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笛專欄】中共四中全會門道:是先談好再開會 不會先開會再碰運氣

宋文笛 2019年10月30日 00:07:00
會議既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舉世矚目的焦點,對於舉國體制的中共而言,自然也會慎重再三,絕對不能夠出絲毫差錯。(湯森路透)

會議既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舉世矚目的焦點,對於舉國體制的中共而言,自然也會慎重再三,絕對不能夠出絲毫差錯。(湯森路透)

中共於10月28至31日召開拖延已久的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四中全會)。會議主題圍繞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期間預計並將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外界對中共拖延很久的四中全會有各種民間傳說式的揣測,或如香港明報認為,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挫敗以及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批評,習近平或將更動高層人事,引入最受期許的下一代雙星陳敏爾和胡春華進入政治局常委會,透過建立接班梯隊暗示自己沒有終身執政之意,以平眾怒。除此之外,世界日報亦報導中國觀察圈內存在著常委暨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可能會被更換的說法。

 

實際上,如同絕大多數的謠言一般,此番議論成真的機率都不高。以下單討論兩點:一是中共會議的性質和程序,二是於此際更改重大人事的弊大於利。

 

會議乃重中之重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中共黨史權威黃道炫教授今年於《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5期的論文中有過如此描寫: “會議能夠有效上傳下達,是追求集體主義的中共能夠想到的快速下達命令、動員和組織起來的便捷辦法。中共對會議制度有高度的期許,強調會議制度「是一切制度的中心,是一切『制度之母』。……沒有會議就沒有集體和分工。」”

 

會議既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舉世矚目的焦點,對於舉國體制的中共而言,自然也會慎重再三,絕對不能夠出絲毫差錯。

 

既然抱持中共崩潰論的許多分析認為之前四中全會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中共內部權鬥不斷,不敢開會,以免矛盾公開化,甚至於習近平公開地壓不住陣腳而下台」,那麼按照該邏輯,如今四中全會可以開了,是不是反而證明習已經壓住陣腳,不認為會出亂子了,所以才會開會?

 

習近平是在該場政治局會議中先確定通過了他的提案之後,他才宣佈號召同志們下個禮拜一起來開全會。(湯森路透)

 

所以四中全會可能性最高的結果,還是全體中央委員和列席的候補委員們行禮如儀到幾近無趣地通過政治局已經通過的決議,完成為領導層的決策背書的形式性功能之後,宣告大會「勝利閉幕」。會通過什麼決議?就是在四中全會召開的四天之前,政治局會議於 10月24日已經討論通過並對外宣佈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相關決議

 

實際上,宣佈四中全會召開日期也是在同一場政治局會議中決定的。換句話說,習是在該場政治局會議中先確定通過了他的提案之後,他才宣佈號召同志們下個禮拜一起來開全會,邀更多同志們一起來背書剛剛已經做好的決定。(相對的,如果在政治局會議談該項決議不順,那麼全會的召開與否,自然可以在合理範圍內繼續拖。)

 

先確定會賭贏,再上牌桌

 

打個不十分恰當的比方,這有一點類似在一些內閣制國家,總理往往擁有在合理範圍之內單邊決定選舉將在何時舉行的權力 (the power to call a ‘snap election’)。總理如果知道近來選民最關注的是某議題,他會先高調宣佈他在該議題的立場,在看到民調顯示壓倒性支持之後,他宣佈本月內立刻舉辦大選,趁勢挾著該議題的政治加分作用大勝。

 

換句話說,是先確定會贏,再宣布選舉,而非先宣布選舉,再來拼勝選。

 

同理,中共也是先「喬」好才會開會,而非開會期間再來「喬」。既然是「先確定全會會順利,然後才宣佈召開全會」,那麼一般中共崩潰論角度的猜測(召開全會之後,有可能會不順利),也就機率很低,除非出現極度重大而罕見的意外。

 

增補胡春華和陳敏爾進入常委會的機率低

 

同理可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自從 2014年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屢屢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原因無他,習核心既然已經入黨章和憲法,則樹立規矩便是維護既有秩序,而既有秩序便是習「定於一尊」,不受連任限制。

 

是以維護規矩便是維護習的權威。那麼很明顯的,違反常規在四中全會此時更動黨的最高領導層政治局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習不利,除非火燒眉頭,習不會輕易破壞規矩。

 

習近平如果權力足以壓得住陣腳,就不會以不符合制度的方式增補常委會。(湯森路透)

 

中共高層人事更迭已經高度秩序化、制度化。政治局常委會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層,其人員構成按例需要取得中國共產黨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即五年一度的全國黨代表大會間接授權,方具有合法性。在黨代表大會期間改變常委會成員,這種事情在近三十年進入穩定時期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十四至十六大期間全會出現的增補,集中在副國級位置,不涉國家根本。)

 

既然之前少數發生全會上更改常委成員的情況都發生在文革和政變的場合,如果現在又發生了,那不就證明現在是文革或政變等板蕩時期?不就證明習是庸君或弱主?想來習不至於在此時去改變常委會。

 

整理下來:習如果權力足以壓得住陣腳,就不會以不符合制度的方式增補常委會。相對的,如果習壓不住,需要讓新血進入常委會,好對黨內壓力交代 (這是此番耳語的邏輯),那麼如此示弱服軟,此門一開,黨內黨外和外國的政敵都知道習是可以被威脅的,骨牌效應將會來的很快,習離下台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何必做此短多長空的選擇?

 

再說,如果習的確是承受不住政敵的壓力,顧不了日後骨牌效應了,先服軟認輸,挺過當下再說,那麼政敵又怎麼會接受習以讓舉世皆知是習嫡系子弟兵陳敏爾入常成為接班人的方式「認輸」?那還能算是認輸嗎?由此可見,陳敏爾和胡春華在四中全會上破例入常的機率,真的偏低。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的書蠹一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