,就是否定中國未來會變好的可能。所謂特殊政治生態,不過是遁詞而已。

 

然而,將希望寄託在更好的中國,不論是過去的中華民國、還是未來的民主中國,都不過是畫餅充飢。本文年初於〈不容自由的百年帝國夢〉一文就提出,建基於「中華民族」的現代中國國族觀,其實是模仿日本帝國主義、並借用西方國族主義的語言,終極目標是要彰顯帝國的威榮。此等前提不改,即使共產中國消失了,換了是中華民國或民主中國,也仍然只能是糟糕的中國。

 

香港開始長大

 

但更大的問題是,香港人經歷了116日的抗爭,也開始要成長了。香港人學會要自己爭取應得的權利,也學會為共同體的福祉奉獻自己。香港人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交自己的朋友,這就是命運自主的真諦。香港既命運自主,香港就是香港人自身的國家。這個國家理當自立,而不是任何外國的附庸:不管那是中國、是更好的中國、或是任何香港以外的國家。我們與自由國家結盟,不管是歐美日韓還是臺灣,也只是要做對等的朋友。如今香港開始長大,就如開始懂得吃乾糧的小孩。寄託於更好的中國,就有如只讓他繼續喝奶,如此下去他又如何能斷奶呢?

 

對「更好的中國」有幻想的朋友,動機大都是善良的。他們心中惦記的,始終是香港人的自由和尊嚴。我們顧念到時代的限制,也只能像網民那樣勸勉一句:「唔完美,可接受,再改善。」不過我還是想多加一句:「加油好嗎?」

 

※作者為香港鰂魚涌人。本貫石岐徐氏,母系祖先為新加坡潮汕籍歸僑及四邑移民。他們都是被中華帝國邊緣化的海洋東亞族群。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同大學社會學哲學碩士。自修香港史,並將心得寫成《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書名是要向台獨運動的前輩王育德先生的《臺灣:苦悶的歷史》致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