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國共正用楊蕙如案替「紅色滲透」洗白

宇文自由 2019年12月06日 00:00:00
作者認為,「紅色滲透」的攻擊也會不斷進化與變形,尋找著中共下一個介入的破口。(資料照片)

作者認為,「紅色滲透」的攻擊也會不斷進化與變形,尋找著中共下一個介入的破口。(資料照片)

當韓國瑜身陷於各種醜聞與低迷,而國民黨亦受到諸多在不分區與區域立委提名人遇到的不堪與爭議;對於就這樣一路把原本的「一手好牌」,玩到如今淪為「人人跳船」,不僅在政策願景上提不出任何能與對手討論或匹敵的議題,甚至讓第一線要參選立委的黨內戰將,都恨不得能與韓國瑜、吳斯懷之流切割乾淨。

 

也因此,這時發生的「楊蕙如案」對國民黨來說,自有如溺水之人抓到的一根浮木,也因此,國民黨緊抱著這個機會開始火力全開,不只要指控民進黨政府使用「暗黑網軍」與「國家機器」在行政治鬥爭,更試圖要替中國網軍與「紅色滲透」在臺灣的介選行徑開脫與洗白。

 

但,國民黨的種種指控與操作,卻只能停留在自欺與自嗨的程度,根本無法說服更多稍有常識的臺灣人。

 

當新興媒體、網路空間與社群平台等成為了人們賴以接收資訊、發表意見和對外傳播的主要媒介,似乎也注定了會吸引到各種政治或商業力量的踏足和深耕。有了政府機關與政治人物希望能藉網路平台來了解社會輿論與推銷自己,自然也會孕育出那些提供公關操作、廣告行銷,甚至是影響輿論的「政治公關行銷團隊」的出現。

 

像楊蕙如這樣的政治公關行銷團隊,可謂因網路時代與民主政治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基於市場需求而自然誕生。因此,「楊蕙如案」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般讓「綠營網軍確實存在!」浮出地表的證明。楊蕙如和她的團隊,充其量就是這種政治行銷公司的其中一員,只是相較於那浩如星辰般的低調同行,楊剛好呈現在大眾眼前而已。

 

而像楊的團隊這樣試圖通過影響網路輿論的手法(或曰「網軍」)是否適當,又是否會影響公共討論的品質甚至民主政治的深化?值得所有關心公共事務者的一再思考。當楊案被包括國民黨、民眾黨等在內的政治人物開始有心運用時,絲毫不用意外地,也跟著牽扯出一連串楊團隊也曾經與柯文哲競選陣營、台北市政府等有過「合作」的歷史,甚至是楊試圖與許多藍、綠政治人物接觸與尋求合作機會的過去──而這還只是楊蕙如這個在政治行銷的世界裡,比較「高調」的案例所顯示出來的而已。

 

國內的「網軍」,在很多人的眼裡不是很討喜,但終究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政治發展與科技變遷下所產生的「共業」,甚至可說是民主化歷程裡無可迴避要面對的現象與關卡。這樣的議題會繼續伴隨在我們的周圍,端看臺灣的公民社會與民主制度將如何去理解與應對。但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你我要如何避免自己掉入那政治勢力試圖用「網軍」當藉口,對真正更關鍵與致命的問題進行各種「轉移焦點」與「打模糊仗」的操作。

 

如果說國內的網軍是在替各方政治勢力進行公關與輿論操作,那麼,來自於國外的網軍,就是在替他國政府與他國利益,進行各種的分化破壞與惡意攻擊。前者或許真的會傷害公共討論的品質,以及持續引發各種的情緒激化與政治鬥爭;但後者才是真正可怕的,因為它根本不是任何臺灣真實民意的展現,而其背後所隱藏的意圖,更是希望藉此徹底將臺灣的民主與自由制度摧毀殆盡,最終讓臺灣在面對他國勢力的併吞意圖與全面滲透面前,毫無抵抗之力。

 

楊案便是最好的例子,這起「關西機場假消息事件」最初的源頭,早已證明了就是來自中國網軍。接續,在國民黨陣營(如賴士葆等立委)見獵心喜地跟隨中共論調發動攻擊,進而引起自稱親綠團隊(如楊蕙如)的炮火反擊;在雙方都不經過充分查證的情況下,以「假」對「假」地打得不可開交。而這樣的對臺灣內部的分化滲透與製造動亂的結果,正是中共想要的。

 

歷經了中共這麼頻繁的假訊息、操縱媒體、介入選舉、駭客攻擊、拉攏政客與退將、對各階層實施大規模統戰等「銳實力」的攻擊,臺灣社會總算培養出了一定程度的警覺心與免疫力。但,「紅色滲透」的攻擊也會不斷進化與變形,尋找著中共下一個介入的破口。

 

而透過假消息與網軍對臺灣進行的攻擊,更仍然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楊蕙如案」可以是一個討論「網軍」對臺灣民主影響的契機,但絕不該是轉移甚至拒絕承認「紅色滲透」在臺灣早已根深密佈的藉口。當楊案終將要受到人民的檢視與司法的裁判,臺灣更該要有健全的國安法制與公民素養,去面對著那懷抱更大惡意與企圖的中共勢力,力阻他們再度在臺灣或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造成下一場的混亂與悲劇。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政治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